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模式应用于门诊管理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2023-12-11 02:37:16曾慧韵郑晓娜黄金霞黄展丽甘旭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挂号医疗研究组

曾慧韵, 郑晓娜, 黄金霞, 黄展丽, 甘旭平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4G、 5G 技术的推广,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医疗系统众多的组成部分中, 门诊部是最早应用互联网的部门之一。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在门诊挂号、 划价收款、 接收检查结果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对于就诊患者而言, 可明显缩短其排队挂号、 候诊检查时间; 对于医院门诊而言, 可明显加强其对就诊患者的管理,使整个门诊部能够高效、 有序地运作[1]。 但医院需要面向全社会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服务, 而临床实践中 “互联网+医疗” 的门诊管理模式在老年患者中的推广难度较大, 与老年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 接受能力较差、 学习能力不足、 对新鲜事物有逃避情绪等因素有关[2-3]。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门诊管理中应用 “互联网+医疗” 模式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8 月于我院门诊就医的老年患者600 例, 根据就医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 (425 例)与对照组 (175 例)。 研究组男221 例, 女204 例; 年龄60 ~74 岁, 平均年龄 (67.62 ± 2.39 岁); 科室分布: 心内科112例, 中医科72 例, 内分泌科40 例, 外科78 例, 消化科35例, 代谢病门诊88 例。 对照组男88 例, 女87 例; 年龄62 ~71 岁, 平均年龄 (66.13 ± 2.78 岁); 心内科24 例, 中医科50份, 内分泌科21 例, 外科30 例, 消化科17 例, 代谢病门诊33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设计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在患者就医时邀请其进行填写。 调查问卷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①就医模式的现状调查。 问题设置包括: 您此次就医的预约挂号方式? 您是否使用过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 是经常使用还是交叉使用? 是自己独立操作还是家人帮忙? 最常用的模块有哪些? 哪些因素会影响您使用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 若有人指导, 您是否愿意使用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 ②就医模式满意度评价。 患者对其选择的就医模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包括挂号、 就诊、 缴费、 获取检查报告、 就诊流程及取药方式6 个维度, 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该项服务满意度越高。 b.设计 《自我能力评分量表》, 在患者就医时邀请其进行填写, 内容包括对智能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自身学习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的自我能力评分三项, 每项均采取5 级评分法 (1 ~5 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能力越好。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与自我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就医模式 本研究中有425 例 (70.83%) 患者采取 “互联网+医疗” 模式, 175 例 (29.17%) 患者采取传统模式,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8.333, P <0.05), 表明多数老年患者倾向采取互联网+医疗就医模式。

2.2 就医满意度研究组对挂号、 就诊、 缴费、 获取检查报告、就诊流程及取药方式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就医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的就医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取药方式研究组 425 88.68±5.13 89.69±5.36 89.12±5.28 90.57±5.47 91.23±5.69 89.76±5.47对照组 175 82.13±6.96 81.03±6.82 80.23±6.71 82.16±6.52 81.26±6.63 80.30±6.10 t 18.556 24.455 25.504 24.205 27.952 28.2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挂号 就诊 缴费 获取检查报告就诊流程

2.3 自我能力评分研究组对智能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自身学习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的自我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自我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自我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对智能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自身学习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研究组 425 2.25±0.35 2.61±0.98 2.59±0.47对照组 175 1.38±0.21 1.28±0.17 1.17±0.28 t 30.679 17.835 37.323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以往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选择传统就医模式, 即采用门诊挂号窗口进行挂号或电话预约挂号, 无法独立使用院内设置的院内自助挂号系统、 无法利用线上预约挂号系统进行挂号。 而本研究中老年患者使用 “互联网+医疗” 服务项目最多为预约挂号。 就诊时, 老年患者使用 “互联网+医疗” 预约挂号后, 通过候诊时间的精准推送, 可使其清晰知悉自己的就诊时间, 节省候诊等待时间, 提高就诊效率, 改善就医体验。 研究[4-6]表明, 超过90%的老年患者表示, 通过 “互联网+医疗” 就能够完成挂号、 交款、 检查、 取报告等就医行为, 极大地减轻其对各种票据管理的压力。 另外, 老年患者可在手机上查询检验检查结果, 能够避免多次前往医院获取报告, 便利程度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70.83%的老年患者采取 “互联网+医疗”就医模式, 表明较多老年患者渴望更为便捷的就医体验。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研究组对挂号、 就诊、 缴费、 获取检查报告、就诊流程及取药方式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与张山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组对智能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自身学习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的自我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采取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的老年患者在对智能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自身学习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得分较高。 但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在5 分满分的前提下, 研究组自我能力评价各项评分均在2.5 分左右的中低水平, 提示虽然老年患者有学习和使用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的强烈意愿, 但对智能设备的学习使用能力、独立操作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在推广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过程中还需要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切实的操作指导, 与袁吉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医院应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差异, 增强 “互联网+医疗” 就医模式的宣传力度, 提高老年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 同时有针对性地向老年患者提供助老服务, 如设立长者关爱服务点, 设置专人指导老年患者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就医; 制作智能设备操作指导短视频或操作流程画册, 以更生动、 直接的方式指导老年患者使用方法; 加强 “互联网+医疗” 平台的适老化设计, 简化各项操作难度, 以提升老年患者的使用意愿, 助力老年患者跨越 “数字鸿沟”。

综上所述, 与传统模式相比, “互联网+医疗” 模式可提高老年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自我能力评分, 同时应增加对 “互联网+医疗” 模式的宣教, 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指导,有利于促进 “互联网+医疗” 模式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挂号医疗研究组
分析探讨自助挂号系统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文信息(2021年12期)2021-03-09 07:28:20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我会独自挂号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3:00:12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