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一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肺癌是目前我国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5% 左右。约有75% 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且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多数患者在晚期时均伴有肿瘤全身转移的特点,预后差、5 年生存率低[1-2]。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放化疗是现阶段常用的治疗手段,可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部分症状。但长期放化疗极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并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并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因此,寻找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治疗方式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几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给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思路。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3]。本研究选取我院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接诊的78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选择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我院接诊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4];(2)既往未接受过靶向治疗者;(3)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者;(2)预计生存时间不足3 个月者;(3)研究开始前接受过放化疗者;(4)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5)存在严重免疫功能障碍者;(6)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障碍者;(7)造血功能异常或合并严重感染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各39 例。试验组中男21 例(53.85%),女18 例(46.15%);年龄41 ~70 岁,平均年龄(55.50±14.97)岁;肿瘤分期:Ⅲa 期13 例(33.33%),Ⅲb 期18例(46.15%),Ⅳ期8 例(20.51%);病理分型:肺腺癌30 例(76.92%),其他9 例(23.08%)。对照组中男22 例(56.41%),女17 例(43.59%);年龄:42 ~71 岁,平均年龄(56.50±14.83)岁;肿瘤分期:Ⅲa 期14 例(35.90%),Ⅲb 期19 例(48.72%),Ⅳ期6 例(45.38%);病理分型:肺腺癌31 例(79.49%),其他8 例(20.51%)。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化疗方案选用紫杉醇+卡铂。静脉滴注紫杉醇(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7535),剂量175 mg,1 次/21 d;将0.4 g/m2卡铂(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422)溶于400 mL 5% 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 次/21 d。每21 d 为1 个化疗周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贝伐珠单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200013)用法:在1 个化疗周期的第1 d,将7.5 mg 贝伐珠单抗溶于100 mL 0.9% 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持续治疗4 个化疗周期。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临床疗效:以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显效:治疗后病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有效:治疗后病灶明显减小,病情基本稳定;无效:治疗后未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免疫分析仪检测外周血CD4+T 细胞、CD8+T 细胞水平。(3)血清肿瘤标志物: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6 mL,经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FRA21-1)水平。(4)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黏膜反应、肝功能损伤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各项数据,计数资料用% 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行χ² 检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其中22 例显效、15 例有效、2 例无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其中18 例显效、12 例有效、9 例无效)(P<0.05)。详见表1。
治疗前,两组的CD4+T 细胞、CD8+T 细胞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D4+T 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8+T 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对比(%,±s)
组别CD4+T 细胞CD8+T 细胞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n=39)31.57±3.1634.89±2.2627.25±5.1225.69±2.18对照组(n=39)31.58±3.0726.67±2.1527.24±5.0630.39±2.16 t 值0.01416.4560.0089.564 P 值0.988<0.0010.993<0.001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对比(±s)
组别CEA(μg/L)CA125(U/mL)CYFRA21-1(μ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n=39)55.27±5.1327.56±4.1188.55±7.1841.93±6.1542.53±5.8716.47±3.12对照组(n=39)55.26±5.0734.38±4.0288.56±7.0556.19±6.0242.46±5.6424.02±4.35 t 值0.0087.4080.00610.3470.0538.807 P 值0.993<0.0010.995<0.0010.957<0.001
治疗期间,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其中3 例发生恶心呕吐,4 例发生皮肤黏膜反应,2例发生肝功能损伤),与对照组的17.95%(其中2 例发生恶心呕吐,2 例发生皮肤黏膜反应,3 例发生肝功能损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例(%)]
目前,肺癌在我国属于极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尤其好发于男性群体,致死率极高。在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也十分凶险。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多与遗传、环境污染、吸烟及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病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咳痰等,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肺癌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7]。同时,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生长速度快、治愈率低及危害程度高等特点,一旦发展至晚期,手术治疗已意义不大。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目标在于降低肿瘤分期、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痛苦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卡铂+ 紫杉醇是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化疗方案,虽然可抑制肿瘤进展,但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使其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并影响其治疗依从性[8-9]。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分子靶向药物逐渐进入临床医师的视野,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常规化疗难以见效的情况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越发凸显。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展与新血管生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很多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都呈现出高表达的状态,其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所用的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可特异性靶向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阻碍肿瘤新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的血供、氧供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进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10-12]。贝伐珠单抗的另一优势在于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的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研究指出,将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可进一步提升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其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D4+T 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与对照组的17.95%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