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教耦合视域下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探要

2023-12-15 22:36王资王冰切冷毅
大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

王资 王冰切 冷毅

[摘 要]推进军事高等教育战教耦合,是时代之需、强军之要。文章遵循唯物辩证法,分析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面临的前与后、繁与简、远与近等新矛盾;查摆化解矛盾时教学内容设计存在的缺战、浅战、盲战等倾向性误区;剖析误区背后的思想偏差,辨析战教耦合的内涵机理,厘清“战”对“教”需求牵引、经验支撑、前瞻升华的作用关系;运用系统工程思维,立足院校自身,围绕需求提炼、经验转化、前瞻融入,提出推进教学内容战教耦合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战教耦合;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军事高等教育;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6-0088-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1],这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是打赢未来高端战争的重要举措。院校教育作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等教育作为主渠道上的第一关,对生长军官对接部队岗位任职、积蓄发展潜力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在以“为战育人”为核心指向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引领下,战教耦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迫切形势,又给军事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矛盾、新困惑,亟须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研究新方法、新对策。

一、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

相对于传统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起步晚、理论体系有待完善、未知因素多,面临着一些突出的新矛盾。

(一)滞后属性与超前要求的矛盾

根据教育学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在“形成生产力”和“使用生产力”两个环节上具有周期性和滞后性。按照战斗力生成规律,新理论演化为新技术,再物化为新装备、新战法,最后回馈到院校形成教学内容,这期间经过多个串联环节,有较大的时间差[2]。所以,高等教育滞后于“战”,是其客观的属性。然而,现代军事变革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兴科技的加持下,新型作战力量发展日新月异,战斗力生成周期大幅缩短,这一变化倒逼军事高等教育由输送人才向输送战斗力转变。因此,高等教育同步甚至超前于“战”,是现实的要求。

(二)复杂系统与有限资源的矛盾

新型作战力量具有鲜明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武器装备技术原理复杂高深,涉及多学科交叉、跨专业复合的知识结构。智能化装备作战运用专业化程度高,“内外脑”结合紧密,人机协同灵活多样,相较而言,院校高等教育并未能提供充足的资源。一是时间资源有限。本科四年时间,既要完成学历教育,又要进行首次任职培训,且教学内容难度显著升级、课程门类明显增多,学时捉襟见肘。二是实践资源有限。新型作战力量实装宝贵、数量有限,院校请领教学实装困难。

(三)为战指向与迷茫方向的矛盾

落实“为战育人”,首先就要明晰“战”的制胜机理是什么。若米尼指出:“在所有兵法的理论中,唯一合理的基础就是对战史的研究。”[3]然而,新型作战力量的历史短、战例少,可供挖掘分析的实践样本不多。此外,技术的飞速发展、概念的层出不穷,使得新型作战力量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因此,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朝哪个方向走、怎么走,还需艰辛的探索。这也给军事高等教育推进战教耦合带来了方向上的困惑:是针对部队现实岗位输送当前管用的战斗力,还是瞄准未来战争需要培养长远适用的人才?两者在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上不尽相同,后者更显迷茫。

二、教学内容设计的倾向性误区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4]。为化解新矛盾,军事高等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误区。

(一)战教弱结合——缺战

现行军事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生长军官学历教育和首次任职培训融合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分为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首次任职培训。

战教弱结合的误区主要集中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处在智能化转型的前沿,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需在传统课程上增设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课程。这些教学内容在地方高校也有体现,可以参照地方模式,努力将基础理论讲透讲全。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化解内容繁杂与学时有限的矛盾,尽力在有限学时内输出更多的知识,但部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军队院校“战”的属性,不是不愿“增战”,而是秉持这样的观念:基本内容都讲不完,哪有时间再挖掘“战”的内涵?现在学知识打基础,不也是为以后其他课程教“战”服务吗?

(二)战教松耦合——浅战

这一误区主要集中在专业课模块。例如,对于系统原理类课程,部分教员尝试在内容单元前增加军情引入,在内容单元后补充实装应用,努力提高“含战量”,尽力缓解滞后属性与超前要求的矛盾。看似由“战”到“战”形成闭环,可中间主体内容还是技术原理,与传统的理工科知识并无二致,这些在地方高校也能学到,难以激发学员实战化的强烈意识,“战”的形式大于内容。部分教员不是不愿“教战”,而是对战教耦合的系统认知不到位,研究战争、深入挖掘制胜机理的能力不足,只能靠增加“战”的元素做些表面工作。

