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话语与价值: 《熊出没·伴我“熊芯”》的媒介生态学三重解码

2023-12-11 13:55张宁
电影评介 2023年19期
关键词:熊大熊二动画电影

张宁

1970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了“媒介生态”的概念。1971年,纽约大学创建了媒介生态学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媒介生态”理论体系,波兹曼认为媒介生态学是指“把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1]动画电影能否取得社会认同,关注在于是否适应复杂的媒体环境、受众需求,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当前,部分动画电影偏重说教性、泛娱乐化,缺少饱满的人物设计和代入感强的故事情节,不仅影响了儿童对影片的认同,也难以形成被受众认可的优秀作品。自2012年动画《熊出没》系列第一部大电影登陆银幕以来,凭借创意美学、剧情设计和关切现实的创作风格,已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国产动画超级大IP。从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的口碑评价、票房成绩看,其始终聚焦受众偏好,积极适应媒介及社会的影响,找到了受众、市场与传播媒介的“生态位”。

一、创作逻辑

学者邵培仁在《媒介生态学新论》一书中提出:“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智能、社会、自然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科学。”[2]在智能媒介生态下,媒介与受众相互影响,技术、艺术与文化融合不断加速,对影视作品创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在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创作过程中,通过将数字技术与关照现实相结合,构建了兼具空间感、力量感的视听影像,既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也在叙事杂糅、符号重构中,赋予受众新的视听感受。

(一)关注受众需求,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

电影作品既是文化艺术,也是精神交流的方式。接受美学认为未被阅读的作品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电影作品只有契合受众审美,被观众认可、接受,才具有现实意义。[3]电影《熊出没》系列一直以“全年龄层”受众定位为导向,确定轻松、幽默的风格基调,设计易于理解的故事情节,营造“合家欢”的叙事氛围,为家长与孩子的亲密、默契相处创造条件。《熊出没·伴我“熊芯”》用科幻形式呈现亲情,通过设计“熊妈妈是智能机器人”的反转情节,增加喜剧元素,在家长感动、孩子开心的观影氛围中,使不同类型受众都能獲得良好体验,实现了亲情的“合家欢”。从叙事线看,该片主要围绕熊大熊二找妈妈、救妈妈来展开叙事。最终,“熊妈妈是机器人”的特殊剧情,不仅传递了科幻风格,也向观众展示了一位“人工智能熊”学做妈妈的过程。从第一次当妈妈没有育儿经验,完全不会照顾孩子、与孩子建立情感到学会保护孩子,在温情、细腻的叙事基调中,塑造了极具情感冲击力的叙事格局,也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该片通过设计极其萌宠的“婴儿熊”形象,突破了“熊出没”世界的画风,也更好地契合了受众的审美需求。

(二)发挥技术优势,探索动画世界新可能

技术是驱动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动力,也是媒介生态学的重要因素。[4]“语言是一种思维,不同的媒介形式对于文学的演进也有不同的作用;文学是一种语言符号,其意义的表达受到媒介形态、媒介环境的影响。”[5]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通过将技术元素转化为艺术符号丰富所指,用具有审美力、冲击力的视觉影像,为观众呈现更好的梦幻效果。与一般科幻电影不同,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使用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温情的、幸福的体现,通过从“想象力消费”出发,构建动画电影与科幻叙事的独特关系,将爱与陪伴融入人工智能,讲述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创造更好、更幸福的生活,使观众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当熊妈妈为了救助全岛的人,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时,所有观众都不希望熊妈妈死去。此时,苏洛博士用新的智能科技复活了熊妈妈,使观众获得了幸福的体验。在叙事元素的选择与应用方面,该片设计了“科幻”外壳,向观众全方位地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元素,不仅满足了受众的科幻想象,也使“熊出没”IP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当然从万能机器人到机甲装备,各种充满现代感、智慧感的科技元素,为观众提供了充满想象力的观赏体验,也在细腻、精准的叙事表现中,呈现了精彩、立体的视觉美学。

(三)杂糅多种元素,增强叙事内容的穿透力

媒介、社会和受众是媒介生态系统的主要要素,其中两两要素相互作用,并形成了相应的子系统。[6]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是一部杂糅冒险、科幻、喜剧和亲子等多元素的作品,通过讲述熊大熊二与熊妈妈“双向守护”的故事,突出表达了温暖能够化解一切困难的观点。该片从受众审美需求出发,以亲子为主题,通过遵循动画叙事逻辑和情绪表达逻辑,适当降低叙事密度、增加感情内容,植入与大众密切相关的社会议题,采用简洁、明快、细腻的画风,将软科幻、冒险、动作等故事情节相融合,通过流畅表达创作情感,讲述极具穿透力的情感故事,使《熊出没》IP的价值得到较大呈现。

二、审美解读

学者崔保国较早将波兹曼的Media Ecology理论引入国内,将其翻译为“媒介生态学”,并在《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一书中,用“社会大环境是水,媒介是水中之鱼”来解释“媒介生态学”。[7]从媒介生态学视角看,动画电影创作既要考虑技术环境、社会环境,还要考虑受众需求,通过丰富叙事内容,使影片快速抵达受众,实现有效传播、推广。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注重彰显人文底蕴,关注大众审美需求,以区别于其他动画电影的全新艺术表达方式,成功找到社会与商业的“生态位”。

