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幼儿生态责任感培养研究

2023-12-12 12:57:09张文婷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幼儿教育

张文婷

摘  要: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建立生态责任感。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幼儿与生活中的具体物”的关系,利于幼儿理解,易于幼儿生情,便于幼儿行动。基于幼儿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来帮助幼儿培养生态责任感,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通力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帮助幼儿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建立生态责任情感,培养生态责任行为。

关键词:幼儿教育;人与自然;生态责任感

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十分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要从幼儿时期就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建立生态责任情感,培养生态责任行为,为后续自然观、生态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一、生活世界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是,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往往把自然看作是与人类世界相对立的“自然界”,自然对我们来说是抽象的、遥远的物质存在。更不要说对于3 ~ 6岁的幼儿,显得更加抽象和遥远。那么,儿童应该如何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呢?当我们把自然当作与“人类世界”相对立的“自然界”,那自然就会被认为是独立于人类世界之外的。很多教师认为要带幼儿去公园、植物园才算是真正接触自然,但是笔者认为能够与人类建立关系的自然必定是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这就需要教师将自然回归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将抽象、遥远的自然转化为儿童生活中具体的自然,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后续开展生态行动。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对培养幼儿生态责任感的价值

1. 回归幼儿生活,利于幼儿理解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幼儿与生活中的具体物”的关系,能使幼儿清晰地认识自然,认识到自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帮助幼儿树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意识。

身边的自然之物,如家中花盆里的一朵花、花园里的一只蚂蚁、公园里的一弯池水都属于自然。还有一些人造物,小到我们平时使用的一张纸、一支笔,大到一张床、一辆汽车,很多幼儿只知道这些人造物来自超市、商场,但不知道它们也是自然的产物。通过观察这些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使他们知道被加工过的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帮助幼儿建立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意识。

2. 回归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生情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幼儿与生活中的具体物”的关系,能使幼儿发现自己生活在自然之中,生活中处处是自然。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这就是我的家园,我喜欢我的家园的情感,从而建立生态责任情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这些耳熟能详的宣传语在电视上、街道上随处可见,但这些对幼儿来说只是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并不认为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概念性的知识融入幼儿的生活,使他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春天,與幼儿捉迷藏的小花小草;夏天,为幼儿遮蔽阳光的大树;秋天,给幼儿带来营养的橘子、柿子;冬天,陪幼儿玩耍的雪花。各个季节、各个时期,幼儿都能在自然中体验到快乐,就会更亲近自然。家中的花、小区里的树、公园里的池塘、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慢慢地,幼儿对此就有了情感,认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家园,自然而然地对自然产生依恋和保护的情感,从而建立生态责任情感。

3. 回归幼儿生活,便于幼儿行动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幼儿与生活中的具体物”的关系,能使幼儿知道生活中的自然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在破坏自然,什么样的行为可以保护自然,帮助幼儿采取生态责任行动。

洗手时,幼儿将水龙头拧到最大,任水哗哗流淌,由于动作缓慢,导致水资源浪费;睡觉时,由于怕黑长时间开灯;将一张纸写几个字就丢弃;随手乱扔垃圾等。虽然幼儿并不是故意这样做,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是在破坏生态环境,加之家长没有及时提醒,就导致幼儿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通过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这样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具体的生活化行为,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怎样做才是保护生态环境,帮助幼儿做出生态责任行为。

三、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培养幼儿生态责任感的策略

1. 幼儿园方面

(1)营造环境氛围。

班杜拉提出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阐释了个体、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个体表现出来的某一行为、选择,不仅受个人态度、信念等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幼儿身边的一草一木、各种动物、形形色色的人及不同的场所都会对其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室内、户外创设与自然紧密接触的环境,使幼儿在体验中建立生态责任意识。在室内,教师可以摆放多样的植物,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由几名幼儿共同照顾一株植物,看哪一组照顾得好,既让幼儿学到与植物相关的知识,又让幼儿在照顾植物时建立生态责任感。教师还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山川河流贴纸,让幼儿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帮助幼儿树立通过保护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来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感。在户外,可以通过栽种花草树木、建立假山、挖设池塘,为幼儿打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保障幼儿的健康。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一年四季植物的变化,如春天小草发芽、花儿开放,夏天绿树庇荫、荷花满池,秋天落叶簌簌、果实累累,冬天雪花飞舞、滴水成冰。这些自然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自然而然就会保护花草树木,注意池塘清洁,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生态责任意识。

