链接自己的童年,守护儿童的成长

2023-12-15 15:54曹颖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班蚕宝宝养蚕

曹颖

刚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时,我深知幼儿园教师是一种重要且有意义的职业,我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我既期待又焦虑:怎样做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成为一名怎样的幼儿园教师?

尽管我学过学前教育专业,可面对真实的孩子还是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真实的孩子天真活泼、个性万千,我和他们之间似乎总被一道隐形的大门阻隔着。我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孩子,更别说支持他们发展了。

挫败中,我听到了张俊园长对新教师的要求和期待:先学会和孩子相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把通往童年的钥匙。它打开了我和孩子之间那扇紧锁的大门,从此我与他们更加紧密地连接了起来。

一、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童年

入职第一年的夏天,我和中班的孩子们一起探究莲蓬。一天上午,孩子们边剥莲蓬边品尝莲子。涵涵将剥下来的莲子壳套在手指上向我展示:“老师你看,我有莲子壳手套!”我的目光被他吸引,我瞬间被带回了童年时代。

儿时的夏天,每到傍晚我会和家人一起散步纳凉。看到路边挑着担叫卖莲蓬的商贩,我就会央求大人买上两个。回到家,我会连啃带抓地剥开外壳,仔细地把果实分开,取出莲心留给大人泡茶,最后把剥好的莲子一一放入口中。吃完还不尽兴,我又会将刚刚剥下来的莲子壳一个一个套在手指上。为了让指套更加牢固,我苦练剥莲子技术:开一个小口,轻轻撕下一圈莲子壳,用手一挤就能得到一个完美的指套。为了得到10个大小合适的指套,我还要挨个比对、试戴……小小的莲蓬能让儿时的我快乐很久。

我将涵涵的玩法分享给其他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了这项活动。他们争先恐后地找出合适的莲子壳套在手指上,再笑呵呵地展示给大家看。看着他们的笑脸,我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感受着同样的快乐。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我有着与孩子们相似的童年。回忆自己的童年,我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翻花绳、跳皮筋、在草地上打滚等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欢乐的活动,我都想和孩子们一起玩。渐渐地,我感觉与孩子们的距离近了。

二、用自己的童年经历陪伴儿童成长

入职第二年的春天,我和中班孩子迎来了一群蚕宝宝。我想,正好可以让孩子们亲自照顾,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可孩子们似乎对蚕宝宝兴趣不大,很少主动去观察。还要不要继续养呢?班上另外两位教师都不喜欢蚕宝宝,他们感觉蚕宝宝像毛毛虫一样,看起来很可怕。我也害怕毛毛虫,可唯独觉得蚕宝宝很可爱。

我的童年是和小动物一起度过的。家里就像是一个小型动物园,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草里蹦跶的,应有尽有。我的父亲很喜欢小动物,当他喂养小动物时,我就蹲在一旁观看。画眉洗澡、蟋蟀打架、乌龟吃饭、绣眼鸟翻跟头……除了带我观看这些有趣的场面,父亲也会告诉我这些小动物的习性,教我怎么照顾它们。当我将一盒蚕宝宝带回家时,父亲全力支持我的养蚕计划。他带着我去秦淮河边摘最大最油亮的桑叶。蚕宝宝结茧前,他还教我制作“格子间”,让“上山”的蚕不受干扰,更加专注地结茧。在他的支持下,我的养蚕过程充满了积极的体验。父亲教我很多饲养动物的科学方法,更教我热爱生命和认真负责。

回顾自己的童年,我体会到,儿童对生命的情感也许不是天生的,成人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班孩子真的对蚕不感兴趣吗?他们现在“不感兴趣”是因为什么?我想起他们在上小班时也养过蚕,可由于停课中断了。这会不会是原因之一呢?他们会不会很想了解蚕,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想到这里,我决定尝试像当年父亲支持我那样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这项活动。

刚开始时,每次换桑叶、清理蚕砂只有我一个人,个别孩子看一眼就离开了。过了几天,有孩子开始在我照顾蚕宝宝时提出问题,我就告诉他们要怎么做,带着他们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和习性。渐渐地,愿意来看蚕宝宝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在科学区观察的时间越来越久。看到孩子们开始有兴趣了,我感到欣喜。他们在小班时就体验过喂蚕宝宝,我希望他们在中班阶段能进一步理解照顾一个生命需要付出精力。其中找桑树、摘桑叶的过程就是养蚕活动中很重要的体验。一天,团团说想喂蚕宝宝,我说:“可以啊!但是教室里的桑叶快没了,蚕宝宝要挨饿了。你可以带点桑叶来吗?”团团立刻说:“我今天回家就去摘桑叶!”

