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北沧与南通新文化运动

2023-12-13 07:2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日刊钱玄同新文化运动

田 丹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北京 100034)

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撒播民主、科学火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南通是声名远扬的“模范县”,它在接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过程中发生的转变,值得深入探讨。但长期以来,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较为不足(1)这方面仅有钦鸿等学者从一些侧面进行探讨。可参见钦鸿:《张謇与欧阳予倩》,《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龚郑勇:《从五四大潮中的南通师范看张謇的师范教育思想》,《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修辞讲话及作文批改〉出版》,《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尤其对早期推动南通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人物个体关注不多。本文集中收集学界尚未关注到的南通人物施北沧的相关资料,草成此文,就这一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文化运动在一些重点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个微观的例证。

一、施北沧生平

施北沧本名施光发,字北沧,一作百昌、卜昌等,曾用笔名拔苍等,籍贯为江苏通州城东门(今南通市区)。施北沧约于1892年(2)施北沧生年,据《通州师范学校校友录》记载其入学年份及年龄推算。施氏入学在庚戌(1910年)正月,年19岁。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由于良好家风的熏染,青少年时代一向勤勉好学。1910年,19岁的施北沧进入通州师范学校学习。该校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也是张謇“教育救国”伟大实践的起点和在南通构建近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张謇为办好通州师范学校耗费了大量心血,为学校网罗了王国维、陈师曾、杨廷栋、朱东润等一大批名师来校任教,又从日本礼聘西谷虎二、木村忠治郎等人担任教习,系统开设了国文、外文、数学、理化、博物、教授法等近代课程,并高度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实行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经常在校发表演说、发布“校谕”,亲自对优劣学生进行奖惩,因此通州师范学校以校风粹美、学风浓郁驰名远近。施北沧入学后,凭借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踏实的学习态度,品学兼优,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曾获得校长张謇颁发的精勤证书。

1914年12月,施北沧学成毕业,同期毕业生共有29人。毕业后,施北沧进入海门常乐张氏高等小学校任教,此校也是张謇创办,常乐是张謇的出生地,距离南通市区约40公里。在认真教学之余,施北沧博览群书,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如1919年6月上海《时报》刊登了其悼念友人的旧体词《一枝鹪寄客悼亡词以唁之》,词牌为“浣溪沙”,全词内容为:“兰蕙早凋伤,家国凄凉,落机山下奠壶浆。祝来生兼福慧,云水沧沧。万里客愁长,夙愿难偿,多情惹得断人肠。写出千般都是泪,□入□□。”从诗中可见其扎实的传统旧学功底。

在海门任教近5年,施北沧不断接触新思想。此后他回到南通,进入张謇创办的伶工学社任教,并广泛参与南通的文化、教育活动。1920年苏社成立,施北沧成为苏社的首批会员。此后又长期任职于南通教育会等文化教育界团体和自治机构,因勤于职事,操守严谨,颇受地方人士敬重。南通教育会和各团体曾被梁启超曾评价为“我国教育界中之先进者”(3)1922年8月20日至24日,梁启超在南通参加中国科学社年会时,应南通报社、南通县教育会、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附属小学联合会等四团体之请,做题为《先进者之新觉悟与新任务》演说,演说内容经梁思成整理刊入1922年8月26日的《时事新报·学灯》。。1947年,施北沧因突发中风而逝,年仅56岁。他的好友钱笑吾等人为他举行了追悼会,1947年《通报》10月28日第2版上刊登了一则“钱笑吾等发起追悼施北沧”的短讯,对施氏的生平做了概要性介绍,全文如下:“邑人施北沧,蔚承家学,媲美难兄,性静而专行修,以饬襄从事教育界,固已蜚声社会,望重师资。比佐治本邑第一区公所事务,先后历十有余年,黽勉勤劬,恪共厥职,而始终廉介不苟,尤为人所难能。乃于上月十四日,因公往山芝镇,以猝患中风,遽悲溘逝,身后萧条,至堪悯恻,生前友好钱笑吾、李艺农,顾锡康等,发起于十一月三日,就城中大树巷范家庵,设奠追悼,以旌贤念旧云。”