(2)开展主题活动。

3 ~ 6岁的幼儿处于直观感知阶段,对他们不能采用一味说教的方式,对事物的认识要通过直观感受,去体验、去触摸,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保护我们的地球”主题活动,带领幼儿捡垃圾、布置教室、师幼一起粘贴生态保护类的宣传贴纸,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是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虽然自己的力量弱小,但也可以出一份力,培养幼儿的生态责任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开展“废物大利用”主题活动,让幼儿将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中,与幼儿一起重造再利用,既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节日开展活动,如在植树节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种下属于自己的小树苗,让幼儿放苗、浇水,感受种树的乐趣,了解不同的树,以及树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生态责任感。通过这些小小的行为,在幼儿心中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环保意识便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践行。

(3)组织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视角创造性地了解周围社会的方式之一,是连接幼儿与社会生活的纽带。游戏既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又可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意识,促进幼儿语言和认知的發展。教师可以借助自然保护故事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将闲置物品改造为幼儿表演的道具,让幼儿扮演各种动植和植物,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树立生态责任感。教师也可以学习瑞典自然幼儿园以弗洛姆创立的以“森林之子穆勒”角色扮演为核心的户外叙事教学法。通过创设拟人化的人物和绘本进行角色扮演,与孩子们经常性地亲密互动。一起唱歌、跳舞、玩耍,给孩子们写信,提醒孩子们开展“春季大扫除”,与孩子们讨论当地和全球的环境问题,鼓励孩子们展开“对环境友好”的行动。这种进入自然的角色扮演,以自然之物的角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向幼儿传递爱护自然的观念,帮助幼儿建立生态责任意识,培养幼儿的生态责任感。

(4)融入一日活动。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中的时间较长,所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对培养幼儿的生态责任感十分重要。例如,在给幼儿分配照顾植物的任务时,教师要告知幼儿每天在固定时间去看自己的植物,给植物浇水,当幼儿忘记时教师也要及时提醒,帮助幼儿养成习惯,建立生态责任意识。在洗手时,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其及时关闭水龙头,帮助幼儿建立节约用水意识。培养幼儿垃圾入桶、垃圾分类的习惯,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通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渗透,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建立生态责任意识。

(5)设立环境保护活动区。

活动区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区域。教师可以在活动区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场所和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为此,教师可以设置环境保护活动区,为幼儿提供画笔、颜料等材料,让幼儿可以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地球、家园;提供彩纸、剪刀,让幼儿进行手工创造,并将作品进行展示;提供闲置物品或可以进行二次创造的环保材料,让幼儿与教师一起探讨更多的可能性,装饰、美化区域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另外,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环保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学到与环保材料相关的知识,之后与同伴分享,设置一块专门的区域展示幼儿每日搜集的成果。为幼儿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活动区,能使幼儿在快乐游戏的氛围中通过亲自体验、动手操作学习环保知识,提升幼儿的生态责任意识,培养幼儿的生态责任行为。

2. 家庭方面

(1)父母树立榜样。

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学习和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处于模仿期,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要培养幼儿的生态责任感,父母要先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随手乱扔垃圾、爱护动物和植物、亲近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帮助孩子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怎样的行为才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最终成为幼儿生态责任感的一部分。

(2)提供所需支持。

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努力,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双方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开放日或宣传手册等平台或方式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幼儿生态责任感的宣传,以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方便后续工作的展开。家长要给予幼儿园充分信任,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为孩子提供必要支持。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生态环境保护宣讲会,提升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为孩子做榜样,学习如何科学帮助孩子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另外,家长也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便教师后续在幼儿园中开展培养幼儿生态责任感的活动。在周末,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去公园、植物园、海洋馆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让幼儿感受大自然,喜爱植物、热爱动物,帮助幼儿建立生态责任感。

3. 社区方面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已经成为科学开展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因此,社区也是对幼儿进行生态责任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天回到家中,幼儿会在社区中的游乐园玩耍,也会与周围的邻居交谈,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生态责任教育的机会。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社区捡垃圾,看是否有随意采摘花朵、践踏小草的行为,给大家进行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实践生态责任行为,以身作则,帮助幼儿建立生态责任感。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尤其需要从年轻一代抓起,从幼儿时期就要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建立生态责任感。但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幼儿与生活中的具体物”的关系,能使幼儿理解自然,与自然产生感情,更愿意去保护自然,从而培养幼儿的生态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2]俞晓婷,高德胜. 在生活世界中构筑儿童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人与自然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23(1).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幼儿教育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毕肖普生态精神一瞥
模仿故事角色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4:00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2:11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20:16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9:33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3:44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6:37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商情(2016年43期)2016-05-06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