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阳
小儿支气管哮喘为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炎症反应, 发病原因与过敏原吸入、气候变化、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 出现喘息、咳嗽阵发性发作情况, 严重者会出现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等, 若未能有效控制可引发气道不可逆狭窄及气道重塑, 影响患儿生存质量[1]。丙酸氟替卡松为小儿支气管哮喘主要治疗方案, 抗过敏、抗炎作用强, 可有效控制患儿哮喘症状[2]。中医认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属“风温肺热”、“咳嗽”等范畴, 其中痰热壅肺证为常见中医证型。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具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效, 临床多应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治疗中, 可显著改善患儿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3]。为此,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86 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 分析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与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的应用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86 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3 例。对照组男22 例, 女21 例;年龄3~12 岁, 平均年龄(5.64±2.12)岁;病程1~12 个月, 平均病程(5.36±2.21)个月。观察组男24 例, 女19 例;年龄3~12 岁, 平均年龄(5.43±2.19)岁;病程1~14 个月, 平均病程(5.42±2.8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个月)男女对照组4322215.64±2.125.36±2.21观察组4324195.43±2.195.42±2.86 χ2/t0.1870.4520.109 P 0.6650.6530.91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 年版)》[4]中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痰热壅肺证诊断标准[5];③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②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③精神异常或用药依从性较差者;④研究药物过敏者;⑤研究前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⑥研究期间失访者。
1.3 方法 入院后, 监测所有患儿生命体征, 并予以抗感染、吸氧、纠正水电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Glaxo Wellcome S.A., 国药准字H20130190, 规格:125 μg×60 揿)吸入治疗, 125 μg/次, 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53532, 规格:3 g×6 袋)口服治疗, 年龄3~7 周岁3 g/次, 4 次/d;8~12 周岁6 g/次,3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以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判定治疗效果, 中医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咳痰、哮鸣音, 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0~3 分,分数高表示症状严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5%为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50%~75%为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50%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包括IL-6、IL-8、TNF-α;采集患儿3 ml 空腹静脉血, 离心(3000 r/min, 10 min)处理后取上清液, 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验。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皮疹、声嘶、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 高于对照组的83.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IL-6、IL-8、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例数IL-6(pg/ml)IL-8(μg/L)TNF-α(p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317.21±2.317.24±1.9220.34±3.9612.00±2.684.59±0.822.67±0.46观察组4317.54±2.16 6.03±1.30a20.71±3.72 10.57±2.12a4.63±0.75 2.34±0.59a t 0.6843.4220.4472.7440.2362.892 P 0.4960.0010.6560.0070.8140.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 与对照组的4.6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中医认为, 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使气道闭塞, 搏击而发哮喘。痰热壅肺证为该病主要发病原因, 表现为咯痰黄稠而多、胸闷、气喘息粗、咳嗽等, 需以清热化痰、止咳下气治疗[7]。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为支气管炎主要治疗药物, 具化痰平喘、宣肺止咳、清热解毒之效[8]。该药主要成分包括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连翘、金银花等。其中麻黄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苦杏仁可止咳平喘,石膏可清热泻火, 甘草可清热解毒、去痰止咳, 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等可清热解毒, 麦冬可润肺止咳, 改善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本研究中对观察组在丙酸氟替卡松基础上联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 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考虑原因为, 单纯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可减轻患儿气道炎症反应, 联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时, 该药麻黄碱可发汗平喘,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可抗菌消炎, 调解患儿自身免疫机能, 提升其自身免疫能力对其气道炎症反应清除能力, 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因此在联合用药后可降低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 进而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反应水平[9,10]。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说明联合治疗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提示联合治疗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 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 可提升治疗效果, 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且未增加治疗不良反应, 效果理想, 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