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高职高专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研究
——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3-12-12 14:38韩云鹏蒙祖敏
运动精品 2023年4期
关键词:功法气功贵州省

韩云鹏 蒙祖敏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发〔2020〕30 号)中提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健身养生功法[1]。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强调“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2]。

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等院校均已设立相应课程教学,并每年定期举办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健身气功在高等院校得到迅速发展,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然而,在健身气功大力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存在偏重体育技术,弱化强身健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3]。因此在课程开展教学问题上存在一定偏差,势必也会造成在推广健身气功时产生障碍,影响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应该以增强青少年身心发展,培育中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国青少年文化自信为目标[4]。文化传承是高等学校的职能之一,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贵州省高职院校,在2016 年被贵州省体育局社会管理中心授予“贵州省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贵州省健身气功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加强课程教学基础建设,积极探索学校健身气功文化传承的路径,创新传承形式,将健身气功项目辐射至学校所在管辖的周边社区,做好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为贵州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价值,同时也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新的范式。

1 高职高专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构建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健身气功项目,多数是以传统养生课程为名称,包含有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5]。说明课程的系统性较强,突出传统体育养生的内涵,在课程目标设计上要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量,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作为一种精神血脉,实现立德树人[6]。目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全校公共体育教学增加了健身气功项目,除公共体育课程外,还在学校基础教学部开办的体育教育和健身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中安排了相关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主阵地,宣传健身气功文化,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健身气功课程构建,是以储备健身气功专项人才为目标,细化健身气功课程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占比,逐步完善健身气功项目在不同专业中的教学设置,形成“专业必修+公共必修”的课程架构。

1.1 深挖健身气功文化内涵,筑牢文化根基,在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渗透

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重要载体,与国家民族进步紧密相连[7]。高校公共体育课要教会正确的运动技能,保证体育运动的科学性[8]。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编健身气功的功法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四套普及功法俗称“老功法”,另外还有大舞、马王堆导引术、十二段锦、太极养生杖被称为“新功法”,每一套功法技术特点不同,但文化共性显现出古人对于健康的追求,表达祖先对于通过身体动作,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养生观念。“知行合一”是健身气功的基础,“天人合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健身气功既讲究人体运动,又讲究养身保健,它的表现形式包含了中国古典哲学,道德伦理,中医思想,经络学说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每套功法的动作名称,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要将其中的多元文化内涵相互渗透,厘清外在显性动作和内在隐性文化之间的联系,传授给学生。例如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中第一势双手托天里三焦,三焦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动作要求双手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从而使周身得到元气的滋养。让学生在习练过程中体会到传统体育健身文化与动作结合的魅力[9]。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健身气功课程建设方面,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健身气功公共选修课,将原有《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之一的健身气功设置为单独1 门课程《中华传统体育养生》,纳入到全校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放,该课程2 学分,36 学时,开设时间为第一学期,授课内容为:体育养生基本理论知识与健身气功功法,考核形式为理论与技能演练,增强全校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理解和文化传承。并修订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中华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纳入体育教育专业的方向课,面向体育教育专业,将传统气功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供有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在第四学期选修,引导有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深化技法学习,提高动作精准度。将《中华传统体育养生》设置为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健身气功技法作为该专业的毕业技能之一,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教练水平的健身气功传承人才。

1.2 打造精品在线课程,丰富健身气功课程资源,结合OBE 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资源建设指适应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发展,完善课程标准、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丰富教学课件资源等,实现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10]。健身气功在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融入课程教学中要结合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健身气功项目课程资源建设。例如积极申报贵州省精品在线课程,制作符合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标准、教案的设计内容,以及科学有效的微课资源。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健身气功项目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放。这就要求依据课程目标,制定科学的公共课程教学计划,编制健身功法教案,录制健身功法微课,借助“学习通”平台面向高职院校开放课程资源,满足学生随时学习、使用健身气功的需求,更广范围的传播健身气功文化。

应用OBE 理念教育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11]。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由原来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是否符合毕业达标要求。在公共体育中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达到具备一定的体育鉴赏能力和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并具备一定的协作与合作能力,健身气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健身气功功法的理论知识和技法动作,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日常良好体育健康行为,结合健身气功中的核心内涵,调身、调心、调吸,在运动体验中,增强对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理解和认同,树立热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继承和发扬健身气功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为日后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基础保障条件,学生拥有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热爱,就会更好的坚持传承和习练健身气功。教师作为指导者,就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能枯燥的片面讲解理论知识或者单向的变成技能传授,课堂教学应该利用表演、展示交流、校内比赛、实践服务丰富教学形式。通过考核健身气功理论知识和技能,评价学生健身气功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力,设立健身气功实践环节,对接校外健身气功站点,增添社会体育服务环节,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小组合作形式,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2 文化传承视角下高职高专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实施路径

