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起

2023-12-13 01:16徐亚红
安徽文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豆花故土稻草人

徐亚红

常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古人常把“清风”一词作意象,隐喻自己。我想,这“清风”里一定有“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的闲愁,有“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的惬意,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韵味,有“清风明月一壶酒,竹影花香万卷书”的雅致。

我在清风里,常把故乡想起,把故人念及,把故乡、故土和故人一遍又一遍回味。这回味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苍凉,愈加沉重,甚至有一股窒息感堵在胸口,久久不能隐去。

风是故乡里的草木和庄稼,有着贴近泥土的芳香和气息。那气息里有风吹麦浪的声响,有竹笋拔节的呼吸,有栀子花摇曳枝头的清香,有稻花乡里说丰年的欢欣。有时候,那气息里还有故人离去的悲泣。无论你离开多久,离乡多远,这些气息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故乡、故土、故人已成为生命里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故土之上,有村庄、稻田、池塘、炊烟、水井,那是人间烟火的温暖;故土之下埋葬着亲人和记忆、痛苦与欢乐。风是大自然的搬运工,那些逝去与新生,禅让与更迭,谢幕与重启,都离不开风的参与。恍如那一声声金鸡的报晓,在黑夜里变得沉默,又在下一个黎明前准时被唤醒。

每次回故乡,第一个迎接我的就是风。风带着故乡亲人的呼唤,让我不自觉地踏上回乡的路。近乡情更怯。一块块水田里,父亲劳作的身影犹在眼前;高高的山冈上,外婆亲手开荒的豆花地嫩绿如茵;丘陵山林里,母亲筢柴的声音似在耳边;那弯曲的山间小路上,母亲拉着板车风里来雨里去,艰难行走的背影依然鲜活。多么亲切啊,有如风伸出的温柔之手,温暖地抚摸着我的脸。

风不怕走黑路,它在夜色中跨过山冈,踩着树梢,一路狂奔。窗外的松涛如千军万马,搅得母亲睡不安稳,她跟父亲轻声说,明早起个大早吧,这一夜的风,山坡上的松针会落满一地,我们带上筢子和草绳,筢几捆柴火是不成问题的。父亲“哼”了一声便继续睡去。第二天天明,等我们起床时,院子里早就多出一堆茅草和松针。这是父亲的“作品”,他送回一趟,接着又去山上了。搬运松针的不仅是父亲,还有如父亲一样的村民,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山林间穿梭。接连几天,家家都备足了一年里用来引火的柴火。屋顶上炊烟袅袅,那里有一日三餐的温暖;炊烟萦绕着村庄,鸡犬相闻,人来人往,那里有世外桃源的温馨。多年过去了,回味那用枯枝落叶作柴火烧成的饭菜,尽管缺油少荤,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那么有滋有味,清香可口,这无疑要感恩那拥有慈悲之心的山野之风。

夏夜,我常随母亲去田间抽水。明月清风里,母亲一边给干旱的稻田抽水,一边哼着歌谣。母亲生怕我睡着了,招来蚊虫叮咬,不停地找我说话。除了说话,母亲还用肢体语言无声地告诉我,劳动是快乐的。这样的肢体语言,成为我们儿时精神的养分和远行的动力。

记得有一年夏日,我们去一个名叫佘冲的山洼,将车停在山边,徒步很长一段山间小道,来到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遇到几位父辈的老人,便和他们拉起家常。有几位老人还清楚地记得我母亲当年来这里收鸡蛋的情景。“那个老人真的很辛苦,每隔一段时间就来这山洼里,她老实本分,我们都愿意把鸡窝里的鸡蛋留着卖给她。”是啊,母亲为了贴补家用,每年“双抢”一结束,就挑着箩筐,走村串户,边走边不停地吆喝着:“可有鸡蛋卖呀!”从黎明走到黄昏,走过一个又一个酷热难耐的夏日。母亲告诉我们,起早贪黑她都不怕,怕的是遇上村子里的野狗,好几次遇到疯扑上来的野狗,母亲总是机智地用箩筐抵住狗嘴,以免咬到自己,咬破鸡蛋。从一开始的收鸡蛋,到后来的收破烂,母亲一辈子不曾闲歇。

此刻,我站在佘冲的风中,朝着老家的方向凝望,一切似乎那么遥远,又那么相近。不知不觉间我的眼角湿了。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女人,爱美,有自尊。为了家,她放下女人的尊严和委屈,拉着板车,风里来雨里去,如一棵摇晃的树,泥水中每迈出一步该有多么艰难。如今母亲已年过古稀,早年因积劳成疾导致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身体暗疾,像荒园里的杂草盘根错节,这份生命之苦,唯有自己默默承受。

风是有脾气的。一旦狂躁起来,花草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就连秧田里的稻草人也被风吹倒了。春耕时节,父亲不等种子下地,就在后院里扎一些稻草人,等稻谷破胸嫩芽刚钻出泥土时,就把稻草人插在田间四周,风一吹,系着红布条的稻草人不停摇摆,吓走了一群飞来又飞走、飞走又飞来的小鸟。父亲常站在秧田中央自言自语:“这回,我在稻草人身上多系一些红布条,看你还敢不敢、怕不怕。”父亲的護苗之举,还真的管用。如果遇上一夜的狂风暴雨,父亲不等第二天天明,就要早早来到田里,扶起倒在芽苗上的稻草人,扶起东倒西歪的嫩苗。庄稼人对稻子是珍惜和怜爱的。父亲常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的,遇上风调雨顺,就是一个丰收年。那年月,父亲总是备足下一年份的口粮,以防天灾。劳作之余,父亲常坐在田间地头,点一根烟,任风将烟吹短。在袅袅烟雾中,父亲冥想着什么,眼神里满是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深情。父亲把一生献给了土地。如今岁月的风吹白了他的头发,吹弯了他的腰,吹落了他的牙,吹得他连走路都不灵便了。他对抗着岁月之风,悟出了种田和做人之道,并将它们潜移默化至下一代。

来去无踪的风,吹黄了庄稼,吹枯了野草,也吹老了岁月。故乡在风中变老,故乡的亲人在风中日渐老去、离去。外婆豆花地四周的篱笆在一年又一年的风里散落一地,豆花地还在,而外婆却不在了。那时的我还小,外婆却很年轻,每次放学路过豆花地,我去帮外婆摘豆角,外婆帮我捉蝴蝶,有好几次,眼看着蝴蝶就要捉到手,扑闪间却又飞走了,如今想来,也许是外婆故意为之。外婆常说,小鸟小虫都是有灵性的生命。

时隔多年,我带着孩子来到外婆坟前,墓碑上的字迹,已在风中变得模糊。坟头的青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风吹来了一些东西,也带走了一些东西,我不知道,许多年以后,这些坟茔,还有多少人把它想起,前来为它们添一把土。

一拨又一拨的风从大地上吹过,从村庄上吹过,从人们的心头吹过。风吹来了远方的声音,那里有草木的气息和鸟儿的啁啾,那么欢快、热烈、亢奋,如庄稼一样葳蕤,又如生命一样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黄月梅

猜你喜欢
豆花故土稻草人
不担当比“稻草人”还要差
稻草人
蚕豆花
故土情
人间故土
稻草人
稻草人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媳妇跳井
豆花香自富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