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优化策略研究

2023-12-11 03:38胡延彦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数智化新商科产教融合

胡延彦

摘 要:企业要实现“数智化”转型,拥有了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跨专业新商科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高职新商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目标与“数智化”人才需求脱节,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实践性教学开展效果不佳,学生的职业素养跟不上“数智化”的需求,教师队伍无法满足“数智化”的需要等问题,文中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重构、产教融合、职业素养教育、“岗、课、赛、证”融合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商科;数智化;连锁经营与管理;产教融合;岗课赛证融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25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新零售、新金融、新物流等概念应运而生。以新零售为例,从2016年新零售的概念提出到现在,这种模式在零售业深入推进,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整体处于探索“线上化”(数字化2.0)并向“数智化”(数字化3.0)迈进的阶段。数智化简单来说就是“数字+智能”,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融合与应用。零售企业一方面以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为核心深耕数字化技术,另一方面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为核心要素迈向数智化。

要实现“数智化”转型,拥有数字经济思维,了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跨专业人才是关键。因此,传统商科需要及时地跟进和补充,要培养企业数智化转型阶段急需的人才。对于传统商科来说,要对接新经济、新商业,就要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以行业为导向,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融入商科教育。

1 “数智化”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1.1 人才培养目标与“数智化”人才需求脱节

零售业向“数智化”(数字化3.0)迈进的阶段,大规模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因此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能力在连锁人才能力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19年的报告中指出,一些传统岗位如仓库管理、物流计划、门店支持、财务分析和IT系统支持等职能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全面数字化为核心,如大数据分析、运营管理、全渠道销售、数字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职能。职能的改变将带来岗位能力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调整。很多高校也意识到零售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对于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本质认识不够,复合型人才是要打破行业壁垒,在业务工作场景上融入数字化技能,如果想仅靠一两门课程的增减就从单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1.2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实践性教学开展效果不佳

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岗位实习、认知实习、企业讲座等短时效的阶段,在校企实训基地建设、向学校输送企业导师、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等长时效的合作上重视不够,每年双方交流最多的时期就是岗位实习的准备阶段,其他时候交流甚少。企业因为有日常的经营管理事务,参与教学环节的积极性更是不高,企业导师也只是办个讲座或是培训,没有系统、长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

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教室或机房模拟进行,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比,存在滞后性。我们从连续几年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中看出,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之间存在差距的。

1.3 学生的职业素养跟不上“数智化”的需求

2022年2月人社部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指出,要切实把实习作为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根据我们近4年对连锁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6个月岗位实习后仍选择留在原企业的实习生只占到调查对象的15%,40%的实习生在开始实习后的一个月内就离开了实习企业。在离职原因中排名前三的是:第一,职位太低,工作辛苦;第二,薪资待遇不满意;第三,没有做好就业准备,实习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可以看出,学生对岗位实习缺乏理性认识,诚信意识不足,对连锁行业认同感不高,对企业的认知度不够。

1.4 教师队伍无法满足“数智化”的需要

传统商科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对于商科的理论知识相当深厚,但是对于“数智化”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知识并非专业,如何能夠完成知识的跨界又能让学生听得懂,这对商科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2 “数智化”背景下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

2.1 理解“数智化”时代复合型人才的本质,完善课程体系

复合型人才的本质是掌握两个以上专业基础及核心技能,并能在运用过程中融会贯通的高素质人才。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复合型人才应该是“传统”与“创新”并举。“传统”指的是面向零售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营采销业务的基层操作与基层管理岗位群,能够从事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巡店督导、市场拓展、采购等工作;“创新”指的是在向“数智化”迈进的阶段,能够从事数据挖掘分析等相关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能力不代表抛弃“传统”能力,摒弃了基础核心能力将会偏离连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传统”与“创新”的能力要在新零售向“数智化”迈进的阶段里融会贯通,在传统的核心能力上进行“数字化”的赋能,即引导培育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做到“智商”“情商”“数商”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完善课程体系时,做好“加减法”。首先,做好减法。“数智化”的时代,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岗位诞生,也会有很多旧岗位消亡。例如理货员、收银员、仓库管理员等岗位,可能都会被智能化所取代,因此,授课过程中要反映发展趋势,适当减少相关内容;其次,做好加法。一方面要对传统的核心课程进行数字化赋能,例如在门店营运管理中对门店销售目标、顾客画像分级与服务、全渠道数据等进行深度分析;在品类管理中将数据与商品规划相结合,在客户关系管理中通过对现有客户群的偏好和行为倾向等数据进行分析,提高购物转化率,实现精准化营销,提升营销收入与客户体验。在采购管理将数据分析与供应链管理和成本管理相结合,优化库存与补货策略,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增加新课程,例如数据挖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商务数据分析、零售数据分析与应用、零售数字化营销等跨学科基础课程,使学生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有所了解,拥有一定的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简单地建模和分析的能力。