二、《新青年》读者

清末民初,南通作为江苏偏远小城,经张謇自主发展实业、兴办学校及创设博物苑、图书馆、更俗剧场等文教设施,积极改良社会,推行地方自治,使原本寂寂无闻的南通,一跃而成为实业、教育发达地区,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县”,被来访的外国友人誉为“江北一带之首都”[1]68。张謇在系统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其视角触及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文化观。得益于张謇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理想的文化城市”,文化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2]。由于教育文化发展迅速,很多社会名流、新派人物相继来到南通,《新青年》等新刊物通过当地出版机构聚生书局、导文社等渠道售卖发行,并在南通地方报刊上转载介绍,由此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在南通的传播。据已故南通文史学者管劲丞回忆介绍,施北沧为江苏南通最早订阅《新青年》杂志的读者之一[3]32。

笔者供职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藏一封施北沧写给钱玄同的信,是1919年在长乐张氏高等小学校任教之时所写。全信内容如下:(原信未断句,标点为笔者所加)

图1 1919年9月25日施北沧写给钱玄同的信

玄同先生大鉴:

在《新青年》上看见先生的大作很是佩服的,并且知道先生对于世界语的提倡也是很热心的。我心里要学世界语在几年前即有这种思想,因为后来有人事的纠缠就不成能够如愿,只是本生的一樁大错过。现在这个观念又生了,晓得上海有个什么世界语分会发行讲义,我就写信去当学生,那知道到今也不见回信,想必是闭歇了。我想从前有只个念头没得功夫去学,现在可以有些功夫又没得学,真是十分难过了,就是上海的外国书店有这种书不是英文解释就是法文解释。法文是简直一点不懂,英文虽是略微学过,现今也隔了几年,除个廿六个字母以外,是都不记得了。因为外国文学是一点不懂,所以要学世界语的心思总算是十分了。我虽是不认得先生,却也从《新青年》当中知道先生,所以不嫌冒昧写这一封信,要请先生对于世界语的入手学习的方法,同所用的书籍,同最有实用的世界语的报章(报址、价值),详细地写一封回信给我,只是我所十分希望的。

先生那儿如有这种书籍(入手读本)寄我以后,款由邮局寄上。

九月二十五号

江苏海门县长乐张氏高等校施北沧上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后改名玄同,浙江湖州人,文字音韵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第2卷第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并开始给《新青年》杂志投稿,文章大多以通信方式刊登,提倡白话文偏重体式和应用方面,提倡小说、新诗、新戏等。他提倡文字改革,提出“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4)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致陈独秀信),《新青年》第4卷第4号,1918年4月15日。的主张。1918年至1919年担任杂志轮值编委工作后,在《新青年》的通信栏中,钱玄同屡次就废除复杂的汉文、提倡简单易学的Esperanto(世界语)的问题做出解答。在整个新文化运动中,钱玄同无疑是最为激进的一个,被称为“最为激烈的文学革命者”。施北沧正是“在《新青年》上看见先生的大作很是佩服”,才给钱玄同写信的。

这封信中表明,施北沧通过阅读《新青年》,知道钱玄同热心提倡世界语,便写信向其求助介绍世界语学习方法和入门读物。他述及学习世界语“在几年前即有这种思想”,因“人事纠缠”而搁置,现在重新提上日程。他所说的“几年前”,至少应指3年以上,可以肯定的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后,施北沧即已在积极接触或接受西方的新观念新文化新思潮了。《新青年》同人中,除了钱玄同,首举文学革命大旗的急先锋、率先尝试创作白话新诗的胡适也是他钦佩的人物,施北沧不仅赞成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新诗革命及戏剧改良等主张,而且在自己文化岗位上积极宣传贯彻其主张,在南通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施北沧对南通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在各地的迅猛发展,施北沧受《新青年》影响,开始积极在南通改版后的刊物《公园日报》上撰写文章,大力倡导白话新文学、新文艺创作。

