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处理程序在管腔器械清洗中的研究应用

2023-12-14 05:24:28吕慧秀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33期
关键词:清洗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处理程序在管腔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2月信丰县人民医院100件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程序管理,将2020年1—12月信丰县人民医院100件管腔器械作为试验组,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管理,观察并比较2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返洗率、检测带菌率、消毒的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情况;同时选取25名工作人员,对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前后的满意度情况、器械清洗技能的总掌握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试验组的清洗合格率、消毒的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包的体积合格率明显较高,返洗率、检测带菌率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处理程序在管腔器械清洗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清洗合格率、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消毒的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同时能够降低返洗率、检测带菌率。

【关键词】 管腔类器械;标准化处理;清洗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3-014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3.047

对于管腔类器械而言,由于该类器械具有结构复杂、管腔较长、管径细小、接头多等特点,且管腔器械在使用中会与患者血液、绒毛组织、分泌物等直接接触,有些疾病通过患者血液或者体液传播,部分疾病可通过器械传播,最终造成交叉感染,同时由于其自身结构特点,在清洗时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上述原因,可能导致器械无法正常再次使用,会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医疗效果与效率,因而需要对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及包装。在以往常规处理程序下,由于操作缺少深入性与细致性,无法彻底清洗器械,对再次使用造成较大影响[1-2]。为提高管腔类器械清洗的质量,保证灭菌效果,减少医疗隐患,探讨安全有效的管腔器械清洗流程与方法,控制医院感染成为重点内容。随着技术条件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目前开始使用标准化处理程序管理模式,在管腔器械清洗方面获得良好的效果[3-4]。本研究探讨标准化处理程序在管腔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12月信丰县人民医院100件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100件管腔器械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5名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5名,女性20名,平均年龄(34.2±1.9)岁。

1.2 方法 对照组器械使用常规处理程序管理,即按照常规方式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

试验组器械接受标准化处理程序管理。(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科室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强自身的业務学习,以便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管腔器械清洗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之后对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使工作人员明确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定期派遣相关人员对外交流学习,以便能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科室人员的慎独精神与职业素养,以便能够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规范的操作制度。(2)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工作人员需全面掌握职业接触感染有关知识,了解自我防护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污染物接收、清洗过程中,需要做好隔离防护工作,穿戴完整面罩、口罩、手套、帽子及防护服等,避免污染物与身体直接接触,防止清洗剂及消毒剂刺激、损伤呼吸道、皮肤等,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降低管腔器械清洁效果。(3)明确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患者黏液、血液等体液均可一定程度上腐蚀器械,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及供应室人员应合理配合,手术结束后,器械经使用科室初步处理后由供应室回收,在去污区进行分类及拆卸处理,使器械与清洁剂充分接触,确保清洁彻底。全面掌握每种清洗剂及消毒剂使用方法、功效、注意事项等,并按照说明书开展操作。例如,多酶清洗剂有效成分为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多种生物酶,其适用环境不超过45 ℃;桶装酶溶液是一种酶源,与水接触后有效成分被激活,需按照标准浓度和比例配制清洗液,配制完成的稀释液最佳使用时间为3~4 h。仔细了解超声清洗机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根据仪器内部载物架掌握超声机内水酶定量,即高于载物架2 cm以上。超声波加酶浸泡清洗原理如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使器械中的残留污垢松动、溶解,然后通过超声波振动污垢,使污物呈粉末状分散至溶液,利用水冲洗粉碎后的微小颗粒,达到全面清洁目的,促进清洗质量的提高。(4)采用手工清洗+机械清洗的规范化洗涤方式。可依据器械的材质与结构特点进行分类,之后按照要求将器械拆卸至最小部件,以便能够对所有部件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使用自来水管腔的外壁进行冲洗,洗去肉眼可见的污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对管腔器械的内壁实施反复冲洗,同时使用尺寸、长度配套的刷子对管道内壁进行刷洗,刷洗时要求刷子伸出管腔另一端,洗净刷子上的污染物后再回抽。洗净的器械放入1∶100多酶溶液中浸泡,时间为5 min,之后再进行刷洗。超声波清洗机内加多酶清洗剂稀释液清洗器械。将按照上述步骤清洗完毕的器械在流动的纯化水下用软毛刷反复刷洗吸引头内腔,并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管腔内外。纯化水中加入1∶20的润滑剂,将器械煮沸消毒1 min,并用压力气枪吹出管腔内的水,置于100 ℃恒温干燥柜干燥5 min。(5)优化流程,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出更为有效的清洗方法,加强各个清洗环节的质量管理,对清洗的器械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清洗剂、消毒液浓度,及时发现各种清洗问题。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清洗,严格规范管理。

