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科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2023-12-11 03:38任玮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大数据信息化

任玮

摘 要:新医科背景下地方院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新挑战,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系机制,结合地方院校实际,分析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深度融合信息化方式,构建教学管理体系的新模式,以学生为本,秉承医教协同发展的战略,更好推动教学管理的运行力、执行力。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22

0 引言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医科人才培养、医学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教学质量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教学管理体制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革,将信息化技术融入现代医学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在教学运行中的繁杂的工作流程,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教学的运行,达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本文对医科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思考和研究,构建了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新模式。

1 教学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1 个性化管理缺失,信息数据不同步

对应医科院校的课程、学科的特点,应以新的医学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加深强化内涵建设、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融合交叉。缺乏合理配套管理软件,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数据来源不准确,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群体未建立实时的信息。往往数据的采集获得还是传统的填表后,收集表格,整理数据,再下发,这个过程中会造成信息发布滞后,缺乏时效性。此外在基础数据的采集中,也存在信息使用的规范性等问题,如编码规则的不统一,方便了一时,而缺乏统筹安排和后续工作的延展性考虑,缺乏对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大数据的处理能力。

1.2 教学理念需提升

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保障着一个学校的教学运行。而现今的教学理念对管理工作有着思想引领的作用,医学教育中重在培养学生的“五术”精神,即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这就更要求管理人员在做工作时要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包括从事有关教学事务的管理工作人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素质提升。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和教师打交道,要跟学生打交道,学校教务等教学综合管理职能部门的指令,面向教师和学生直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并负有监督、保障和管理的职责。要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

1.3 服务不到位

在教学管理中往往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强调管理的各环节,而忽略掉以人为本的这个主体,管理运行中的人是执行和完成各个环节的主体,包括负责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管理职责和分工的不明确,管理工作人员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重复劳动,而显得效率低下、工作实效性不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若想顺利开展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需保证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让高校学生得到有效的服务,实现学校利益与学生本位共同发展。

2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构建思路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通过数据采集、基础设施的构建、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转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改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推进现代化教育的进程。有效解决数据整合不足、无法有效共享数据、体验感欠佳等情况。进一步加强新医科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管理能力。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执行二级管理长效机制

负责教学工作的学院负责人、教务秘书都必须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对负责的工作做到清晰明了、心中有数。对临时突发等特殊事情,明确逐级管理处理的职责、权限范围是什么。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按照职责规定去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所以,明确各层级教学管理职责和工作权限,是我们执行和实施一切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政方针政策有所了解,其次要掌握学校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做好工作计划,第三是和教学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学院内部管理、教研室工作安排、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教学运行的条件保障、课程和教材教法调整配置、学生管理、学籍和考务管理、实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等,这些方面都包含许多专业知识,都有许多业务上的行话、术语、名词、概念。从管理制度、文档管理、执行力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指标要求。如培养方案应如何修订,首先要符合国家对专业、行业的标准,贴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大纲,其次要符合教学的规律,理论与实验、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先修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设置的特点,学时学分的确定,考试命题如何针对不同专业体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课程安排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优化教室资源,教学技术手段如何有效辅助课堂教学等,规范管理体系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

在新医科发展模式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这就必将促进学校的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工作的各环节。积极构建二级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二级学院的参与度,使各二级学院更清晰掌握学生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更清晰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另一方面是對全校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安排。教学工作涉及面广,作为教务处管理层面,部分工作的安排无法深入细化,这就需要二级学院的协同管理。可以深入教学各个环节,同时突出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做到点面有效结合。教学管理信息化让高校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有了前瞻性的规划,形成了长远性的宏观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实现了对高校人才的精准管理,调动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

2.2 构建个性化教学管理信息平台

信息化已经是如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任何事物只要是违背时代发展的都终将遭受淘汰。医科院校尤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运行中如授课教师为临床医生,常常要兼顾教学和临床的双重工作,学生需要见习、实习,如何处理好实验分组,理论和见习的有效衔接,这都需要在教学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且符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教务管理平台中设计了相关工作职能的板块,包括教学运行、学籍管理、考务、实习管理等板块,在每个板块中进行个性化功能的设置。通过平台的建立,对全校数据、资源进行了统筹管理。综合考虑基础阶段与临床阶段课程的衔接问题,做好桥梁课程的承接作用,在系统平台中利用信息化的数据分析,合理对选课学生进行分组,如体育课程的小项目的选择,英语课程的初级、高阶的难度设置,临床试验的项目设置,体格检查实验中,区分男女的分组等,这些个性化的设置大大减轻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管理操作难度,在信息化平台不断优化过程中,使管理更简便、易操作,让老师们才从繁杂的流程化操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潜心研究教学。

