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静,范羽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疾病[1]。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介入术治疗该病,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长期持续的、科学的心脏康复[2]。研究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患者的后期康复效果有着直接联系。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也越来越完善,回授法是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后,再让患者及其家属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复述的一种方法,是近年来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部分学者已将回授法健康教育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显著效果[3]。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如下。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21 年10 月—2022 年5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和回授法健康教育组,各50 例。常规健康教育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39 ~75 岁,平均年龄(56.56±3.61)岁。回授法健康教育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8 ~74 岁,平均年龄(57.60±3.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2)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患者经过急救后病情已稳定,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肺疾病者;(2)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者;(3)资料不全者。
常规健康教育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是: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遵医嘱服药,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定期随访监测。
回授法健康教育组行回授法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自身疾病认知调查,随后护士整理好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存在的误区,结合疾病管理的要求,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的具体内容,制作成宣传手册、视频等向患者宣教。(2)责任护士定期向患者传授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知识,每天教学1 次,每次教学时间为10 ~15 min,每次教学的知识点或技能不超过3 个,实现持续性教学。教学过程中护士需要表达流畅,用词准确,在讲授技能时,可以进行实时演示。(3)每次教学结束后,要求患者复述刚学过的知识,记录患者没有掌握的知识,评估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4)鼓励患者做好笔记,以便理解和记忆。护士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引导患者再次复述刚学习的内容,再次评估患者的掌握情况,如有错误再次纠正,直到患者完全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5)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护理。由专项小组的专业人员建立微信群,纳入患者及其家属(不会操作手机微信的患者,建议由家属代为操作)。①讲解:向患者讲解PCI 术后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起居指导、康复训练方法、心理管理和防范措施等知识,并将这些信息制作成图片与视频发送给患者。②评价:每星期在群里提出2 个问题,患者可以在群里回答,也可以通过私信的形式回答。由护士负责对回答是否正确、是否完整进行评价。③说明:如果患者能正确地回答问题,护士应该给予他们鼓励与认可;对于回答错误或不完整的患者,应该用私信的方式为其讲解。如果存在多个患者对同一个问题都有错误理解的情况,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统一宣教。④复评:护士针对患者答错的题目进行复测和复评,若患者答对或示范正确,可选择继续讲授其他知识要点,或选择与此错误题目有关的其他题目进行测试。若患者仍不能答出正确的答案,应继续对其进行相应的宣教,以确保其做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 个月。
(1)自我管理能力:在干预前、干预2 个月后,使用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5]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内容有:疾病知识管理(25 分)、急救管理(15 分)、情绪认知管理(20 分)、不良嗜好管理(15 分)、症状管理(20 分)、日常生活管理(20分)、治疗依从性管理(2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2)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2 个月后采用SF-36 评分标准[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对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等八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分值为0 ~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健康教育组的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分别为(15.85±2.75)分、(13.26±0.77)分、(12.34±3.28)分、(14.36±2.64)分、(15.63±2.63)分、(15.74±2.65) 分、(11.66±1.87) 分, 回授法健康教育组的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分别为(22.31±2.74)分、(15.22±0.72)分、(16.59±2.62)分、(17.54±2.66)分、(17.49±2.15) 分、(17.77±2.63) 分、(13.64±1.67)分;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提高,且回授法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不良嗜好管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常规健康教育组 5011.64±2.63 15.85±2.758.54±1.3413.26±0.779.77±2.1812.34±3.28回授法健康教育组5011.66±2.62 22.31±2.748.53±1.4015.22±0.729.68±2.2316.59±2.62 t 值0.03811.7670.03613.1470.2047.159 P 值0.9700.0000.9710.0000.8390.000续表1组别例数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常规健康教育组5010.26±2.62 14.36±2.64 11.26±2.54 15.63±2.63 11.24±2.53 15.74±2.65 9.48±1.27 11.66±1.87回授法健康教育组 5010.24±2.53 17.54±2.66 11.30±2.64 17.49±2.15 11.32±2.49 17.77±2.63 9.50±1.24 13.64±1.67 t 值0.0396.0000.0773.8720.1594.0440.07975.584 P 值0.9700.0000.9390.0000.8740.0000.9370.000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健康教育组的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75.55±8.76)分、(74.63±9.63)分、(76.74±9.65)分、(75.66±9.87)分、(75.36±10.64)分、(75.63±8.63)分、(76.74±8.65)分、(75.66±9.87)分,回授法健康教育组的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86.26±9.64)分、(86.49±10.15)分、(84.77±11.66)分、(84.64±10.67)分、(84.54±12.66)分、(86.49±11.15)分、(86.77±10.63)分、(86.64±11.67)分;两组患者各项SF-36 评分均提高,且回授法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常规健康教育组5065.34±7.14 75.55±8.76 65.21±8.54 74.63±9.63 63.24±8.53 76.74±9.65 65.48±8.27 75.66±9.87回授法健康教育组 5065.54±7.13 86.26±9.64 65.26±8.64 86.49±10.15 63.32±8.49 84.77±11.66 65.50±8.24 84.64±10.67 t 值0.1406.2330.0295.9940.0473.7520.0124.369 P 值0.8880.0000.9770.0000.9630.0000.9900.000续表2组别例数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常规健康教育组5065.26±7.62 75.36±10.64 64.26±8.54 75.63±8.63 66.24±7.53 76.74±8.65 65.48±8.27 75.66±9.87回授法健康教育组 5065.24±7.53 84.54±12.66 64.30±8.64 86.49±11.15 66.32±7.49 86.77±10.63 65.50±8.24 86.64±11.67 t 值0.0133.9250.0235.4460.0535.1750.0125.080 P 值0.9900.0000.9810.0000.9580.0000.990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病变、供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该病发作时,患者的心肌酶与心电图可有异常变化[7]。该病的早期干预及后期护理都极为重要[8]。患者出院后需要接受长期的延续护理。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提高,且回授法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 评分均提高,且回授法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这说明通过进行回授法健康教育,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双向性的回授法健康教育,患者能在护理人员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及时反馈教学成果,提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清醒地意识到疾病对自身的危害。回授法健康教育指的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健康知识的教学,并让患者及其家属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复述的一种方法[9-10]。进行回授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往的健康教育都是灌输式教育模式,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患者容易对这种单线式健康教育产生厌倦,导致患者学习积极性不高。回授法下的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质量。该模式是通过医患之间的交流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1-12]。
综上所述,回授法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