(一)“合家欢电影”的叙事手法

“合家欢电影”是动画电影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基础,也是动画电影回应社会需求、受众审美的创作要求。综合媒介生态学理论,具有“合家欢”美学特征的动画电影,具备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生动细节等特征,不仅能够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也使其成功找到心灵共鸣。[8]与传统《熊出没》的“变形”或“奇幻”风格不同,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将叙事重点放在了温暖、温情的陪伴之上,通过对“母爱”的真情实感进行投射,实现了更有效的情感触达。熊妈妈与熊大、熊二的相互陪伴场景,不仅释放了“萌”“可爱”,也让观众关联起自身与家人、与母亲的相处经历。该片以“想让每个妈妈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也想让每一个自己都找到妈妈”为主线,以熊大为主角,设计“儿子寻母”“母亲寻子”的双线叙事框架,对母子亲情的双向保护进行叙事,诠释了“爱,是所有的根源”,让观众获得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合家欢”的叙事效果。

(二)“冲突律”的叙事表达

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遵循了“冲突律”①的叙事表达原则,通过设计紧凑的故事情节,合理设计剧情反转,在相对有限的叙事时空中,讲述了温情温馨的亲情故事。在人物设计上,熊妈妈时隔八年,出现在电影版的《熊出没》中,并赋予其新的“机器人”身份,不仅形成了叙事反转,也拓展了影片的叙事空间。2015年上映影片《熊出没·雪岭熊风》首次出现了“熊妈妈”的人物形象,此后8年,在《熊出没》IP系列作品中,再也没有出现“熊妈妈”。该片通过设计“熊妈妈”的角色,让熊大、熊二回到梦最初开始的地方,使观众获得了亲情的陪伴。从剧情设计上看,该片使用东海博士露出真面目、熊妈妈是人工智能熊等多次反转叙事,不仅增添了叙事内容的悬疑感、惊喜感和冲突感,也让观众获得了趣味性观赏体验。

(三)“融合化”的叙事审美

学者何玉杰在《广告隐喻研究》一书中提出:“隐喻是人们的物质感知世界与心理投射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9]当前电影作品的类型边界日益淡化,为作品系统化、适配性衍生创设了条件。在开发动画电影IP时,通过采用“融合化”、再创作的叙事策略,深挖内容融合价值,打破类型化叙事常规,实现了创作内容的拓展、审美价值的全面延伸。[10]在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剧情设计上,通过将现实生活的元素融入虚拟空间,赋予观众深切的临场感、生活感。比如,通过设置会做蛋糕、会剪头发等生活技能的“万能一号”机器人,让观众感觉亲和、亲切,增加了叙事内容的可信度与感染力。该片不仅使用了象征未来风格的机甲、机械外骨骼,还“活化”使用了以往《熊出没》系列中,具有标志性、经典意义的细节,成功召唤了老观众的回忆。比如在结尾部分,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等重回狗熊岭,使熟悉《熊出没》系列作品的观众产生了深刻回忆。此外,通过将科幻元素、网络游戏等元素融入叙事剧情,讲述熊妈妈三人与八爪机器人的争斗故事,不仅增强了儿童观众的代入感,也让成人观众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该片将《熊出没》媒介系统作为生态系统,通过精选构成元素,结合文化、受众审美需求等外在环境的要求,以“共生”的方式,促使《熊出没》IP生态母系统实现持久繁荣。

三、审美价值

随着我国动画电影市场不断发展,影片同质化、低幼化现象不断涌现。尤其是部分IP电影出现了同类表达的“过度繁殖”,打破了动画电影的文化生态环境。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以“合家欢”叙事结构为核心,通过重构动画电影的语言逻辑,丰富叙事内容,重塑人物形象,借助动画想象空间,关切社会现实的亲子话题,构建媒介与受众的良好关系,实现了个性表达与全新传播。

(一)关切现实的温情表达

动画电影在“虚拟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想象力美学优势,积极关联现实、触动现实,以科幻想象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也让观众获得了充满现实质感的情感体验。[11]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与社会现实议题相对接,借助“动画世界”的叙事力量,回应了亲子关系的热点话题,强调亲子关系并不简单建立在血缘之上,需要有情感付出与回报,与社会情境建立起更加多样的关联,彰显了强烈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讲述新手妈妈学着与孩子相处、学着爱孩子,并非单一强调母亲的伟大,而是讲述母亲的艰辛不易。熊妈妈是苏博士根据在狗熊岭捡到的熊大、熊二所创造的“机器熊”,为了照顾好熊大、熊二,熊妈妈学着喂奶、洗澡,甚至半夜还要起来照顾两人,让很多女性观众能够产生强烈的关联情绪。虽然熊妈是机器熊,但是在照顾熊大、熊二过程中,有了真正的感情,成为合格的母亲。与传统“低幼儿”的动画电影不同,该片通过拓展叙事主题,深化叙事内容,采用温情、巧妙的方式,艺术化地解决了“人工智能有了真实情感”的问题,让整体叙事表达更有前瞻意义。

