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

2023-12-10 19:37:59徐红华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能动性新课程高中语文

徐红华

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相关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进一步指导意见和方向上的指引,这对教师个体和教育界整体而言都是重要的机遇和不小的挑战。

如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与传统文化教学并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效展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究性、实效性及适应性;充分利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实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语言文字理解与分析能力、古文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自我情感与观点的表达能力等,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精神文化素养;要求学生凸显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做到知学、乐学、好学、爱学,既能在教师设计的新型学习情境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也能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对所学事物拥有充分的认知和自我理解。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教育为本,以教学为纲,以学生为本,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深化优化教学思路,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

笔者从教多年,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教学设计落后,重教轻学,与时代脱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知识点细化、深化后就直接灌输给学生,在刻板的教条中强调死记硬背的重要性,不仅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深浅不一、知识点缺少巩固梳理等问题,与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寓教于学等原则严重脱轨。

教学方法固化,重形式轻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综合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部分教师以分数论“英雄”,将学生分为“优等生”“后进生”。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片面追求教学形式,忽视了至关重要的教学质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写作教学单一化,学生“不会”,老师“不知”。新课程改革前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公式化作文,经常根据枯燥的事例与给定的主题制定死板的结构和固定的逻辑,片面地让学生背素材、套模板,导致学生不会辩证地看问题,也不会灵活地结合时事热点抒发议论,作文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思考。这种老旧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短板、学生写不出优秀作文,不适应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应加以摒弃。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作业设计单一、千篇一律,重点难点混杂,学生“吃大锅饭”。毫无章法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事倍功半,而且非常不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理解起来则颇有难度。学生无法通过作业复习、巩固知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大受打击,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恶性循环,被动接受知识点,被动接受作业。学生缺少自主思考,久而久之便产生思维惰性,不关注老师所讲内容以外的东西,也不关注老师所布置作业以外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条分缕析、深入思考方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要求学生有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仅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而且要有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将来走上社会,投身特区和国家建设做好思想品德、学识修养、能力才干等多方面的储备。”法国教育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如此阐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对语文拥有浓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拥有对语文的自主探索精神与发现精神,做到求知与求学的辩证统一。

要求学生心理健康,有正确的三观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的关注重点,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阳光健康、积极乐观地生活。

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观念。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创新性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研究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观念。

就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联系实际,在大单元情境下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合理规划课时、教学与作业之外,教师还应联系实际,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创造大单元的情景教学环境,深入挖掘每个单元的关键词、情感教学与价值观导向。

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内容,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以情景教学为依托,多角度辩证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讲解、情感的分层诠释做到融史于教、融时代于学,让学生感受历史与人文、学习与思辨的魅力。

引导式教学,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式教学不同于刻板问答的旧教学模式,而是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出发,塑造学生德才兼备的人格修养,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热爱和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认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文言文的讲解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教育,从历史背景、文学背景出发,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优秀品质,感受作品的历史意义、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文本学习进一步思考人生、规划未来,找到个体的学习价值与学习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本质在于让他们体会生活的美好,感受学习的乐趣,追寻生命的价值。

读写一体化,丰富学生阅读写作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与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上应以鼓励式教学为先,放宽对阅读形式的要求,侧重于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对于自身与所学的思考与讨论。

阅读小说时,教师可以从人物形象着手,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哪个人物并说出原因;判断文章的写作手法时,以手法为讨论点,让学生思考不同手法的特点;讲解作文题目时,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何种开头结尾、框架结构会有更好的表达效果。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而非一味判断对错;激发学生理解、感悟正向的情感价值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写作和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中。阅读、写作、思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更能丰富学生写作练习的内涵。

创新作业设计,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创新作业设计有多种方式,这里简要介绍小组合作模式及分层作业设计模式。

小组合作模式即先将学生分组,然后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指导、总结。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即便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但长期坚持能让他们学有所得、受益匪浅。

分层作业设计模式指的是对于同一节课,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对于课堂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复习和例题,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对于课堂知识掌握得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读记重点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并适当放宽对习题数量的要求。尽管这一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作业批改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其教学效果和积极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做作业的自主能动性,有效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契合实际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深化对教学思路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导向,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教学中。

(责任编辑/李希萌)

猜你喜欢
能动性新课程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