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3-12-12 12:57:09王蕾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王蕾

摘  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工具。文章以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为抓手,以营造文化环境、丰富文化内容、优化文化教学为重点,详细论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古诗词内容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造成了冲击。如此态势下,青少年如何选择、对待传统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在“學段要求”中指出,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由启蒙教育入手,介绍中华民族重要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节气与风俗、发明发现、特色技艺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培养学习兴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养料。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锻炼关键能力,还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基于此,在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之际,教师要紧抓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以古诗词为基础,营造文化环境,挖掘文化内容,组织文化活动,借此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一、善用古诗词资源,营造文化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育人抓手。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获得良好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古诗词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1. 善用古诗词资源,营造教室文化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场所。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无形地受到教室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情况,挖掘相关古诗词资源并灵活应用,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出塞》这首诗时,教师先讲解了当时边塞战争不断,凸显出人们对安定生活美好愿望的古诗内涵,学生受到慷慨激昂、豪迈悲壮的情感熏陶,从心底油然而生爱国之情。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绘制黑板报,描绘出塞的场景,抄写诗句。学生在绘制黑板报时,迁移阅读认知,将内心真挚的情感融入每一幅画面中。黑板报绘制完成后,其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每一幅画面,诵读诗句,同时迁移课堂认知,深化对诗句的理解,尤其强化爱国之情。在学生的踊跃参与下,教室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自觉学习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善用古诗词资源,营造课堂文化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对此,教师可以依据古诗词内容挖掘相关资源,灵活应用,营造课堂文化环境。

例如,教材三年级下册《元日》这首诗尽管内容短小,但生动地描述了放鞭炮、饮屠苏酒、贴桃符等春节习俗。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本地的春节习俗。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春节习俗的图片。在课堂上,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欢庆春节的热闹画面,欢乐的场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时,学生自觉联想生活经历,想象其他春节习俗。教师把握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什么日子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大部分学生主动描述不同的春节习俗,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年、吃饺子等。教师及时赞赏,并追问:“大家提到的是我们现代人欢庆春节的方式。那么,宋代人是怎样欢庆春节的呢?”因为不知道宋代的春节习俗,所以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借此引出《元日》,与学生一起诵读。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利用图片调动学生欢度春节的生活经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了解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感受到了传统节日习俗的魅力。同时,学生产生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探究,深入领略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魅力。

二、深入剖析古诗词,丰富文化内容

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教师深入剖析古诗词,挖掘不同的文化内容,能够夯实传统文化教育基础。

1. 剖析古诗词,挖掘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承载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要识字、写字。教师剖析古诗词内容,选定汉字,挖掘文化内容,由此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咏柳》这首诗时,学生要会读、会写“碧”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碧,石之青美者。”“碧”字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玉石赞美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基于此,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读、写“碧”字,还向他们介绍其本义和引申义。学生可以因此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汉字学习效果。

2. 剖析古诗词,挖掘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古诗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为此,教师要深入剖析古诗词,挖掘人文精神内涵,由此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教材一年级上册《悯农(其二)》是一首有着深厚人文情感的古诗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句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间艰辛劳作的景象,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呼吁人们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在课堂上,教师以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受到美好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

3. 剖析古诗词,挖掘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中不乏道德理念和规范,包括责任担当意识、爱国情怀、荣辱观念等。古诗词是古人传统道德的再现。教师要剖析古诗词,挖掘有关的传统美德内容,进而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爱国诗名篇。“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再也不用牵挂了,万事皆空,表现了诗人无畏生死的从容。同时,反衬出了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凉。诗人虽然看淡生死,但是仍关心祖国的统一,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在“王师北定中原日”一句中,诗人用渴盼的语气表述出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人虽然异常悲痛,但是却不绝望,始终坚信祖国能统一,光复失地。“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情绪一转,虽然自己无法看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但是希望自己的子孙有朝一日告诉自己祖国统一的好消息,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在临终之际仍心怀祖国,渴望祖国统一,整首诗表现出了陆游浓浓的爱国之情。对此,教师可以以爱国之情为重点,引导学生诵读、剖析诗句,感受陆游的爱国之情,由此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文化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单向讲解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难以建立深刻的文化认知。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古诗词和文化内容为基础,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情境法,优化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以文化人。