(二)“母子亲情”的叙事表达

“电影艺术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发展一系列相互衍生的心理状态。”[12]电影作品以创造审美价值为基本目的,其他价值依赖审美价值来实现。如果不能为观众提供审美享受,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虽然《熊出没》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动画IP,但是每一部《熊出没》电影,都构建了独立的故事空间,表达了独立的叙事主题。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通过“重建”动画世界,重构叙事表达逻辑,不再简单“讲道理”,而是借助最质朴的“母子亲情”故事,使观众获得了最基础、最本能的感动情绪。该片纯真、质朴的亲情表达,既是贴近社会环境的表达,也是契合“春节档”消费语境的诠释。通过积极回归现实主义题材,引导熊大、熊二重新回到起点,并用自身经历、个人成长来守护亲情。在创作表达上,通过以亲子关系为叙事主题,借助“拟人化”的叙事方式,用现实主义温情基调,讲述母子相互沟通、理解认同的亲情故事,密切关注现实生活涉及的亲子关系,表达了爱、陪伴及守护的价值意义。

(三)“孩童化”的治愈表达

学者陈潇在《艺术治疗:通往内心世界的独特大道》一文中提出:“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艺术创作便是治疗,这种创作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若把学习艺术应用于心理治疗,则个体所生产的作品和关于作品的一些想象。”[13]“合家欢”动画电影作品本身不是独立的社会话题,其中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为融合叙事提供了广阔空间。[14]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通过融合元素,营造“审美化”治愈空间,构建了“孩童化”治愈关系。一直照顾熊大、熊二的熊妈妈,因为一场突发的火灾,离开了熊大、熊二。两人即使后来长大了,也没有忘记寻找妈妈。一直都在思念妈妈的熊大、熊二,在无意之间看到了妈妈的琥珀石,意外又惊喜。最后在苏洛带领下,找到了已经失散多年的熊妈妈。熊大质问熊妈妈为什么离开?而熊妈妈的独白也充满愧疚。虽然看起来二人心结难解,但是最危急关头,熊大依然挺身而出说道:“俺已经长大了,现在该俺保护你了!”熊妈妈更是宁愿只身赴险,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熊大、熊二并肩坐在草地上,共同仰望天空,此时天空的云彩化作记忆中母亲的样子,表达了跨越时空的母爱。该片从亲子关系出发,通过讲述温暖、治愈的叙事内容,使更多观众尤其是家长明白了亲人相處的意义,在拓宽受众群体、拓展IP边界的同时,持续增强了《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的生命力。

结语

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积极观照电影本体,尊重电影媒介的生态规律,以朴实动人的情感、“合家欢”的故事架构,用最新技术、真实情感营造美学空间,坚持在创作内容、主题表达等领域全面突破,持续开发新的内容生态位,形成了具有庞大受众的电影品牌,并通过激发受众对影片的期待和兴趣,巩固、强化了影片的市场生态位。从媒介生态学视角看,受众需求不断升级是驱动电影作品创作升级的重要动力。在新媒介助力下,电影作品的叙事内容更加丰富,构建的世界更加宏大、立体,只有从内容、技术、艺术等层面出发,通过应用新的传播技术,彰显叙事特色,拓宽新的生态位,才能增强电影IP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张 宁,女,新疆石河子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

①笔者注:冲突律是戏剧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特点是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

[2]邵培仁.媒介生态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89.

[3]李有军.新媒体场域媒介生态与主体身份延异[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6):69-73.

[4]刘珅.从“旁观”到“参与”:论电影审美模式维度与层次的体验转变[ J ].电影评介,2021(04):60-63.

[5][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25.

[6]杨雨轩.真人动画电影的审美机制与观众的心理认同——以迪士尼系列作品为例[ J ].四川戏剧,2021(07):87-89.

[7]崔保国.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8.

[8]李鹏.《新神榜:哪吒重生》:“东方朋克”美学浸润下的话语建构与共情同构[ J ].电影评介,2021(18):90-92.

[9]何玉杰.广告隐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42.

[10]陈林侠.何为气韵,如何生动?——传统美学与当下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愿景[ J ].人文杂志,2022(08):70-80.

[11]袁一民.审美经验与消费实践:重回电影想象力消费美学的逻辑起点[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68-77.

[12]Antonin Artaud.Antonin Artaud:Selected Writing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ania Press,1988:149.

[13]陈潇.艺术治疗:通往内心世界的独特大道[ J ].经营管理者,2009(16):32.

[14]陈阳,詹志山.“生态/环境/媒介”之辨:从媒介环境论、生态媒介迈向生态媒介论[ J ].當代传播,2022(03):27-30.

猜你喜欢
熊大熊二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动画电影
糊涂的熊二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号外!“熊大”当兵啦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为什么称巴西为“足球王国”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