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丽梅,陈健婷,李青平,万 瑜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食管和胃底静脉的扩张、曲张和瓣膜功能不全。严重情况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能导致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否则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重大威胁[1]。因此,提供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是一种患者为中心的、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的护理来改善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调整、症状管理和疾病监控等多个方面。健康教育对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和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运动和心理应对策略的调整,也被认为是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症状管理主要关注疼痛、疲劳和其他与疾病相关症状的控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疾病监控是为了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和预防并发症,从而能够及时调整护理和治疗方案[2]。尽管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已经在许多临床领域得到应用,但在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仍然不足。因此,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并比较传统护理与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在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供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护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考《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诊断和治疗指南》,符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标准者;年龄18~80岁者;病程>1个月者;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执行护理操作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脏、肾脏或呼吸系统疾病,不能耐受研究过程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不能理解或配合研究者;在研究期间出现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并发症者;在研究期间无法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5.34±7.63)岁;病程(23.58±6.42)个月。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4.92±7.56)岁;病程(24.04±6.3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普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和必要的康复训练。维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舒适,为患者提供支持和鼓励,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对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定期监测,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检验结果等,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同时也会有对应的措施应对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个体化评估:针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个体化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患者自身的健康信念和行为等方面,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②教育和自我管理:提供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预防措施和自我管理技巧,包括合理饮食指导、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注意早期出血迹象的观察等。③患者参与决策: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决策权,共同制订治疗目标和护理计划。通过与患者的密切合作,促进他们对治疗和护理的理解和积极参与。④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如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进行密切的跨学科合作,共同制订综合护理方案。确保各个专业领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⑤应对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常伴有其他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等。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肝功能、进行适当的液体管理、实施疼痛管理、进行营养支持等。⑥情绪支持和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困扰和焦虑,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技巧等,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情绪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⑦家庭和社区支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社区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和社区支持网络。有助于提供持续的护理和康复支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评估,EQ-5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工具,包括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适和焦虑/抑郁5个维度,每个维度均3个级别,根据患者在各个维度上的选择,可以得出一个描述其生活质量状态的五维指数。②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包含20个问题,涵盖与护理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护理效果、护士的态度、护理环境,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对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的正态性通过Shapiro-Wilk检验进行验证,如果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对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EQ-5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EQ-5D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肝硬化患者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主要由于肝硬化导致的肝门静脉高压,血液回流受阻,使食管和胃底的静脉扩张形成曲张静脉。一旦出血,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常伴随着疼痛和感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护理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提供教育和自我管理技巧,强调患者的参与和决策权,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跨学科合作,对并发症的处理和心理支持等。然而,在现实临床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知识了解不足,导致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其次,对患者的痛苦和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重视不足,缺乏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再次,常规的护理措施往往忽视了患者个体差异,缺乏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最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护士的专业技能、护理环境、护士与患者交流等。因此,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护理管理需要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加强心理护理,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做出创新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尝试新的护理策略和方法。跨理论模型可以帮助理解、预测、解释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变化以及设计和评估行为变化的干预措施[5-6]。这种理论特别适合用于管理慢性疾病,包括静脉曲张出血。跨理论模型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用于疾病管理,通过理解和改变个体的行为,从而改善疾病状况和生活质量。跨理论模型认为行为改变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预期、反思、准备、行动和维持[7]。在静脉曲张出血的护理中,这种模型被用于帮助患者理解他们的疾病,为治疗做好准备,采取健康行为,并在治疗后维持健康行为[8]。据文献报告,跨理论模型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同时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9]。Sararaks等[10]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通过应用跨理论模型的综合护理模式,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疾病控制效果优于传统护理组,进一步支持了跨理论模型在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一项最新进行的研究发现,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能够使护士能更好地理解患者需求,更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最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EQ-5D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跨理论模型下的护理策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可能是因为跨理论模型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疾病,为治疗做好准备,采取健康行为,并在治疗后维持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反映患者对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的满意度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使护士能更好地了解患者需求,更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跨理论模型下的综合护理在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实践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