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探讨

2023-12-14 10:31李景强
南北桥 2023年23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产权制度农村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3.23.045

[摘 要]新时期,在推进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但从目前来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农村历史问题遗留多、农村经济产业化基础薄弱、农村科技应用水平低等问题颇为突出。本文立足实际,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给出建议和对策,为深化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村;深化改革;产权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

产权制度改革后建立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模式借鉴,也没有统一的路径可循。因此,为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有必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途径。本文将从工作机制、产业化发展、科技应用以及农村人才流失等方面出发,寻找相关解决办法。

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论述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根基,是农民的“命根子”。我国按照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过多次土地改革,从“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到集体所有制,再到“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近年来的土地确权颁证,促使农户联合合作经营,助力农村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等改革工作,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土地工作都彰显出我党对农村土地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我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放在了突出地位,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土地改革部署工作,初步构建了农村土地的“四梁八柱”。一是堅持尊重农民选择,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顺应老百姓保留土地、流转土地的意愿;二是恰当处理稳定与放活的关系,将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实现了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同时还通过市场导向配置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村将无力经营的土地向种田能手、经营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流转,促使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有序经营,激发人、钱、地、业等要素的市场活力,推动更多优质要素流向农村[1]

2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历史遗留问题多,确权颁证工作不到位

随着农村产权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确权工作基本接近尾声,颁证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但由于农村环境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部分农村很多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受教育水平低,对土地及地方工作缺少了解,而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往往对相关确权颁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支持或者不愿意配合相关颁证工作,因此在颁证过程中,经常会存在沟通困难、相关文件签字工作难以进行等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多样,颁证工作开展得不够顺畅。很多农村都存在实测面积与二轮延包面积不一致的问题,但农村居民只认二轮延包面积,不认实测面积,担心土地面积增大会造成日后的农业税增多及经营成本增加,因此拒绝在确权颁证的相关文件上签字,从而导致该地方颁证工作的签字率不达标。三是很多地方因公益建设以及宅基地占用农田和农户私自换地,或因退耕还林政策,导致一部分农田变成林地,当地居民持有林权证,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有地无证,有证无地”和“一地多证,一证多地”等问题,阻碍了农村颁证工作的进度[2]

2.2 产业化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产权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农村地区的产业化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缺少后劲和活力。例如很多地方虽然在土地确权颁证的政策下,解决了“空壳村”现象,但是还存在集体经济收入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结构不高、增长速度缓慢及创收渠道单一等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收获的粮食作物基本是按照原料的形式卖出,除去化肥种子等成本和一些隐性成本费用后,农民从中获得的利润甚少。如今在很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这种情况依旧存在。农民没有将粮食变成价值链更长、利润更大的各种商品,也没有将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导致很多地方的农产品积压,最终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另外,在确权颁证之后,很多经营管理者也开始靠土地出租的方式进行创收,这样会加剧农村经济的下滑,造成农村和城市二元经济的差距更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3]

2.3 科技水平不高,农业整体效益不高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考虑多方面的工作,如农村地区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就是目前来说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小农户为主,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一方面,尽管我国农业科研成果丰富,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很多成果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缺乏科技转化的能力;一些农业科研成果存在适应性较差、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重劳动、重肥料、重农药的现象,如化肥、农药、饲料等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地、水、空气等环境污染;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农业规划和管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也比较散乱,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电网、水利设施、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年轻人才

产权改革工作在农村的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但是很多地方都缺少一支熟悉政策、业务熟练、综合素质高且专业性强的年轻队伍支持。因此,在很多工作中难免会手忙脚乱。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偏远、交通条件和生活设施落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农村,都喜欢在大城市找工作。另外,个别农村地区不重视人才,在人才选拔上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对年轻人才的新思维、新建议比较排斥,即便有一些年轻人来农村就业,也一般被安排在基层一线,干一些很基础的工作,导致这些年轻人才对工作失去信心,对工作没有盼头。尽管很多地方有人才引进或者“三支三扶”等招聘活动,但人才流失率还是比较高,致使农村地区缺少年轻人才。

