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岚 王三凤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高安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78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持续干预至产后3个月。对比2组盆底功能锻炼情况、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盆底功能锻炼知信行量表中认知、态度、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功能锻炼知信行量表中认知、态度、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产妇盆底功能锻炼相关认知及行为,提高锻炼依从性,从而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效提升产妇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自然分娩;移动信息技术平台;健康教育;盆底功能锻炼;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3-012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3.040
妊娠與分娩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高危因素,妊娠期间随着胎儿不断发育,子宫与胎儿质量逐渐增加,持续压迫盆底组织,加之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胶原与结缔组织代谢,易导致盆底肌肉松弛,降低盆底功能[1]。自然分娩时胎头挤压刺激产道,会过度牵拉、扩张盆底组织,甚至造成部分纤维断裂,进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产妇预后[2]。临床有研究显示,产后积极开展盆底功能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盆底功能[3]。但产妇出院后因生活或工作繁忙、健康认知缺乏等,难以坚持完成盆底功能锻炼,不利于盆底功能康复,临床有必要强化产妇盆底功能知识宣教。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依托互联网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产妇提供持续性、多样性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教育效果[4]。本研究将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锻炼中,旨在观察对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高安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78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9.63±2.2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88±0.41)周;新生儿体质量2 485~3 746 g,平均体质量(3 152.55±123.87)g;11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9.80±2.38)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74±0.52)周;新生儿体质量2 493~3 751 g,平均体质量(3 155.04±125.97)g;10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足月自然分娩产妇;产检资料完整;产妇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者;存有膀胱恶性肿瘤者;既往存在盆底功能障碍史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2组产妇住院期间均予以饮食指导、情绪疏导、饮食干预等护理;指导产妇行盆底功能锻炼,仰卧位、站位均可,锻炼前排空膀胱,身体放松缓慢呼吸并缩紧会阴、肛门等处,坚持5~8 s后放松,休息10 s后重复上述动作,10次/组,2组/d,每日坚持锻炼不少于5 d。
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出院前向产妇发放盆底功能锻炼手册,再次细致讲解盆底功能锻炼的目的与意义,嘱咐产妇坚持居家锻炼;产妇每月定期回院复查,现场进行再教育;出院后1次电随访行远程健康教育,持续至产后3个月。
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出院前发放《盆底功能锻炼手册》,讲解手册内容后要求产妇扫描关注医院盆底远程随访系统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主要包括3种教育形式,以音频教育、视频教育为主,图文教育为辅,产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音频或视频教育方法;产妇出院后每日上午10:00与晚上7:00通过公众号语音推送语音提醒,并发送盆底功能音频解说或动画视频解说;语音提醒包括需督促产妇填写盆底功能锻炼日记。持续观察至产后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盆底功能锻炼情况。干预前后使用盆底功能锻炼知信行量表评价产妇对于盆底功能锻炼的认知、态度与行为[5];认知包括是否听说过盆底功能障碍、是否知道盆底功能锻炼该如何做等7个问题,知道计1分,不知道计0分,共7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越好。态度包括是否有兴趣了解盆底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是否会持续做盆底功能锻炼2个问题,共2分,评分越高表示态度越好。行为包括不锻炼、偶尔锻炼、有时锻炼、经常锻炼、每天锻炼5个问题,最高分为5分,评分越高表示锻炼行为越好。(2)盆底功能。干预前后用PHENIX康复系统测定2组患者Ⅰ类肌纤维的肌电压与疲劳度、Ⅰ类肌纤维的肌电压与疲劳度。(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以GQOLI-74问卷评价,总计74条目,包括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高则代表生活质量高。(5)护理满意度。干预后发放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共19题,用Liket 5级评分法1~5分计分,满分95分,分为满意(>76分)、一般满意(57~76分)、不满意(<57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锻炼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2组盆底功能锻炼知信行量表中认知、态度、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功能锻炼知信行量表中认知、态度、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盆底功能的比较 干预前,2组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2组GQOLI-74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撑结构缺陷、薄弱、损伤或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6-7]。盆底功能障碍虽不会危及产妇生命健康,但会造成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甚至导致心理性疾病的发生,影响日常工作与社交[8]。近年来,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再生育女性逐渐增多,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之升高。
当前临床多通过指导产妇行规律盆底功能锻炼,收缩肛门、会阴等部位,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从而加快盆底功能恢复,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9]。盆底功能持续时间较长,见效慢,需要产妇长期坚持锻炼方可达到理想锻炼效果[10]。但多数产妇出院后因忙于照护新生儿,锻炼依从性欠佳,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盆底锻炼相关知识逐渐遗忘,进一步降低锻炼依从性,影响盆底功能锻炼效果,延缓盆底功能康复。因此,临床应加强盆底功能锻炼相关健康教育,以改善产妇认知水平,提高锻炼依从性,促进盆底功能康复。而常规盆底功能健康宣教以出院前指导及复诊时再次宣教为主,缺乏持续指导与监督作用,且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育效果欠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盆底功能锻炼知信行量表中认知、态度、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QOLI-74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用于自然分娩产妇中,可有效提高产妇锻炼依从性,增强锻炼效果,从而改善产妇盆底功能,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促使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叶丽静等[11]研究显示,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够加快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教育内容,不受隐私性、地点、时间的限制,并具有快捷、操作方便、普及率高等优势,便于产妇居家期间随时进行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其健康认知水平与锻炼依从性,保障盆底功能锻炼的落实。因盆底功能锻炼位置不好掌握,产妇较难感知收缩力量,普通图文教育比较晦涩难懂,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以音频教育、视频教育为主,图文教育为辅,便于产妇掌握,语音及动画视频还可增强锻炼的趣味性,使得产妇能够坚持完成正确的盆底功能锻炼,有效提高锻炼效果,加快盆底功能康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效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12]。语音教育与视频教育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多感官刺激,可增强大脑的记忆与学习能力,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采取语音提醒功能定时提醒产妇功能锻炼,配合锻炼日记的运用可发挥持续监督作用,促进盆底功能锻炼的落实,增强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帮助产妇恢复正常生活,利于获得较高的护理服务满意评价。此外,通过信息技术向产妇传输健康教育,不仅方便信息储存与提取,还可减少对产妇日常生活的打扰,容易推广实施。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妇盆底功能锻炼健康认知,改变锻炼态度,提升锻炼依从性,有效加快盆底功能康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晓丹,李小银,黄少华,等.凯格尔运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顺产妇盆底肌早期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4):4661-4664.
[2] 张紫琪,廖碧珍,杨光静,等.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4):2256-2261.
[3] 丁林娟,冯丽萍,褚小梅,等.产后妇女盆底肌锻炼持续干预对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8,46(2):187-191.
[4] 张富春,陈亚萍,张丽文,等.健康教育联合产后盆底功能训练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1):2432-2434.
[5] 乔建红,张欣,曹丹凤,等.孕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知信行量表的编制[J].护理学杂志,2015,30(4):11-13.
[6] 张秀红.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4):4400-4401.
[7] 李娟,张娟.信息化时代性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及恢复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9,28(7):154-156.
[8] 吴君梅.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肌肉肌电活动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2):126-128.
[9] 贺轶萍,陈雪梅,徐晓蕾.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电值,盆底组织状态及下尿路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6):1760-1764.
[10] 岳洁雅,侯睿,吴婉华,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产妇盆底康复认知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8):883-886.
[11] 叶丽静,陆艳,潘圆圆,等.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復的影响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192-1193.
[12] 崔红霞,樊少磊,方惠,等.基于微信平台的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4):4456-4459.(收稿日期: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