首先,解决了各部门间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以往教育研究工作主要基于工作经验、常规运行的思维理念,对于教育的目的、发生机理,最后收到的教学效果等缺乏数据的支撑和科学的解释,来源于经验的归纳和教学总结无法对进行精准施策。进而对后续工作的指导作用甚微。现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达到了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这就解决了基础数据偏差的问题,建立了良好的基本数据库,通过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可以系统就可以获得实时的准确数据。

其次,信息化的高效带来的便捷,教师、学生同步教学的信息,如课表、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等内容。大大减少人员的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广大师生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就可以解决问题。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即可完成申请审批的流程,如调课申请、教室借用、排考申请、成绩登记、毕业论文审核、实验项目的审核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推动教学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现代化与科学化发展。

此外大大增加了教学数据规范性。通过严格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有效采集数据,建立标准体系,减少因数据迁移、采集、传输、使用处理中带来的偏差。同时构建共享数据资源库,全方位掌握教学运行的数据,并进行动态的监测,形成数据拓扑图,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规范数据收集使用范圍,优先通过共享获取数据,避免重复采集,大大减轻工作量。

2.3 信息化安全化管理

教学管理中涉及的业务范围比较广,在基础数据框架构建时,会有大量的老师、学生、学校等相关敏感信息数据,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个人信息等,这些数据如果不进行安全化的管理,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数据处理中,首先是依托学校统一的安全登录平台,进行统一路径的入口管理,其次登录等信息由计算机信息中心统筹管理,对于外在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报警,及时阻断。其次在业务系统处理上进行物理隔离,只能关联到该业务的相关数据,包括导出的数据,也将会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过滤,确有需要导出敏感信息的管理人员,一律需要备案,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此外还对系统的数据库模块进行加密三级管理,层层把关,避免信息的外泄。最后就是做好日常维护,教学管理的日常信息量较大,且处于实时变化中,需做好每日数据的存档,保存好原始数据,做好日监测工作,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

2.4 信息化数据管理的变革,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广泛应用,让教学运行部门通过数据挖掘的技术

采集到更多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对关键词、高频词等进行计算分析,大大提高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师生关注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应对解决方案。由于实体连接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学校的建设、5G+教室、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基础上,将云计算与大数据充分结合,将信息化融入教学管理思维中,对繁杂的教学运行数据进行有效快速的分析,深挖数据背后反映的教学运行的含义,找出其反馈的价值,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信息素养是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系统应用层应逐步涵盖所有教学业务处理系统,比如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教学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等。构建面向服务式的模式管理,先从海量数据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再对筛选的信息进一步分析,生成拓扑图等数据图,将枯燥的数据用图像的方式进行呈现,可更直观地将结果展示给使用者,为学校管理、教师授课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利用云计算,对海量数据做好基础保障,包括数据的储存、备份、安全有效的传输、实时共享等。再将内部数据进行集中化和规模化处理,管理人员通常可以利用关键词查询,支持正排、倒排索引,模糊检索,精准定位等,满足数据数量急剧的增多,支持各种的报表的填报。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改变传统的人为填报中的误差,解决时效性的问题,解决数据内容冗杂反复带给工作人员工作的压力。通过数据库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量化处理,从数据信息中挖掘出关联性的信息,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课程教学信息、教室使用信息、学生成绩分布、学生综合性评价、课堂完成情况、临床实践基地基本状态统计等。利用信息化数据的管理,将学校建设充分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既是顺应新时代高校快速发展和教育科学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也是高校不断提升综合教学质量与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信息化的管理将带给学校更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通过对大数据信息化的处理、教学资源的实时同步、数据共享,更有效的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是为教学质量的提供更有效保障。通过实时数据的掌握,及时了解教学课堂运行、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及时将获取的数据信息反馈给授课教师,构建了一个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正反馈体系。通过体系的构建,对教学的方法、课堂运行等进行及时的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立严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课程的管理、课堂的运行进行双向的监督,加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都存在质的改变。信息化教学管理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电脑端延展至手机端,为移动客户端提供支持,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教学的运行情况,当一些紧急状况发生时,能很好的进行应对,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数据的分析,及时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信息化的管理、数据挖掘分析、资源共享、安全保障等,各环节的联动协同,为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发挥着越来越清晰的作用。也成为新时代下,医科院校教学运行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李从德.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J].教育与培训,2021,(06): 8991.

[2]刘大勇.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J].大学语文,2022,20(43):9295.

[3]姜燕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J].科教文汇,2020(36):78.

[4]戴锦阳.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J].公共管理,2022(8):7981.

[5]王亚平,程亚伟.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提高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17218.

[6]戴锦阳.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J].公共管理,2022(8):7981.

[7]李蒂莲.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管理方法创新机制研究[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2(3):96100.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大数据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