更俗剧场建立以前,《公园日报》本是担任西公园戏场的剧场经理薛秉初仿效上海戏园办报的模式于1919年创办的(5)据《通海新报》1919年4月10日(农历三月初十)登载的《公园日报出版广告》讯息,可知此时《公园日报》出版发行。今南通博物苑所藏最早为民国八年十月。,这是江苏最早的戏剧日报,四开四版,以随票售出为主,每日发行两千份左右。起初其内容只是起剧目广告宣传作用。1919年8月,欧阳予倩受邀到南通后,主持成立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改良中国传统戏剧,创作改编反映新思想的新戏,掀起新剧运动。同时为配合新剧场的通俗教育,欧阳予倩整顿《公园日报》,使报纸内容与此前大不相同,关于戏剧有京剧常识和春柳社话剧的介绍,关于文艺更是多种多样,最为读者所欢迎的有吴我尊的“凿坏室剧谈”和“凤栖杂俎”及徐半梅的小说,报纸读者日益增广,面貌为之一新。例如时在上海的青年应修人,五四运动后开始广泛关注和阅读各地进步报刊,1919年他在日记中记载,通过南通通师附小的孟晋寄赠,阅读到《公园日报》等南通报刊。

也就在1919年9月致函钱玄同后,施北沧很快回到南通城内供职,并参与当时“更俗”的社会教育运动中,除受聘伶工学社讲授文化课外,还在《公园日报》上发表许多文章。1919年11月1日更俗剧场落成,他在该报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开幕祝词,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记载:

吾国之有新剧场,当首推北京之第一台,而次则沪上。内地之有新剧场,当首推南通。南通之剧场不以大舞台、新舞台名,而以更俗名,顾名思义,从可知矣。

考世界剧场,以德为最多,各地皆设有专门学校,其剧场或为国立,或由国库补助。法亦有国立剧场,此外又有以市经费设立而租与营业团体者,其私立而得国库补助者亦甚多,其提倡社会教育之不遗余力,亦可想见。吾通以自治之成绩为全国冠,学校实业皆渐发达,而高尚之美术则尚未提倡。此更俗模范剧场之建筑,所以不容缓也。

图2 刊登《更俗剧场开幕祝词》的《公园日报》1919年11月1日第二版

以上所引是施北沧撰写《更俗剧场开幕祝词》前两段,主要说明建立更俗剧场的目的,其中所言“美术”,是近代“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在1920年代前的中国还是作为广义艺术概念,包括绘画、建筑、工艺、文学等。蔡元培、鲁迅等是倡导美术先驱者,张謇对美术理解是“至改良社会,文字不及戏曲之捷,提倡美术,工艺不及戏曲之便,又可断言者”[4]636。施北沧很可能是受他们的影响,把戏曲、戏剧界定在美术概念范畴中。

随后他分析韵文散文及小说不是文学中描写表达主观客观两方面得力的文体,认为戏剧是“言语动作之美术”,是文学最上乘,同时指出旧剧弊端,更俗剧场规约就有对旧剧及舞台习惯逐渐改革及旧戏剧本随时加以删定的内容。他在祝词最后总结到,随着现今世界人类思想发生大变化,社会与个人展示生存价值者相应会不同,今日我国戏剧承前启后之发达与提倡国语要相得益彰,新剧反映描写新思想内容,如国民生活与竞争,唤醒人类之良知,民族之精神,男女之问题,尊重个人之人格,给观众以深刻印象,起到教育作用。

祝词言说清楚表明施北沧的文学观念接受了胡适、刘半农等倡导新文学、改用白话文体主张,更赞成胡适、钱玄同等批判旧剧激进观点。而且施北沧是《公园日报》最早发表白话新诗习作的一位作者[5]。1919年11月14日,《公园日报》新辟了“新体诗”的栏目,首先刊登出他用笔名“拔苍”写的白话新诗《人力车夫》。在小序里,他表示:“现在有许多时髦的文学家会做两首新体诗,内中有属于写实的几首,依我看来是很好的。”其新诗内容如下:

(一)

叮当……叮当……叮当……

到更俗剧场

那马车似飞的

我却和他平膀

额汗滴衣裳

我的主人

他还说这西风吹得他难当

(二)

到了十点钟的时候

更俗剧场的外边

反是冷清清

里面的锣鼓

越是起劲

他睡在车上

有锣鼓的声响唤醒他

那光亮的月球儿

照着他的黑漆头面

(三)

