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本文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探讨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内涵,以及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意义、现状、实施原则以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对于高中物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探索思维、科学思维和实验思维的基础途径。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转变教学思路,加深人文底蕴,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在引导下逐渐培养学生从物理的眼光看待问题、物理的思想分析问题以及物理的技能解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培养学生德育精神的过程中,推动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一、核心素养下信息化教学方式内涵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变化和向前发展的基础。它指的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并实现终身学习。在改革和创新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聚焦于思维、教育、品德、品质和责任意识,明确价值定位。通過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基础并确保他们能够运用丰富的文化积淀。同时,要深化思想、情感、道德和科学精神,并配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探索中能够调动自主性,并强调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实践探索中提高核心素质。
在以核心素养为教育指导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方式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以及技术性的指导模式,信息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相关知识点。它智能地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并在高速创新的教学过程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计算机设备、移动设备和新媒体设备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进行教育教学,并实现多元智能个性化的教学。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多媒体设备教学、在线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呈现出开放性、创新性、智能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将核心素养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打破教育僵局,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确保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思想品德修养和责任探索意识培养方面仍需引导。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引入信息化教育有利于突破教育的僵局,更新教学思想。借助多媒体、白板、PPT等电化教育模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削弱物理知识的难点,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将特殊的考察内容简化处理,使之更易于理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指导模式,整合物理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电源、电阻、力的相互作用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探究能力。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还有利于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提高互联网思维基础的同时,可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丰富指导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兴趣
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结合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裨益。首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明显,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准确地梳理和把握各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指导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点和转变解题思路,与传统的教学指导模式有所区别。这有利于借助新颖、多样和创新的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加深对物理学科的文化底蕴,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多元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其次,物理知识繁杂而零散,教师可以结合最新的教育标准选择信息化教学模式,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指导模式。通过实践的参与,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动能、机械能、磁场等知识点内在魅力的感受,并在自主研讨中掌握课程的价值,从而为构建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参与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三)有利于革新教学评价,培育智能化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方法在应用阶段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核心素养为背景,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智慧教育等常见模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以教为本”的模式转变为“以学为先”的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持续探索中夯实物理学习效果。尤其在高中阶段,物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通过在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基础上渗透信息化教学理念,可以逐渐平衡课前引导、课中交互和课后评价这三个阶段,加强物理教学的评价思维,完善评价模式,体现智能化、高效化和多元化的特点。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在针对性、面诊式的评价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智能化测评。这真正展现了信息化教学方法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现状
“互联网+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战略的集中表现,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德育教育。为了适应核心素养的渗透要求,教师在常规化教学模式中,注重从思想和理念上打破传统教学弊端,全面探究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素养,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并不容乐观。首先,部分高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基础和细节理解不足,仍然存在“唯学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等思想陈旧的固化观念。这导致他们对教师熟练掌握和应用多媒体信息化教育存在抵触情绪。此外,他们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内容的联系性理解不够,这样的思维固化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解题思维和实践探索能力受到阻碍,不利于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和实验创新思维的发展。
其次,信息技术指导模式在教学指导中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应用,但教师在尝试信息化教学模式后过度依赖,导致预习、备课、授课和测评等环节产生懈怠心理。沉浸式教学模式无法准确观察并发掘学生的物理优势,学生的物理积极性不足。信息化教学指导模式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强。如果教师不能加以控制,会导致信息技术与物理常规内容割裂的现象。
四、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优势
(一)扩展线下和线上多元模式的融合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物理文化底蕴、自我发展素养和个体实践解析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研究的重点。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先进的图文模式和视觉冲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物理思维和感官认知的交织与碰撞。
为了更好地展现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将线下传统模式和线上多元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实践创新中,教师弱化教学难度,切实提高教学的指导效果。同时,教师还梳理教学定位,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思维、转化思维和主体意识。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完整性对于学生直观、形象、快速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解题技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应该从物理教材出发,关注学生的综合水平,确保物理目标、内容、实验和评价的完整性。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思考和探索教学的重点,在分析中达到物理教学的预期。这将为强化物理信息化教学指导打下基础。其次,针对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还应主动分析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采用板书教学和视频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均衡发展。