1. 运用诵读法,感受诗人心境

诵读是感知、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词,学生既可以了解古诗词内容,又可以感受诗人的心境。诗人的心境,正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要紧扣诗人心境,运用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例如,教材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漂泊流浪、孤独寂寞的心境,这一心境展现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思鄉,自古以来一直是传统文化表现的重要主题。通过感受诗人的心境,学生可以品味其思乡之情,由此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此,教师可以以诗人的心境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先布置任务:这首诗中有一个有温度的字,反复诵读诗句,找出这个字。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觉体验诵读活动。在体验活动时,学生开放思维,积极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具体画面,由此将视线集中在“寒”字上。教师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并继续布置诵读任务:再次诵读这首诗,想一想诗人在看到哪些景色后心中充满了“寒”。在此次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景色上,勾画有关内容。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自觉地在脑海中想象相关画面,走进具体场景中,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感受诗人内心的“寒”。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看到这样的景色后,诗人内心会产生‘寒的感觉?”在提问的同时,教师展示背景知识。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发现诗人远离家乡,在异乡触景生情。在此发现的助力下,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诗人远离家乡。在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他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家乡的一草一木,由此从心底产生思乡之情。”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带着思乡之情再次诵读古诗。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与诗人情感交融,深刻感受到其内心的孤独、寂寞,品味其对家乡、家人的思念,由此强化情感,受到乡愁文化的熏陶。

2. 运用情境法,体验美好场景

场景,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体验古诗词场景,学生既可以理解古诗词内容,又可以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情境法是展现古诗词场景的具体方式。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紧扣古诗词中的场景,运用情境法引导学生体验美好场景。

例如,教材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描述了淳朴、祥和、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教师聚焦词句描绘的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乡村生活。具体地,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词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诵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有的学生描述:“我从大儿子的外貌和动作这两方面进行想象。我仿佛看到了在一条小溪旁,一个头戴帽子的人正在豆田埋头除草。只见他,一边除草,一边擦拭脸上的汗水。”有的学生描述:“我从二儿子编鸡笼的动作和神态这两方面进行了想象。我仿佛看到一个少年坐在地上,身边散落着一些竹条。只见他熟练地拿起竹条,熟练地将竹条编织在一起。在编鸡笼的同时,他不由自主地哼唱着小曲。”学生描述后,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学生综合不同的描述内容,在脑海中描摹具体画面,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安逸、祥和。教师继续出示课件,展示诗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同时,教师引导:“两位老人陶醉在这样美好的景象中。他们会说什么?同桌合作,扮演老翁和老妇的角色,说一说心里话。”大部分学生自觉诵读词句,想象画面,确定两位老人会说的话语,进而与同桌合作,扮演角色。扮演老翁的学生说道:“看看咱们的三个孩子。老大勤劳能吃苦,老二心灵手巧,老三虽然贪玩,但是无忧无虑。我们的生活可真美好呀!”扮演老妇的学生说道:“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在一起,我很知足呀!”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到诗人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古诗词的文化价值,将古诗词作为教学工具,挖掘适宜的教学资源,灵活应用,营造教室文化环境、课堂文化环境,日积月累地熏陶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古诗词深入挖掘相关的文化内容,夯实课堂教学基础。随后,教师要以语文课堂为立足点,结合古诗词内容和文化内容,运用诵读法、情境法创设适宜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学生既可以扎实掌握古诗词内容,又可以顺其自然地建立传统文化认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由此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亮,张配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J]. 天津教育,2023(24).

[2]程雨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包头市Y小学高年级为例[D]. 延边:延边大学,2022.

[3]周灵通.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

[4]吴娟. 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8).

[5]杨艳文. 浅谈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 考试周刊,2021(3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08:52:55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50:24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9:09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