3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3.1 完善产权制度建设,明确产权归属

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归属。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局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当按照“依法确权、尊重历史,公平合理,服务改革”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解决民间一些比较突出的历史遗留性问题。比如:对于农村土地存在宅基地或者公益建筑等占用农田的问题,应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进行处理,违法建筑必须拆除;对于土地缺少证书或者有证书却没有土地等问题,均按照相关原则进行处理;对农田转林地的,建议从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历史遗留的疑难杂症[4]。例如,山西省按照上下联动、密切协同、主动攻坚的原则,在全省开展“清零行动”,聚焦全省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精准发力,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在2022年底,山西省累计完成转移登记308万套,完成率达到98 %,相关工作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在“清零行动”中,针对外地打工不能回家以及久居外地、出行不便等特殊情况,该地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对接各个部门,拓宽办理渠道,简化签字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云签字”,既方便了老百姓,也推进了工作进度。

3.2 持续开发农村潜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农村深化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要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潜能,促进农村经济“变活”,充分实现农村地区“人、钱、地、业”等要素综合收益最大化[5]。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优化、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营形式,鼓励集体资产股份化运营,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可以利用优质的农产品优势和产地优势,与城市工商户合作或者在附近城市成立公司。农村有条件的村民或者一些种粮大户、种田能手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可以采取入股、投资等形式共同经营,延长农村经济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单位价值,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质增效,高效带动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例如,重庆市某县区充分挖掘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特色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子。该地利用农村基础设施股权改革项目资金183万元入股当地生态开发公司,打造了精品果园1 600余亩,发展晚熟柑橘、垫江蜜柚等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为集体固定增加5万元分红收益;另外还成立了生态旅游股份合作社,建造景区运营,增加就业岗位,累计实现当地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元,成员分红55万元。

3.3 利用科技优势,实现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因此,发展农村经济,要重视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构建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增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动力的基础与支撑。围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组织实施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并强化协同攻关,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支持力度。为此,可以通过优化国家与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涉农企业的定位和布局,也可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促使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主体。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协作有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让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主体,以企业和产业需求为动力,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农业的发展所服务,因此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就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让广大农民都认识到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使农业科技展示其强大的功能,从而吸引广大农民的兴趣。此外,要加大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增强科技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6]

3.4 重视人才培养,筑牢农村发展人才基石

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因此,农村地区要发展,必须重视人才,要转变传统的“论资排辈”观念,立足实际,提升支农、支教人才,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在当代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农村地区都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经济,以解决农村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但很多年龄大的农村干部对这些信息科技比较陌生,操作不够熟练,不了解电商经济,而年轻人才对此较熟悉,在发展中展现出新思维、新理念。各地农村应当利用年轻人才的这些优势,通过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鼓励各地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专业素质强、热爱农村、有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年轻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还可以大力培养当地的乡土专家、企业和示范社带头人及农场经营模范等成员,使其通过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农村经济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4 结语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不断探索的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本文立足实际,对深化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应对之策,如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建设,明确产权归属;持续开发农村潜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利用科技优势,实现农村居民增收致富;重视人才培养,筑牢农村发展人才基石;等等。这些措施能够助力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霖.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农业新经济发展[J]. 现代商业,2021(19):42-44.

[2]乔海宁. 东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 农家参谋,2020(20):28,44.

[3]高雪莲,孙大光,李黎.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6-7.

[4]朱菊紅. 新时代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 山西农经,2020(3):69-70.

[5]孙玲姝.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11,13.

[6]孙德强,林秀秀,胡晓曼.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J]. 农业知识,2019(23):19-21.

[作者简介]李景强,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塘镇农经管理站,农业经济师,大专,研究方向:农村改革。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产权制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述开明书店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