月球儿斜在西方

人影儿不住的乱逛

我暖身的法子

只有两支粗脚

他是一碗燕窝汤

图3 《公园日报》“新体诗”栏目首先刊出的白话新诗《人力车夫》

诗作可能不够成熟,但作为大胆尝试,具有开风气之精神。在胡适关于新诗理论长文《谈新诗——八年来的一件大事》发表后,1919年11月16至12月8日,施北沧随即以记者身份分23次在《公园日报》予以全文转载。并且转载期内,该报编辑主任吴我尊分期转载同年11月21日张恨水在上海《晶报》发表反对白话新诗文章《纯粹的新诗决做不好》,以及11月30日在此小报上刊登署名寄桑驳斥张恨水的《我的新诗之意见》,由此开展一场白话新诗论战。论战结束后,施北沧等还发表白话新诗、歌谣,继续支持提倡新诗创作。学者钦鸿指出:“早期《公园日报》上这场白话新诗的论争尽管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它对南通现代文坛冲破旧文学的壁垒、倡导新文学的创作,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下的这一页,值得后人回顾和研究。”[5]

图4 改版后的《公园日刊》

施北沧在《公园日报》宣传新文化、新文艺中的表现和魄力,得到同样推崇白话新文学的张謇之子张孝若的认可。1920年初,《公园日报》改名《公园日刊》(6)南通博物苑现存最早一期《公园日刊》为民国九年四月十日。,日刊明确以改革南通为目的,主要“讨论人生切要问题,批评社会一般底过误,披露地方紧要底新闻”(7)“地方新闻·发行公园日刊”,《民国日报》,1920年5月20日第7版。。张孝若自任社长,他便邀请施北沧担任编辑主任。此外,徐敬成为助理编辑,徐海萍仍为发行主任,撰稿人荟萃了欧阳予倩、宋痴萍、顾怡生、张梅安、易剑楼、赵千里等名家,梅兰芳来通表演,也曾为刊物撰稿。插图由陈六皆负责。日刊基本上以白话文编写,内容带有反帝反封建色彩,栏目比之前增多,有评论、小言、小新闻、杂谈、笔记、小说、剧本、剧谈、白话诗等。

1920年前后,改造国家和社会成为社会潮流,各地新文化社团传播德谟克拉西思潮,即民治主义和联邦主义思潮,行动上投入参与和推动省自治和联省自治运动中,文化运动与地方自治紧密结合。具体到江苏省,1920年5月,张謇、黄炎培、韩国钧、沈恩孚等为整合全省资源,促进江苏教育、实业、交通、水利等地方自治事业系统进行,发起成立苏社这一自治团体,施北沧作为成员在《公园日刊》专门报道苏社消息,刊发核心成员言论,宣传民治精神。如五四运动一周年纪念之际,黄炎培写下《五四纪念日敬告青年》一文,在《新教育》《晨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号召学生自治。黄炎培把此稿交给施北沧,很快在《公园日刊》予以登载。这篇白话论文成为中学生学习白话应用文写作的范文。

为推动更俗剧场改革,提倡现代话剧,施北沧还时常在《公园日刊》介绍或转载《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等号中译撰的易卜生等位西方名作家的现实主义剧本。该刊物读者从过去的多为商界中人,逐渐扩大到了广大知识界。至此,起初仅为剧场服务《公园日报》在施北沧等改革下,逐步成为当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报刊之一,对于通俗教育、思想启蒙,新文艺兴起等方面不无开创作用。因刊载批判封建礼教的新文艺,日刊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而停刊。

南通蓬勃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得到本地新青年的认可。1920年1月,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少年世界》创刊号“地方调查·游记”栏目,就刊登有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学生闵叔敬的《南通》一文,该文对本地的教育、实业、物产、慈善、自治、风景等八个方面予以评论,其中第七点提到本地“文化运动”,评述到:“南通有三种报纸极力实行文化运动,还有几种杂志性质较为专门,也是介绍最新学理,但是南通一己力量还弱,他处要能互相帮助才是。总之南通是一最有希望地方,只在人力改造建设。”

所述“三种杂志”“几种杂志”,虽未点到《公园日刊》,但对施北沧主持编辑此刊物的贡献无疑是肯定的。可见新青年们对南通方兴未艾的文化转型满怀着期待与兴奋,同时又充满着建设的激情,而在这奋力“改造建设”的进程中,施北沧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猜你喜欢
日刊钱玄同新文化运动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审查史料的真伪——钱玄同晚年对今古文经问题的讨论
钱玄同食言
郭沫若为《“抗敌”三日刊》题词
英国画报中的晚清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钱三强与父亲钱玄同
钱玄同与《国音常用字汇》
国立北京大学体育研究——以《北京大学日刊》为中心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