第二天,团团带来了一包新鲜的桑叶。我的关注加上个别孩子的兴趣逐渐带动了更多孩子的参与。他们学着我的样子在桑叶内部撕出小口,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和生长变化。孩子们对蚕宝宝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越了解就越喜爱,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对话:“我好想当蚕宝宝啊,它一直在吃东西。”“可是蚕宝宝要蜕皮,蜕皮很辛苦。”“那我要当一只不蜕皮的蚕宝宝。”

蚕宝宝长大了,白白胖胖的,更加可爱。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学到了照顾蚕宝宝的方法。他们在养蚕这件事情上越来越有责任感,还会和同伴交流养蚕经验。

蚕宝宝开始结茧了。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卡纸制作了供蚕宝寶结茧的“格子间”。看着蚕宝宝昼夜不停地吐丝,最后把自己包裹在茧房里,孩子们既高兴又心疼。到了它们破茧而出的时刻,孩子们由衷地感叹道:“蚕宝宝好厉害!”“蚕宝宝吐丝好辛苦,我不想当蚕宝宝了。”

蚕宝宝短暂的一生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从看似对蚕宝宝不感兴趣,到细心、耐心地照顾,最后和蚕宝宝共情,我欣喜于孩子们的成长变化,也感谢童年的经历让我更加有耐心引导、支持、陪伴他们成长。

三、“老师,你肯定上过幼儿园!”

入职第三年的秋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孩子们对京剧非常感兴趣,他们想成立“小小京剧团”进行表演。怎么支持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呢?我联想到了自己一段特别的成长经历。

我就读的小学有京剧特色活动,我有幸被选中参与学习。在两年的时间里,每周都会有专业的京剧演员来教我们。演员们那令人惊艳的示范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京剧的魅力,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也让我感受到学习京剧的不易。得益于这段经历,我对京剧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让孩子们欣赏名家京剧唱段、设计京剧脸谱、学唱京歌(加上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等,我还带孩子们来到大礼堂学习京剧表演动作。他们认真模仿我的动作,尝试跑圆场、踢腿,学习剑指、云手。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再结合前期有关京剧的间接经验,孩子们对京剧的特点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也体会到了京剧表演的不易。

学习京剧表演动作支持了孩子们对京剧的进一步探索。之后,我和孩子们将学到的动作与音乐结合起来,排练了京剧节目。孩子们还向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展示学到的新本领。一天,有个孩子说:“老师什么都会,肯定上过幼儿园!”我感觉孩子们接收到了我传递的那份爱,他们用纯真的话语表达了对我的肯定和喜爱。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曾经学习京剧的经历在10余年后派上了用场。是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让我能够挖掘自己的童年经历,并从中汲取力量。在支持孩子发展的同时,我的课程意识也增强了。我意识到教师自身的经历也是课程资源,童年就是我最大的宝藏。

四、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童年的经历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和成长的能量。因此,我能够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也希望能将这些愉快的体验和小小的经验分享给他们。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缺少经验,需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和热情。有时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玩伴,一个和孩子们一样爱玩爱闹的大孩子,他们给予我很多鼓励和包容。我和孩子们共同生活、游戏,彼此陪伴,共同成长。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仅有少数人记得。”在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后,我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差点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小孩,但幸运的是,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那些珍贵的童年经验仍滋养着我。孩子们终将长大,我能做的就是在他们成长的初期陪伴和支持他们,用自己的专注和热情让他们拥有一个无论何时都能从中获得治愈力量的幸福童年。

猜你喜欢
中班蚕宝宝养蚕
养蚕不易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养蚕记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在养蚕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