1.3 观察指标 (1)2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与返洗率情况比较。采用目测的方式,若器械表面无残留物质、水垢与血渍则表示清洗合格。(2)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前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问卷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总分100分,分为满意(≥95分)、基本满意(70~94分)与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3)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前后工作人员关于器械清洗技能的总掌握度情况。采用自制问卷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共20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95~100分为完全掌握,75~90分为基本掌握,75分以下为未掌握,掌握率=(完全掌握人数+基本掌握人数)/总人数×100%。(4)2组器械的检测带菌率、消毒的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方式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与返洗率比较 试验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明显较高,返洗率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前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前后工作人员关于器械清洗技能的总掌握度比较 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后,工作人员关于器械清洗技能的总掌握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器械检测带菌率、消毒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比较 试验组器械的消毒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明显较高,检测带菌率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管腔器械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然而由于其结构较为复杂,在常规的清洗与处理模式下无法彻底有效清洁,影响再次使用;过去由于缺少专用的清洗设备,如清洗管腔必须的高压水枪、长软毛刷、超声清洗机等工具,常造成器械轴节及管腔中残留血渍、血块等情况;同时缺少腔镜器械清洗的流程标准,可能会出现只用流动水清洗后即擦干存放的情形,中间省略了重要的处理环节,导致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缩短[5]。管腔类器械清洗难度较大的原因有3点:(1)由于管腔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腔器械污染概率较高,加之受到污染后无法及时清洁,增加了清洗难度[6];(2)大部分常规管腔器械清洗方式是分散式,无法合理控制感染率[7];(3)由于管腔器械结构相对复杂,无法直接观察清洁效果,因而管腔器械清洁完成后,在短时间内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情况较少[8]。鉴于此,应全面了解器械清洁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干预对策,通过供应室与手术室的相互沟通合作,及时回收使用后的器械,如不能及时回收则请使用科室对器械进行保湿处理,利用优化的清洗流程及方法,通过超声清洗机及高压水枪等清洗管腔器械外部及内部污染物[9-10]。

医疗器械良好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能够直接影响无菌物品质量及患者生命安全[11],同时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切断病菌传播途径,降低甚至避免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加强对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保护。目前诸多医院开始使用标准化处理程序,通过实施标准流程化管理能够有效对清洗、消毒、灭菌与包装等环节进行管理,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12],有效实现上述目标。在本研究中,标准化处理程序包括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采用手工清洗+机械清洗的规范化洗涤方式,优化流程、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等内容。采取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措施能够有效确保各项操作有章可循,并且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以确保器械获得较高的清洗与消毒质量;實施手工清洗+机械清洗的规范化洗涤方式,能够确保所有器械均获得有效的清洗,避免发生病菌残留情况,为再次使用提供可靠保障;采取优化流程、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措施能够确保加强工作人员对器械清洗消毒等各环节的重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相比于常规的处理模式,标准流程化管理模式效果更佳,实施标准流程化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工作中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灭菌效果,降低感染风险。结果显示,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后,试验组的清洗合格率、消毒的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包的体积合格率明显较高,返洗率、检测带菌率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标准化处理程序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标准流程化管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在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标准化处理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清洗合格率、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消毒的达标率、包装的达标率、包的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还能够降低返洗率、检测带菌率,可作为首选的管理模式,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方案,并且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器械清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另外,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明确器械清洗的重要性,做到每台手术后均按流程及时清洗,对特殊器械也要先进行清洗后消毒,以便能够提升器械清洗消毒能力,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东芳,任悦,栗英,等.一种管腔器械内部照明装置的设计及其在清洗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 37(11):861-862.

[2] 曾丽欢,曾秀月,陈春燕,等.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管腔类医疗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 26(9):86-89.

[3] 曹海虹,陈东方,汤莉,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吸引器头类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0,6(29):81-82, 87.

[4] 吕慧秀.标准化处理程序对精细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15):51-53.

[5] 胡春兰,肖玲.对复用管腔类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 2020,18(8):254-255.

[6] 姚力,王亚丽,梁莉娟,等.中医诊疗器具清洗消毒灭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26):187-189.

[7] 李凤霞,黄秀娴.探讨消毒供应室管腔器械采取科学规范清洗质量管理的效果[J].智慧健康,2020,6(7):27-28,33.

[8] 陈海玲,朱岳英,胡秀英.手术后器械预处理保湿方式应用于长时间滞留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1):171-172.

[9] 陈燕娴,郑艳芬,潘彦龙.消毒供应中心长时间滞留手术器械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清洗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9):192-195.

[10] 唐乃梅,宋春,木业色·艾尔肯江.预处理保湿方式对长时间滞留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0):738-740.

[11] 张雯雯,孙苗妍,张琦.基于全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预防腔镜管腔器械生物膜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4):597-600.

[12] 李方.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1):117-118.

(收稿日期:2023-09-07)

猜你喜欢
清洗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智能清洗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联合收割机零件的养护及故障的预防
一种可调节窗户
浅析化学实验用玻璃仪器清洗与干燥
《清洗》
一种金属线材的清洗设备
对当前中央空调的系统维护及保养的分析
电镀废水中水回用RO膜清洗及保护方法探究
化学实验仪器清洗及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