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丽
冠心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 近些年该疾病的发病率仍呈增高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临床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致病原因其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当负责供给心脏氧气与血液的血管堵塞就会造成心脏缺血、缺氧以及坏死[1]。患者发病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控制, 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不仅降低其生活与工作质量, 还会危及自身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冠心病多采取他汀类调脂药物, 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可有效预防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2,3]。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都是该疾病的常用药物,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治疗冠心病患者时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调脂、非调脂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治疗的80 例冠心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 例, 女18 例;年龄65~82 岁, 平均年龄(73.12±4.62) 岁;病程6 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5.53±1.53)年。研究组中男23 例, 女17 例;年龄65~81 岁,平均年龄(73.42±5.04)岁;病程6 个月~11 年, 平均病程(5.47±1.9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入院时病情较为稳定;③治疗前4 周未服用过调节血脂类的药物;④年龄≥65 岁;⑤医护人员详细讲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患者本人及家属在了解研究内容后表示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②精神异常或不能正常语言交流者;③陈旧性心肌梗死者;④恶性肿瘤者;⑤依从性差且经干预后仍无效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s)
注:两组对比, P>0.05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男女对照组40221873.12±4.625.53±1.53研究组40231773.42±5.045.47±1.92 χ2/t0.05080.27750.1546 P 0.82170.78210.8776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制剂等药物治疗。
1.2.1 对照组 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07, 规格:10 mg×7 片),20 mg/次, 1 次/d, 晚餐2 h 后服用, 持续服用12 个月。1.2.2 研究组 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240, 规格:5 mg×7 片), 10 mg/次, 1 次/d, 在晚餐2 h 后服用, 持续服用1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hs-CRP、IMT、Hcy)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肌无力、关节疼痛、皮肤瘙痒、便秘)发生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TC、TG、LDL-C、HDL-C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TC、TG、LDL-C 低于本组治疗前, HDL-C 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TC、TG、LDL-C 低于对照组, HDL-C 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x-±s, mmol/L)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前, 两组患者hs-CRP、IMT、Hcy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s-CRP、IMT、Hcy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对比( x-±s)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n(%)]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 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x-±s)
近些年,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作息与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与工作压力增大, 人们逐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多。现阶段,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之势,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具有渐进性和隐匿性等特点, 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与患者自身脂质代谢功能异常有关, 当脂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血液脂质含量升高并于动脉血管内膜上积聚, 久而久之就会有粥样白色斑块形成, 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8]。若患者患有冠心病未能及时治疗, 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通常情况下, 冠心病患者机体血脂水平处于异常情况,容易引发高脂血症进而加重其冠心病的症状,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生活质量也会有所下降[9-11]。因此, 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极为重要。阿托伐他汀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 该药物具有抗血栓、抗氧化应激、调节血脂水平、抗炎、稳定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能够促使血液粘稠度降低, 进而改善患者脑缺血的症状, 能够稳定血脂水平,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促进病情的康复, 但患者在长期服用药物期间容易出现肌无力、关节疼痛等不良症状[12-16]。与阿托伐他汀相比, 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 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方面效果更好;同时, 该药物能够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下调进而避免受损的血管球囊再狭窄, 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 与其他药物相比瑞舒伐他汀降低动脉硬化度活性更强[17-19]。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 其血脂水平控制较好, 结果显示:治疗后, 两组患者TC、TG、LDL-C 低于本组治疗前, HDL-C 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TC、TG、LDL-C 低于对照组, HDL-C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s-CRP、IMT、Hcy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 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治疗时服用瑞舒伐他汀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具有良好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在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效果更好, 安全性更高, 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