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美玲
剪纸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追求。剪纸成本低廉,而且材料易得,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在人生的整个发展阶段,幼儿是基础时期,需要从多方面提升身体机能,而剪纸融合了手、眼、脑等,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幼儿,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有益发展。因此,文章探寻幼儿园剪纸活动的有效开展路径,旨在让幼儿“剪”出美丽,“剪”出精彩。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一味“良方”,更是决定幼儿集体活动有效性的一个核心要素。由此可见,剪纸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其中一项,同样需要以兴趣为根本。只有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他们才愿意参加剪纸活动,这是提升剪纸集体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教师无法做到这一点,剪纸活动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为了提升剪纸活动的实施效果,使幼儿产生参与热情,情境创设法是比较适宜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审美情趣及个性追求,灵活采取游戏、故事、信息技术等方式,为幼儿营造浓厚的剪纸艺术文化情境,促使幼儿对剪纸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为了激发幼儿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兴趣,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我国各地特色剪纸的视频、图片等资源,并将其进行归纳整合,制作一个有关剪纸的微课短视频,让幼儿通过视频认识剪纸,了解民间剪纸作品。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幼儿表现极为专注,了解了剪纸作品的丰富性。比如教师利用微课向幼儿展示“十二生肖”“富贵图”“渔家风情”“龙凤图”等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剪纸作品,幼儿在看的过程中时不时发出赞叹的声音,他们不曾想到原来小小的一张纸也能千变万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人文视野将得到有效拓宽,情操也得到有效陶冶。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生活入手,给幼儿讲一讲过年的时候贴在门上的福字、婚嫁的时候贴在墙上的喜字等。通过这些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情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探索热情。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找来一些剪纸艺术作品,向幼儿进行实物展示,使幼儿近距离看到这些剪纸作品的细节,还可以向幼儿讲一讲这些剪纸艺术背后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幼儿的剪纸学习兴趣。
剪纸活动同样是幼儿集体活动中的一项,如果未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未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热情。
由于年龄的缘故,使得幼儿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不同幼儿在动手操作及认知心理方面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组织剪纸艺术活动时,同样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差异化、层次化的剪纸教学理念,同时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性及认知心理需求,应规避统一化或“一刀切”的剪纸活动组织形式。因此,在剪纸活动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指导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指导模式、设计不同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剪纸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剪纸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实践能力的不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的情况,遵循由易到难的指导顺序,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首先,教师要求幼儿先剪一剪曲线、直线等相对简易的线条,而在这个剪纸的过程中,幼儿会慢慢熟悉剪刀的操作,用自己的双手体会剪纸的奥妙。在幼儿完成这一步后,教师可以适当升级难度,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比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让幼儿以此为基准进行练习。通过一定周期的训练,幼儿会掌握基础的剪纸方法,此时可以提升难度,给幼儿传授一些相对难度更大的剪纸技法,如“挖剪”,让幼儿试着剪五角星等相对复杂的图形。当幼儿已经熟悉剪刀的操作要领后,他们就不满足于剪一些简单的作品,而是渴望更高难度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妨将“拼接构图法”“对称剪镂空”等相对复杂的剪纸技艺教授给幼儿,给幼儿增加一定的学习难度,这样可以维持幼儿的剪纸热情。比如幼儿普遍喜欢小兔子、小熊猫等动物,为了剪出这些小动物的外形,教师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小熊猫、小兔子的外形特征,确定其核心组成部分,如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短短的腿,小熊猫有胖胖的身体等,然后指导幼儿剪出小动物的身体部件,接着采取“对称剪镂空”的方法弄出小兔子、小熊猫的眼睛、嘴巴,最后通过“拼接构图法”将剪纸进行拼接,使其组合成完整的小兔子和小熊猫。
在组织剪纸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问题,不能采取统一化的指导模式,而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指导幼儿学习基础的剪纸方法,然后提升难度,教授他们一些相对复杂的剪纸技艺,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指导成效。
幼儿每天都会参加很多有趣的区域活动,而剪纸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一种,同样是区域活动的重点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剪纸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活动项目,有的教师在组织剪纸活动时,常常给幼儿提供一些剪刀和卡纸后,让幼儿坐在原地进行剪纸,本来有趣的剪纸活动瞬间变得枯燥乏味。其实,教师可以将剪纸活动和其他区域活动相联系,进一步加强剪纸活动的组织效果,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幼儿充分认识到剪纸这门技艺的重要性。
例如,在“白雪公主造型室”中,“小理发师”正在给“小顾客们”设计造型,希望女孩子变得更加高贵大方,男孩子变得更加时尚帅气。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妨邀请那些参与剪纸活动的幼儿观察一下这些顾客的发型有怎样的特点,并思考应该如何用剪纸来呈现,等等。观察过程中,有的幼儿发现女孩子发型大多非常别致,有的梳着马尾辫,有的梳着双环髻,还有的女孩子把头发高高盘起,而男孩子的发型相对简单,大多是寸头。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发型是什么样的形状,并将这些形状画下来。接下来,教师让这些剪纸幼儿和“小理发师”进行合作,由他们负责剪出“小理发师”设计的发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帮助他们扫除一些剪纸障碍,而“小顾客们”也都格外期待,想要知道他们会剪出怎样的发型。通过“白雪公主造型室”这一区域活动和剪纸活动的融合,既可以调动幼儿的剪纸积极性,又可以让幼儿发现剪纸的价值。
剪纸活动并不是“孤岛”,它和其他区域活动可以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妨打通集体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将剪纸活动和其他区域活动相融合,这样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剪纸活动效果。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将剪纸活动视作一门孤立的学科内容,因为这样的想法会导致剪纸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过分单调,造成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将剪纸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可以增添剪纸活动的生动色彩,还可以为剪纸活动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幼儿大多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读绘本故事,但是在以往的故事活动中,教师大多只是带幼儿一起读书,整个过程相对单一,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剪出来,就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积极性,使幼儿对剪纸活动充满期待。