(三)战教强绞合——盲战

这一误区主要集中在首次任职培训模块。根据毕业学员和用人部队反馈,首次任职培训针对性较强、学员收获较大,因为所学能直接在岗位任职中应用。由此,部分军队院校形成了“部队练什么就教什么”的简单化倾向,将院校教育等同于部队训练,用军事训练大纲指导院校教学大纲。这种实用至上的做法是在处理为战指向与迷茫方向的矛盾中选择了侥幸,在“当前管用”与“长远适用”的抉择中偏向了前者,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部分教员不是不愿“研战”,而是在迷茫方向中找到了看似正确的“捷径”,将“教”与“战”直接画等号,看似二者强关联,实则陷入了盲目的误区。

三、教学内容设计误区成因剖析

倾向性误区的成因,表面上是矛盾处理的偏颇,本质上是对战教耦合内涵机理认识的偏差。“战”与“教”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战”与“教”是战斗力生成的一体两面,两者的目标一体、内在精神一体,不可分割;另一方面,“战”与“教”毕竟不是同一种活动,两者存在着诸多差异,不能等同化。用“耦合”来描述“战”与“教”的关系,反映了两者的紧密关联性、互为差异性和相互影响性,正是这“三性”体现了战教耦合的内涵机理。

(一)“战”与“教”的紧密关联性

一是环境同构性。“教”与“战”追求的是内在功能和最终目标的神似,而并不强调外在的形似。故可采用模拟虚拟系统实现与实战实装的同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新型作战力量教学缺实装的困境。二是发展同步性。“教”和“战”分别代表了“形成战斗力”和“使用战斗力”,而为契合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快速生成的特质,形成和使用应是基本同步的,这就厘清了“松耦合”的误区。三是标准统一性。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由输送人才向输送战斗力转变,院校教学标准必须与胜任部队岗位标准以及战斗力标准统一,这就明晰了“弱结合”的误区。

(二)“战”与“教”的互为差异性

作为使用和形成战斗力的两面,“战”主要强调使用战斗力的外在效率,基于现实任务,注重完成任务的效果;“教”主要关注形成战斗力的内在过程,基于基础能力,不仅要让学员发生外在变化,还要促进其涵养内化,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同步跃升。这就辨析了“强绞合”的误区。

(三)“战”与“教”的相互影响性

本文主要论述“战”对“教”的影响,具体到教学内容上,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战”的需求牵引教学内容。按照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的要求,教学内容应根据需求反向设计。对于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而言,需求的牵引更显必要,应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化解复杂系统与有限资源的矛盾。关键问题是需求如何提炼。

2.“战”的经验支撑教学内容。院校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用知识线串起教学内容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知识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与积累,需要从“战”的经验中汲取知识并转化成教学内容,以走出“弱结合”“松耦合”的誤区。关键问题是经验如何转化。

3.“战”的前瞻升华教学内容。用昨天的经验打不赢明天的战争,要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才能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解决方向迷茫的困惑、化解“当前顶用”与“长远适用”的矛盾、走出“强绞合”的误区,需要前瞻;化解滞后属性与超前要求的矛盾,更需要前瞻。关键问题是前瞻如何融入教学内容。

四、推进教学内容战教耦合的方法路径

针对需求如何提炼、经验如何转化、前瞻如何融入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院校可立足自身,探索可行有效的方法路径,力求化解矛盾、走出误区,使教学内容向战聚焦。

(一)按照“收集—整合—建模—评价”的思路提炼需求,确立教学内容主体

科学提炼需求,就是要找出重要的教学内容、化解内容复杂与学时有限的矛盾,可借鉴系统工程中“质量屋”建模量化的思路。

1.需求收集。遵循院校教育“三个面向”,需求可以从部队、战场、未来战争中来。问需于部队,采用实地调研、授课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部队岗位任职需要具备哪些知识,用原始语言表示。探需于演训,利用导调评估、技术支援、参演跟训等时机,了解实战化演训需要岗位人才具备的能力素质。拓需于未来,运用培训交流、讲座报告、学术研究等形式,挖掘未来战争的隐性需求和需求趋势。

2.需求整合。对收集到的原始需求素材,合并同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整合成规范化的表达。可采用亲和图法对需求进行分类细化。例如,“掌握无人机的基本作战运用”可一次分解为“单无人机作战运用”和“多无人机协同作战运用”,再分别二次分解为“无人机装备能正常工作”“无人机能完成基本作战任务”“无人机能完成特定场景下的作战任务”等。

3.需求建模。借鉴产品开发中连接用户需求与产品属性的经典工具“质量屋”,高效搭建需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在整合需求的基础上,首先描述各需求的重要程度,可采用专家打分法,取值1~9,数值越高越重要;然后细化拟设置的教学内容;接着计算需求和教学内容的关系矩阵,表征相关程度,相关系数可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数值1~9代表相关程度由弱到强;最后分别计算各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作为重要性排序的量化参考。