2.2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协同育人平台

针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实践性教学开展效果不佳的问题,建设“123”协同育人平台,即一个产业学院,学校、企业双主体和双导师,教学、实践、就业三大功能模块。

2.2.1 建立产业学院,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高校人才培养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的发展,深度产教融合才能培养出切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就得让企业看见“实惠”。除了通过学徒制、订单班等合作建班的模式以外,尝试建立校企双主体的产业学院,实现教学、实践、就业三大功能,校企资源共享、利益共享。

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将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引入产业学院。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学生不离校也可在真实场景中实践,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便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将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引入产业学院,既可实现经济效益又可获得人才。此外,发挥产业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社会考证等服务,企业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增进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的感情。

2.2.2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职责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一方面,把将课堂搬入企业,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识企业、熟悉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更好地建立岗位认知;另一方面,把企业搬入校园,与产业对接。数智化岗位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培养人才的工具、手段必须是数智化的,实践教学与企业工作场景结合,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或是生产基地,将企业的业务环节搬入校园,挖掘数智化技能的深度,强化学生技能素质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实行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双负责制,“二对一、点对点”。从学校、企业、教师3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

2.2.3 建立健全校企人员互聘互派机制,打造跨界融合“双师”团队

在“数智化”背景下,新商科教师要具备专业学科和教育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特定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因此,要借助企业的力量,实现教师的“跨界”培养。一方面是“走出去”。学校通过建立企业挂职锻炼机制,完善专业教师职业知识结构层次,推进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的融合;另一方面是“请进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将企业技术人员请进课堂,将行业企业的发展、操作技能、经验案例、企业需求等信息及时地分享给学生,加强学生对连锁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再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与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及教学考核,将企业经营理念、行业前沿技术、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具体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等融入教学之中,深化产教融合。

2.3 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企业在招聘时职业素养也是重要的衡量要素。在授课过程中适当融入思政元素,例如以“保供应、稳物价,零售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为例,讲述零售企业作为连接物资生产和人民群众的通道,疫情当前如何展开保供大作战,培养学生对连锁行业和零售企业的认同感;以“当好平凡岗位螺丝钉”为例,讲述劳模如何坚守平凡岗位,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以此,激发学生摆正心态,甘于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同时,“数智化”的到来需要学生拥有数字化的思维,创新应变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老牌线下零售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浴火重生”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以潜移默化的方法植入课堂教学,做到全程教学、全面育人。

2.4 在数字化的赋能下,做好“岗、课、赛、证”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是将岗位需求、课程内容、各类竞赛、各种证书互联互融,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021年教育部颁布的《1+X证书第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连锁专业相关的证书有:品类管理、门店数字化运营与管理、社交电商运营、供应链数据分析、网络直播运营、直播电商。要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岗位和职业技能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结合本专业现有的实践条件、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

以“1+X”品类管理师职业等级证书为例,在数字化的赋能下,基于数据分析决策的品类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此证书。但从学生角度来说,一是对证书的实际效用不了解,二是觉着考证需要在课下培训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考证积极性不高。要改变学生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以品类管理课程为载体,通过“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照证书中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融入证书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就完成证书知识点的掌握,解决学生不愿意多花时间培训的困扰。

二是發挥企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将考证知识模块与企业具体的岗位技能点结合,让学生意识到“1+X”证书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对将来工作是有益处的。

三是探索品类管理证书与专业课程的学分置换,提高学生考证积极性。

基金项目:2022年度苏州科技大学共青团研究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吴越,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 结论

学校作为重要的人才供应端,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新商科的“新”在于要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融入商科教育。因此,从学校角度来看,就是要树立“新”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多方面入手,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新培养模式才能提高数智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思维方法、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跨界融合新商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麦肯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四大趋势重塑中国零售市场,行业深度拥抱数字化转型——2022年中国零售数字化白皮书[R].20220728.

[2]曹颖.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02):105107.

[3]徐志群,施中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21,(16):6768,85.

[4]何承芳,高捷闻.新零售下营销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8):6770.

[5]叶刘琴,汪卫星.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03):284287.

[6]李雪峰,焦海燕新商科跨界培养理念下师资能力提升研究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30(04):121124.

[7]王晨菲.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研究.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02):9397.

[8]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平台.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前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2021年更新版)[EB/OL].https://vslc.ncb.edu.cn/.

猜你喜欢
数智化新商科产教融合
城市治理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
2020用“数智化”掘金三万亿级零食市场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