2.1 建立健身气功俱乐部,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增添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面向全校学生成立健身气功爱好者俱乐部,吸纳健身气功爱好者组建专业社团,学习、传承气功技法,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将健身气功俱乐部纳入第二课堂管理,参与俱乐部活动折算相应学分,激发学生参与俱乐部建设的动力,为俱乐部配备专项指导教师统筹组织俱乐部活动,搭建学生锻炼展示技能水平的校内平台。每周按时校内健身气功大课间表演、每月开展组织健身气功交流。将健身气功项目设置为学校文化艺术体育节的固定表演项目,在各种学校活动中展示表演,逐步形成“人人知晓健身气功”的文化氛围。

坚持将健身气功项目从校内引向校外,以展示健身气功技法、展示健身气功文化为着力点,借助贵州省团省委组织的“大学生社区结对实践帮扶计划”项目和每年的“三下乡”活动,编演健身气功节目,向社区居民、农村居民普及健身气功知识与技能,将具有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延伸到基层,吸引广大基层群众了解、认识、参与健身气功,更广范围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秉持将健身气功功法做深做细,推动健身气功文化底蕴不断加强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健身气功运动队的建设,增强健身气功运动队人才梯队建设。面向全校以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选拔运动员,合理安排常规每周训练3 次、每次2 小时,集训期增加到每周训练6 次,每次6 小时训练安排,以比赛形式为杠杆,增加学生每年参加贵州省青少年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和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机会,推动健身气功文化俱乐部传承的影响力。

2.2 成立健身气功工作坊,开设健身气功专项讲座、促进健身气功文化科学研究

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聘请贵州省健身气功教学名师担任健身气功文化传承专家,与校内教师团队组建“健身气功传统文化工作坊”。培养形成“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全员达标”的高水平教学团队,解决学校健身气功文化传承师资不足的情况。并以培养健身气功项目校内带头人为目标,校内带头人策划设计、校外专家把关,编排健身气功节目。校内项目带头人组织健身气功运动队定期训练,参加竞赛、表演等活动。

以培养健身气功骨干教师为目标,工作坊对校内教师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主要围绕健身气功动作规格、动作演练、功理作用理论知识开展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马王堆导引术、大舞功法主题技法提升培训活动,每年培训不少于48 学时,增强健身气功骨干教师技术规范性和健身气功技法水平。此外,每年工作坊与当地文体广电旅游局开展“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实践体验活动,面向学校周边健身气功站点习练人群,每年组织1次以上,发挥工作坊的作用。

另外,对围绕健身气功为中心,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提升健身气功研究质量,解决在课程教学、文化传承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健身气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分析总结健身气功的价值,梳理健身气功在传统体育中文化内涵,并提供科学有效传承依据和保障。

2.3 辐射带动周边社区,搭建中小学校合作平台,助推健身气功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推广

借助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清镇市滨湖街道成立的“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健身气功站点的优势,结合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成果,服务学校所在滨湖社区居民,面向滨湖社区老年人开展健身气功教育,以提高中老年人健康为目标,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乐。

借助贵州省健身气功培训基地作用,为清镇社区健身气功站点提供健身气功师资培训,不断扩大和巩固健身气功文化群众基础,逐步扩展健身气功传统文化的形成。辐射带动清镇市第一中学、清镇市第二中学、清镇市时光小学,3 所中小学校参与健身气功项目传承。采用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推动健身气功项目在学校的落地生根。采用“教师+社团”的形式,到各学校开设健身气功课外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全校性展示活动、交流比赛等活动;依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将课程资源通过线上投放给各学生使用,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健身气功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结清镇市滨湖社区、清镇市第一中学、清镇市第二中学、清镇市时光小学文化传承有效经验,逐步形成针对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学习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再向外延伸,辐射到贵阳市观山湖区,增强扩大健身气功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2.4 将健身气功与校内重大文化大活动融合互动,承办校际健身气功展示交流活动形式,共享建设成果

参加每年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体育局举办贵州省青少年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并积极承接协助赛事举办,加强各院校之间、群体之间交流与共享资源。将健身气功融入到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校园读书月活动、体育文化节等校内重要活动,进行展示交流,增添校园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加强主动承办清镇职教城校际交流、社区健身的教学传承交流活动,以开展健身气功文化展示、赛事活动为契机,增加群体对健身气功技能提升机会,促进交流方式改革。并举办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论坛,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共享建设成果。

3 结语

贵州省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为贵州省培养优秀职业技能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将健身气功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载体,对塑造中国职业人才文化涵养,具有重要意义。健身气功是当代大学生走进中国传统体育的实践体验,在健身气功课程教学中体会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是当代大学生走进民族传统体育根源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机,重要契机。根据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大纲,按照专业培养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等有价值信息,开展健身气功教学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路径。在继承与发扬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多角度创新拓展课程教学与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扎实推进以课程建设、俱乐部活动、工作坊研究、辐射带动和成果交流等活动内容,夯实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基础,优化健身气功传承路径。

猜你喜欢
功法气功贵州省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贵州省种公牛站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动物的“气功”(二)
动物的“气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