4.需求评价。部队、院校专家多方研究评价“质量屋”的建模结果,调整优化需求模型,采用评价层面的人机协同,以期需求评价更全面客观。最终根据重要性排序确立教学内容主体。

(二)按照“分解—映射—融合—体系”的思路转化经验,重构教学内容架构

科学转化经验,就是要体系化重构教学内容,走出“弱结合”“松耦合”“强绞合”的误区。可借鉴系统工程中“V型模型”先分后合的思路。

1.经验分解。新型作战力量参加实战的经验少,但“研战”的经验丰富,可从武器装备研发生产、部队战法生成、演训作战运用中获取经验。真正具有学习价值的是“过程性经验”而不是“结果性经验”。因此,应挖掘经验的内在逻辑,按源头、背景、过程和结果,从本质上呈现经验的全貌。

2.经验映射。将分解后的经验与教学内容知识点构建映射关系,可以是一条经验对应一个知识点(一一映射),也可以是多条经验印证一个知识点(多对一映射),等等,为下一步融合做好准备。

3.经验融合。将教学内容前伸到装备研制、战法训法研究的起始阶段,后延到部队岗位任职阶段,使战斗力生成的过程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促进人才培养与战斗力生成“同频共振”,缓解滞后属性与超前要求的矛盾。

4.经验体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培养的不是学术型、职业型人才,而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既不能完全以学科知识为体系,也不能完全以任职岗位标准为体系,应以“战”的主线为体系。而且,是将教学内容融入“战”的主线,不是以“战”的“一时一事”装点教学内容。应以整体知识观统筹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消除基础课、专业课、首次任职培训的界限,彻底改变彼此割裂的现状。基于一体设计理念,采用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策略,经验前移、知识点渗透、范例式应用等方法,使基础模块融入专业课程、专业背景融合岗位任职、岗位任职融贯培养全程。例如,从无人机任务规划的一个具体案例入手,结合“战”的经验展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逻辑,阐明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呈现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关联知识点不一定集中,但要求“形散而神不散”。聚焦“战”的主线,不拘泥于复杂公式推导,让学员明白该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内容的联系,为进一步自主学习理清思路。

(三)按照“筛选—简化—借鉴—改造”的思路融入前瞻,创新教学内容发展

科学融入前瞻,就是为了紧盯“三个之变”,培育学员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正是化解滞后属性与超前要求、为战指向与迷茫方向矛盾,走出“强绞合”误区的必备工具。

1.筛选。《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规定:“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军事人才,发展军事科学,服务备战打仗。”除了教学,军队院校还有研战的任务,特别是对新型作战力量的前瞻研究较多,既有军事理论探究,又有科学技术创新,资源较丰富。要筛选合适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筛选标准有三:权威性、相关性、启发性。

2.简化。根据生长军官学员认知特点,主要简化前瞻研究的两个部分。一是具体过程。淡化超纲知识、繁杂公式推导等。二是复杂条件。可以循序渐进提高条件的复杂度,或将复杂条件理想化处理,把重点放在思维逻辑、思考过程上。

3.借鉴。主要借鉴三个方面。一是前瞻的结论。前瞻结论可供参考,进一步消除教学方向上的迷茫。二是前瞻的思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创新的基础在于借鉴,了解他人前瞻的思维过程,对学员创新思维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帮助作用。三是前瞻的成果。教学条件类研究产出的模拟训练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等成果,可运用于实践教学,遵循“战”与“教”紧密关联的环境同构性,缓解复杂系统与有限资源的矛盾。

4.改造。对于重大前瞻研究成果,应及时将其融入教学,不仅作为课程思政的素材,更应作为教学内容的重心;不仅通过讲座介绍拓宽视野,更要超前预置、刚性嵌入,从根本上化解滞后属性与超前要求的矛盾。但科研和教学性质不同,需要改造才能适应,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造前瞻成果,在简化、借鉴的基础上衔接教学,有机融入当前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改造当前教学内容体系,以前瞻成果为引领,重构教学内容架构,按照上述提炼需求、转化经验的方法重新设计。

五、结语

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是军队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教学内容作为军事高等教育的核心,须紧跟战训前沿,精心设计。本文分析了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查摆了化解矛盾时教学内容设计存在的倾向性误区,剖析了误区背后的思想偏差,厘清了“战”对“教”的耦合作用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教学内容设计的新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解放军报,2022-10-26(4).

[2] 李小平, 李忆辛. 论军事教育的哲学思维[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0, 43(2): 5-11.

[3] 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M]. 唐恭权,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4.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4(1).

[責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谈音乐教学内容的有效利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探索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