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金妮,叶梦茜,王健(通信作者)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台州 318050)
缺血性脑卒中为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症主要表现为机体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常用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治疗,但是在溶栓过程中会出现异常情况,所以为保证溶栓过程的顺利进行及减少不良反应等问题,应对溶栓过程进行密切的关注及严密的检测控制[1-3]。血栓弹力图(thrombologram,TEG)主要是用来评估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变化,对于检测凝血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4]。弥散张量成像可以观测人体中的神经纤维束,当神经元受到损伤时,各向异性会相对减弱[5-6];同时该技术具有无创性,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有研究表明,使用弥散张量成像进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可以把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机,同时对于患者的预后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7]。但目前关于弥散张量成像联合TEG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0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34 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缺血性脑卒中98 例(试验组)、非缺血性脑卒中36 例(对照组)。试验组男52 例,女46 例;年龄42~80 岁,平均(60.84±17.2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62±2.81)kg/m2。对照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46~80 岁,平均(62.82±15.13)岁;平均BMI(22.28±2.3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伦理审批号K20230201)。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本研究所纳入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具备以下症状,看东西不清楚、口歪眼斜、吞咽困难、说不清话、走路往一边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中相关诊断标准,即偏侧肢体肌力的减退或无力,偏侧身体感觉的减退或感觉过敏,偏侧身体的疼痛,言语不清或言语障碍,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发病3 d 内;无血栓或血栓相关疾病史;临床资料完整;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具有恶性肿瘤、颅脑外伤;伴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近2 周有过外伤、外科手术;近月内服用干扰凝血及溶栓药物;因禁忌证等原因未行磁共振检查。
1.2.1 弥散张量成像
采用GE Signa 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使用8 通道头颅线圈对患者进行轴位T1WI、T2WI、FLAIR 及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 等常规扫描,患者进行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后,若未发现异常,则可进行头颅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扫描,范围为患者颅顶到枕骨大孔;设定参数值:TR=6 400 ms,TE=82 ms,视野240 mm×240 mm,矩阵130×130,层厚=2.5 mm,层间距=0 mm,b 值分别为0 和1 000 s/mm2,在15 个方向测量弥散敏感梯度,检查时间4 min 10 s。将所有数据导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将图像传至服务器,通过成像专业软件进行处理,经处理后勾画镜像健侧区并得到参数图,确定病变范围,在影像上选择2.5 cm2的感兴趣区,取3 次测量的均值,定量测定平均弥散率(average dispersion rate,MD)、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ic fraction,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参数。所有患者的图像均由具备诊断资质的副主任医师进行观察核实,遇到较为复杂的图像通过小组集中讨论后作出诊断。
1.2.2 TEG
采用血栓弹力仪(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规格:CFMSLBPU-8800),取患者静脉血5 ml 加入真空抗凝管中,将静脉血与抗凝剂以9∶1 的比例充分混合,向在室温下放置30 min 的高岭土试剂杯中加入抗凝血1 ml,上下混匀5~8 次,在室温条件下放置5 min 后备用。在试剂杯中加入氯化钙20 μl,然后放在血栓弹力图仪上,再加入高岭土试剂杯中的血样340 μl,上机检测,2 h 内完成。血栓弹力图实验各参数分为高凝、正常和低凝3 种类型:(1)凝血反应时间(R 值),低于5 min 为高凝,5~10 min为正常,超过10 min 为低凝;(2)凝血形成时间(K 值),低于1 min 为高凝,1 ~3 min 为正常,超过3 min 为低凝;(3)血栓最大弹力度(MA 值),超过70 mm 为高凝,50~70 mm 为正常,低于50 mm 为低凝;(4)凝固角(Angle 角),超过72°为高凝,53°~72°为正常,低于53°为低凝;(5)凝血指数,超过3 为高凝,3 ~-3 为正常,低于-3 为低凝。记录R 值、K 值、MA、Angle 角和凝血指数。
比较两组弥散张量成像和TEG 参数。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的比较采用Cochran's Q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 所示,试验组MD、ADC 高于对照组,FA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影像运动皮层、纹状体的纤维数目较多,ADC 信号扩散不受限。试验组影像运动皮层、纹状体的纤维数目正在下降,缺血中央区表现为异常高信号,病变边界欠清晰,ADC 图信号明显降低,扩散受限,见图1B。
图1 两组弥散张量成像图
表1 两组弥散张量成像参数比较()
表1 两组弥散张量成像参数比较()
注:MD 为平均弥散率,FA 为各向异性分数,ADC 为表观弥散系数
组别 例数 MD(×10-10m2) FA ADC对照组 36 7.13±0.53 0.43±0.11 2.85±0.22试验组 98 9.78±0.10 0.26±0.10 3.30±0.43 t 45.740 8.490 9.580 P<0.001 0.001 <0.001
如表2 所示,试验组MA、Angle 角、凝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R 值、K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TEG 参数比较()
表2 两组TEG 参数比较()
注:TEG 为血栓弹力图
组别 例数 R(min) K(min) MA(mm)对照组 36 3.64±0.42 0.89±0.25 75.68±7.25试验组 98 2.06±0.35 0.59±0.30 81.94±8.26 t 20.140 5.353 4.013 P<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Angle 角(°) 凝血指数对照组 36 63.71±10.22 2.04±0.23试验组 98 74.54±10.20 3.56±0.21 t 5.440 36.190 P<0.001 <0.001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诊断指标的线性组合进行ROC 分析,弥散张量成像、TEG 和两者联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见表3、图2。经统计比较,弥散张量成像联合TEG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于弥散张量成像、TEG 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chran's Q 检验,P<0.05);3 种方法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TEG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ROC 曲线
表3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TEG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发病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所导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评估尤为重要[9-10]。TEG 主要是动态检测血小板聚集、纤溶、凝血等过程,可以很好地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11-13]。弥散张量成像是对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延伸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其扫描过程通过三维过程分析脑组织中水分子,能够清晰、直观地分析脑白质纤维束方向、髓鞘等相关信息。
TEG 检查中含有R 值、K 值、MA 值、Angle 角等,其中R 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K 值可以反映凝血块的形成速度,MA 值可以反映凝血块的绝对强度,Angle 角可以反映凝血酶、血凝块的形成速度[14-17]。弥散张量成像具有MD、FA、ADC 等多种参数,其中MD 可以反映神经纤维的走向,FA 可以反映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及组织的各向异性,同时可以反映神经传导功能,ADC 可以准确描述分子弥散量,主要反映水分子弥散功能[18-2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MD 值、ADC 值、MA 值、Angle 角、凝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FA 值、R 值、K 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张量成像联合TEG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弥散张量成像、TEG 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弥散张量成像联合TEG 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其原因为,血栓形成的过程较为复杂,仅仅依靠TEG 检测不能完整地反映整个血栓形成环节;而弥散张量成像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脑组织,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TEG 的缺点,从而有效提升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弥散张量成像能够敏感地发现病变,客观地测量FA、ADC 值,将病变量化,TEG 参数能够及时地反映机体凝血状态变化。弥散张量成像联合TEG 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