例如,教师给幼儿讲《三只小猪》时,他们听得格外专注,眼睛亮晶晶的,可见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他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故事情节,讨论这三只小猪最后不同的结局。因此,教师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让幼儿通过剪纸这一形式将《三只小猪》的故事剪出来。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由幼儿自行选择《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合作,共同剪出这个精彩的故事。如有的幼儿剪的是三只小猪外出游玩的场景;有的幼儿剪的是大灰狼通过烟囱往下偷看的场景;有的幼儿剪的是大灰狼躲在门后等待着三只小猪上门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紧密配合、相互合作,你帮助我剪一下,我帮助你画一下,幼儿既感受到了剪纸的快乐,又对故事情节有了更加别样化的理解。
如此一来,将剪纸和故事教学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又可以进一步增添剪纸活动的趣味色彩,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剪纸活动的快乐,这才是组织剪纸活动的意义。而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既收获了快乐,又收获了自信。
在幼儿园剪纸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表现得瞻前顾后,担心幼儿不会剪纸,所以一会儿指导幼儿如何画画,一会儿指导幼儿如何剪出优美的图形,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在整个集体活动中,看不到幼儿的活动身影,只看到教师不停穿梭。教师的顾虑是出自好心,但这样的剪纸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剪纸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活动,只有让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探索,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剪纸活动的艺术性,从而认真钻研剪纸。
例如,在剪纸活动中,教师不能一味讲解剪纸的各种技艺,而是应当鼓励幼儿讨论和分析,促使他们围绕剪纸展开思索,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即便在这一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但这样的思考和探索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价值的。比如在“百变小狗”剪纸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先观察小狗的各种造型特征,然后思考这些造型应当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剪出来。在思考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跃跃欲试,忍不住手拿彩纸进行操作了。只见他们观察一阵子后将彩纸进行反复对折,接着又像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把折好的彩纸恢复原状。在这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教师鼓励幼儿组成不同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有的认为在剪之前应当先把图形画出来,然后根据画出来的图形对称折叠,这样更容易剪出理想中的造型;有的认为应将小狗造型分成若干个不同图形,然后将这些图形各自剪出来,最后再进行拼接。通过小组讨论,幼儿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一些思考,这样的剪纸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才是很有价值的。
很多教师习惯当幼儿的“拐杖”,但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幼儿成长。在开展剪纸活动时,教师一定要避免过分干预幼儿的行动,而是应当鼓励幼儿组成学习小组,围绕剪纸艺术展开思考探索,这样的剪纸活动才是有效的。
在开展剪纸活动时,为了提升活动有效性,有的教师常常给幼儿提供很多剪纸作品,让幼儿对着实物进行操作。尽管这样做是为了让幼儿更快掌握剪纸技巧,同时也为了增添活动的生动性,但是久而久之会扼杀幼儿创造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按照教师提供的模板进行操作,这样的剪纸活动就会逐渐丧失原本的意义。其实,在幼儿园组织剪纸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掌握一门技术,而是让幼儿通过剪纸活动感受传统民间艺术,体会剪纸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喜欢上剪纸。因此,教师一定要放弃功利化的做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不论幼儿剪出怎样的图形,都是他们创造力的一种体现。
例如,剪纸素材既可以取自天然,又可以取自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除了彩纸以外,还有怎样的材料可以作为剪纸素材,引导幼儿开发一些新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了很多可以进行剪纸的材料,比如胡萝卜、南瓜皮、棉布料等。除此之外,针对剪纸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深入生活,去发现更多的剪纸元素。比如有的幼儿在各种绘本中看到的卡通人物、生活中的小狗小猫、客厅窗户上的贴纸、这些都可以作为剪纸对象。除此之外,幼儿感兴趣的一些动画片、电影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幼儿参考的剪纸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发挥创意,剪自己喜欢的内容。比如有的幼儿特别喜欢家中种植的绿萝,于是在彩纸上画出了绿萝的形状,然后剪下来,并把它贴在了自家的冰箱上。再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小羊,为了将小羊的外形剪出来,幼儿首先对小羊的图片进行深入观察,并将其分割成不同的身体部件,然后按照顺序剪出来,最后在一个稍微硬的纸壳上进行粘贴,制作出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幼儿发挥创意,不局限思路,不管幼儿最终剪出怎样的造型,都是其创意的一种发挥,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剪纸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剪纸作品艺术展,鼓励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拿出来在班级中展览。有了教师的肯定和其他同伴的表扬,幼儿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同时会进一步感受到剪纸的趣味性。
在幼儿园组织剪纸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创意需求,不能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加在幼儿身上,而是应多鼓励幼儿从兴趣爱好入手,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幼儿的剪纸积极性,又能让幼儿感受到剪纸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脑,使幼儿可以充分发挥创意,还可以提升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剪纸本身属于我国传统民间技艺,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在幼儿园中引入剪纸活动,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传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剪纸活动的实施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幼儿也没能体会到剪纸的乐趣,这是需要教师深入反思的地方。因此,笔者从多个角度深入探寻了剪纸活动的组织策略,旨在提升剪纸活动的效果,让幼儿“剪”出精彩,“剪”出美丽,切实感受剪纸独有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