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文学科中的科学素养元素梳理语文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2023-12-13 18:50陈敏
小学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科学素养小学语文

陈敏

〔摘    要〕  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之一。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物理和自然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本文主要基于科学素养培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思考,探索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的实践策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科学素养元素,梳理语文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进行融合。

〔关键词〕  科学素养;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1    121-123

在国家关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背景下,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许多新型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正纷至沓来。而科学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与提高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基础上,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培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教师缺乏科学精神

在追求知识创新的信息时代,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被推向教育科学探索的前沿。而大多数语文教师不重视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仍然沉迷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缺乏科学精神,其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教师不拓展课外知识,将导致学生接触的科学知识不丰富,只能机械地接收被灌输的书本知识。

(二)学生科学知识匮乏

虽然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喜欢做实验、做活动,但是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大多数是要从书上或是互联网中直接获取的。有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有的甚至是需要长期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而且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坚持探索,另外还有家长不够重视,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最终学生会失去探索科学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的科学知识匮乏。

(三)教材中呈现科学素养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内容分布比较分散,但其也有着自身的内在联系,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素养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对科学知识都有所涉及,比如介绍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海上日出》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再如介绍新时代的科学技术进展,《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雷达的发明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千年梦圆在今朝》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语文教材还渗透着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如《蜜蜂》指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科学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教师的学科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单学科、课本层面,学生的课外科学知识不够丰富。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新课标和教材逐步加大科学知识的比例,教师要将科学素养培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了解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不断提升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科学素养培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今社会,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语文学科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学科教学观念,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科学知识中,激发学生对世界奥妙的探索欲望,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1.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

教育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即语文教育科学。语文教师本身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最关键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素养,以科学的视角审视相关科普类的文章,把准其中可利用的科学教学知识点,有意识地将科学素养植入语文教学。比如,教材中选编了一些科普文章,如介绍动物的《鲸》《松鼠》等,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简单说教,要发挥好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渗透科学素养。

2.在阅读中激发科学兴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教学手段,要想学生了解更多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教师不能仅依靠课内阅读,更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科学类书籍的过程中,开阔阅读视野,增加科学知识。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这篇科普知识的文章时,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写了海底动物活动方式多样,此时适时地让学生补充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学生在介绍时可以结合课前阅读的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更关键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或者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海底动物的知识。因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探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教师可以进行课内外阅读链接,开阔学生眼界,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奠定科学知识基础,让科学的种子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二)打破传统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创新,而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而创新思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方式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进行學科整合,创新教学资源

要认识到科学探索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有意识地加强学科课程整合,关注语文课程与科学课程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改变学科本位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从而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

《夜间飞行的秘密》中科学家的三次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研究发现细节的不同,并经过反复研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超声波,并发明了雷达。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大多数学生对超声波发生作用的原理还是不清楚,这就需要科学老师的专业指导和演示以展示给学生,了解超声波现象中蕴藏的科学规律。而关于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撰写实践调查报告,了解超声波在生活中的用途。这样,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科学知识资源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2.巧用“智慧课堂”,赋能新型教学

智能时代背景下,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纸上谈兵”式的授课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发挥科技的创造性,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和演示动态过程,学生能入情入景地感受课本所描写的内容,更清晰地理解科学常识。

如《两小儿辩日》中,一小孩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另一小孩认为初升时离人远。同样的事物,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各自有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还是凭着生活经验去判断两小儿的对错。如果教师可以演示地球绕太阳转的动画,补充宇宙间的科学知识,通过科学数据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引导,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迈向深度学习。

3.鼓励课堂质疑,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运用问题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质疑,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散思维,这对于其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宇宙生命之谜》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生命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既然科学家探索出火星与地球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适合生命生存,为什么还没有发现火星人?火星人是如何避开科学家寻找的?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呢?学生通过质疑、思考,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拓宽自己的认知世界,启迪自己的科学探索,从而培养科学创新意识。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实践活动指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包括科技活动、观察活动和劳动工艺活动等。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1.凸显出科学趣味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所感受、有所感悟和勇于实践。语文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会贯通,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穿插科学知识,或者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的自然现象,凸显一定的科学趣味性,学生在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更真切地感受到坚持不放弃的科学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文章不仅包含科学知识,还详细地介绍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好素材。比如,教学《曹冲称象》时,二年级的学生对大象的体重数字之大很难有准确的把握,教师可以模拟曹冲称象的场景进行实验展示,可以准备一个简单的天平秤、一瓶矿泉水和几个标有合适重量数字的砝码。引导学生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天平秤的一侧,在另一侧逐个加砝码,直到两侧的天平秤处于水平线,这说明秤上一侧的几个砝码重量之和就是矿泉水的重量。同样,曹冲也是利用此原理,石头在船上沉入水中的刻度线与大象在船上沉入水中的刻度线一致时,石头重量之和就是大象的重量。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更简单明了,而且感受了探索科学的趣味性。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掌握科学方法,因为在活动中获取的科学方法就是方法应用的过程,也是形成技能的过程。

例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保护地球,因为保护地球已刻不容缓。教师可组织一个“拯救地球,守护家园”的活动,放手让学生行动起来, 由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汇总,最后以手抄报、科技知识竞赛、小喇叭等形式达到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力所能及地献策献力。这样才能把握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与提高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学科融合的教学背景下,新课改的发展方向更注重学生科学思维体系的完善。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融入科学素养教育,加大科学素养的教育力度,从而实现培养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完美融合,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完善的人格,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轶.用好统编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语文建设,2021(9).

[2]袁紅.以语文沃土,育科学之苗[J]科教文汇,2021(2).

[3]国婷.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12).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科学素养小学语文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