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娟,何桂珍,戴文君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脾胃病内分泌科,广东 佛山 528100)
肢体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理表现为大脑基底节区梗死、大面积半球梗死等对脑部皮质脊髓束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偏身感觉异常、对侧肢体偏瘫等,使患者的生存质量直线下降[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但由于本病较为复杂,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有限。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的范畴,病机为气虚血瘀,血脉不畅,肝风挟痰上扰,周身气血无法得到濡养,从而使机体出现“中经络”现象,一般表现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但并未出现神志障碍。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原则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火龙罐综合疗法是集烫熨、点穴、艾灸、刮痧、推拿、按摩为一体的一种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机制在于通过熨、碾、推等手法刺激,并结合艾灸的光热效应,达到益气活血、通络化瘀的目的[2]。本研究选择我院近1 年来接诊的50 例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旨在探讨火龙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 年10 月,截止时间为2023 年9 月,研究对象选取此时间段内我院接诊的50 例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西医诊断标准: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版)中的相关要求[3],均为急性期患者,且经头颅MRI、CT 检查确诊。中医诊断标准: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脉沉细弦、舌暗苔白、面色淡白、肢体活动迟缓且无力、半身不遂,同时伴或不伴口眼歪斜等症状。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纳入标准:(1)满足中西医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3)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4)肢体肌力在2 级以上;(5)自愿参与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2)重要器官功能不全;(3)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4)偏瘫侧肢体存在皮肤破损、湿疹以及荨麻疹等不能施罐;(5)存在精神障碍,不能有效沟通;(6)患有恶性肿瘤。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口服阿托伐他汀片调脂稳斑,静脉滴注注射用血塞通400 mg、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 mg 改善脑循环,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火龙罐综合治疗,具体措施:取仰卧位,将陈渭良伤科油均匀涂抹在患肢的皮肤上。将艾柱(蕲艾)插入火龙罐内固定,然后点燃艾柱,倒置火龙罐准备走罐,以先阳后阴、先上后下的原则循经行罐。上肢选取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尺泽穴、鱼际穴、极泉穴、神门穴、内关穴、劳宫穴、肩髎穴、阳池穴、阳谷穴、后溪穴等重点穴位进行手法刺激,下肢选取髀关穴、风市穴、血海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阳交穴、行间穴、膝关穴、阴谷穴、委中穴、承筋穴等重点穴位进行手法刺激。行罐时间为30 ~40 min,以肉眼可见局部皮肤红晕为宜[4]。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火龙罐治疗,共治疗14 d。
1.4.1 临床疗效 显效:经治疗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能独立活动、生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70% 以上;有效:经治疗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有所改善,可独自扶拐行动,生活基本可以自理,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 ~70%;无效:经治疗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无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差,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不足30%[5]。将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并予以组间比较。
1.4.2 运动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下肢、腕手、上肢三部分,满分20 分,评分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6]。1.4.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B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包括10 个方面,即独立完成床椅转移(015 分)、平地独立行走(015 分)、独立上下楼梯(010 分)、自行上厕所(010 分)、控制大便(010 分)、控制小便(010 分)、独立穿衣(010 分)、自行进食(010 分)、自我修饰(05 分)、自行洗澡(05 分),满分100 分,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7]。
1.4.4 神经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忽视、构音障碍、语言、共济失调、上肢运动、视野、凝视、下肢运动、意识障碍、感觉、面瘫共11 个项目,满分42 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评分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8]。
1.4.5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以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治疗前,两组的NIHSS 评分、BI 评分、FMA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 评分、F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I 评分及FMA 评分的对比(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I 评分及FMA 评分的对比(分,±s )
指标时间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NIHSS 评分治疗前25.32±6.4924.79±5.270.317>0.05治疗后13.32±5.4918.79±4.273.932<0.05 BI 评分治疗前44.51±5.2144.69±4.940.374>0.05治疗后56.25±4.3851.37±4.855.283<0.05 FMA 评分治疗前9.29±1.319.76±1.070.784>0.05治疗后16.73±1.3412.29±1.753.937<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关于脑梗死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如偏枯、偏风),之后在东汉时期由张仲景首次提出“中风”一词(出自《金匮要略》)。脑梗死急性期很容易出现神志昏蒙、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医治疗原则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9]。中医手法治疗主要有刮痧、拔罐、推拿、针灸等,而火龙罐则改良了传统火罐,将拔罐、艾灸、推拿等手法合为一体,运用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熨、烫十种手法兼以艾灸的近红外光辐射电磁波和光电的化学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功效[10]。治疗后,多数患者感觉舒适,疼痛减轻,肌肉紧张得到缓解,关节活动度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火龙罐综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2.0%,较对照组的76.0% 显著提高(P<0.05)。在各项功能康复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 评分、F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火龙罐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蕲艾具有良好的温和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鞣酸类物质、挥发油、黄酮类物质等,能够起到抗菌、抗炎、镇痛作用。本院制剂陈渭良伤科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紫砂罐内艾柱充分燃烧所产生的光热,可通过刺激穴位循经将药力、热力渗透至皮肤内,有效调节经络、穴位气血,用火攻邪、祛风散寒,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舒筋活血的目的。此外,艾灸走罐时,反复开合罐增加了空气流动,促进了艾柱的燃烧,提高了热力,有效发挥温健脾肾、调和气血的作用。火龙罐治疗期间,本组患者均未发生烫伤、皮肤破损等不良反应,说明火龙罐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火龙罐是由玄石与紫砂按比例融合、烧制而成,将罐口设计成花瓣状,能够有效控制温度,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在传导热力的同时不会烫伤皮肤。
综上所述,火龙罐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可在医院的康复科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