(三)利用信息化视频实验分解指导教学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提供了教育载体,可以巩固物理思维和核心素养。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分析教学问题并坚持实践性指导原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索教学内容,观察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结合方式。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和分析,并结合信息化视频实验分解指导,进行反复实验验证,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指导的效果,展现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五、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核心素养内涵,探索物理信息化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针对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指导时应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形式和应用价值,并以此为指导背景深入挖掘物理信息化教学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物理知识结构,准确梳理当前物理课程的知识网格,并建立思维导图或概念图,以便于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研讨、分类和整理,真正体现物理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运动的描述》章节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引导,借助音乐、笑话或互动等形式来激活课堂的效果。教师应坚持将渗透德育教育作为前提,加强学生人文底蕴,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深层次地探究“质点、参考系、时间、位移”等知识点的概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最新的教学大纲,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二)营造浓厚教学氛围,线上线下创设多元情境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加速培养物理实践迁移和转化应用能力的基础。在教育指导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物理信息化教学中展现核心素养,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应用技巧,创设多元化的情境,以确保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物理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线上视频情境,选择一些精彩有趣且与高中生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其中,通过参与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魅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创设随机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在题库中随机选择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多元的思考和探索后,学生的物理问题解析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第三,教师还可以创设分层游戏情境,借助多样化的游戏方式打破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物理核心素养,掌握解题技巧,以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教师在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之前,需要详细了解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逐步确定如何选择多元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节时,教师可以事先梳理教学重点,根据各个小节的核心内容,通过视频情境和网络搜索,引导学生寻找与“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图片、视频解析,并配合相关问题,如“在实验中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有何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逐步攻克物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初步诊断学生对“匀变速”概念、条件和公式应用的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设计线上分层游戏活动,让学生实际研究小车速度、位移、时间以及自由落体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考和解题能力。
(三)归纳物理知识重点,打造可视化习题推理模式
物理是一门具有强启发性的学科,在应用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以核心素養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并通过习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线上资源指导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或下载教师的讲课视频,也可在名师指导模块中进行提问。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结合信息技术,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课件展示图等工具,为学生适应可视化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圆周运动》课程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线上教案,将“圆周运动的性质”、“向心力概念和公式应用条件”、“向心力加速度”等授课资源打包,并让学生下载预习。学生可以在预习时自主绘制知识结构图,梳理“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难点。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形式,展示相关的图像、动画或实验,以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转化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合作交流中提高实验效果
高中阶段可以看作是理科与文科的分水岭,许多学生的学科优势逐渐显现,这导致许多学生在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思维的形成与应用方面存在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为了缩减学生之间的物理学习差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化需求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物理学习数据上传至互联网专业软件,通过智能分析来设计难度不同的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组建交流小组,鼓励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完成阶段性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还应该设计实践性、开放性和思考性的作业,完善作业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以培养学生的物理科研精神和查漏补缺的能力。
以《电路及其应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学生可以注册账号并将涉及的主题如“电源、电流、电阻、电路”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上传到系统中,然后输入查询条件。系统会根据学生的条件和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合适难度的物理实验建议,比如“导体电阻的测量实验”“多用电表线路分析实验”“家庭串联并联电路模拟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物理实验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共享测评机制,收集各小组的物理作业,通过质量分析找到问题,并给出多元评价的指导建议,以多角度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六、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性知识、物体性质、动力特点等内容,并与其他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为了保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指导模式,并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幻灯片形式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指导模式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遵循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通过多元情境化的创设,解决教学应用中的限制性因素。可以利用案例引导、实验分析、小组合作和作业设计等具体模式,真正将信息化教学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深度衔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物理公式推理、归纳、分类、转化和迁移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同时,也要积极推动物理实践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刘宁 秦皇岛市第三中学
参 考 文 献
[1]杨乐天.高中物理电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21,23(23):209-210.
[2]王承琦,仁增央金,益西措姆,等.西藏昌都地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25+236.
[3]黄海涌,夏学顺.对高中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