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反复发作的影响

2023-12-10 10:22郭艳丽李颖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3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发作

郭艳丽 王 锦 李颖霞

1 郑州颐和医院消化内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属终生复发性疾病,且具有较高癌变概率。现阶段,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环境、遗传、免疫、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胃肠道内营养丰富、消化酶种类繁多,是细菌生长代谢的理想环境,肠道微生物可为宿主提供自身无法合成的化合物,对宿主免疫功能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宿主对共生细菌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由于共生细菌数量巨大,当胃肠道稳态发生变化时,仍然可能导致宿主发生病变。幽门螺杆菌(Hp)主要定植于胃内,与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可从粪便或肠黏膜中检测出Hp DNA[1]。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因素涉及免疫与肠道微生态,因此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受到高度关注。本研究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对疾病反复发作的影响,以期为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发作频率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1)溃疡性结肠炎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2)病程超过1年;(3)肝肾功能基本正常;(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4周接受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微生态制剂、铋制剂、柳氮磺吡啶治疗;(2)既往有Hp根除治疗史;(3)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5)合并溶血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合并真菌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嗜酸粒细胞性肠炎、肠结核;(7)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入院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平均每日排便次数、吸烟史[吸烟指数(每日吸类支数×吸烟年限)≥200视为有吸烟史]、饮酒史(女性平均每日饮酒量>20g,男性平均每日饮酒量>40g,且饮酒时间>5年视为有饮酒史)以及是否存在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随访1年,记录患者1年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发作次数。

1.2.2 Hp检测:入院24h内对患者进行Hp检测,嘱咐患者检查前禁食8h、禁水6h,检测前使用温水漱口,用20ml温水送服1粒尿素14C胶囊(上海欣科医药,国药准字H20000228),静坐15~20min,医务人员取出集气卡,指导患者用适当力度向卡内吹气,注意采集气体过程中应避免倒吸,当集气卡颜色出现变化时则表明采样成功,将集气卡插入YH04F幽门螺杆菌检测仪(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操作流程测定,明确Hp感染情况。

1.2.3 实验室指标检测:入院24h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离心速度为3 000r/min)20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仪器法检测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采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

2 结果

2.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情况 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Hp感染21例,占18.75%。

2.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感染组疾病发作次数少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平均每日排便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感染组血清CRP、IL-1、IL-6、TNF-α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Hp感染对疾病反复发作的影响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情况作为自变量并赋值(1=感染,0=未感染),将疾病发作次数作为因变量(连续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Hp感染对疾病反复发作的影响

2.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情况作为自变量并赋值(1=感染,0=未感染),将实验室指标(CRP、IL-1、IL-6、TNF-α)作为因变量(均为连续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与CRP、IL-1、IL-6、TNF-α水平密切相关(OR<1,P<0.05)。见表4。

表4 实验室指标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的关系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医疗水平进步,临床诊断水平提高,从而提升溃疡性结肠炎检出率;此外,人类所处环境更加清洁,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未知抗原的抵抗能力,由此引起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其发病率的增长[3]。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均较为稳定,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巨结肠或结肠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预后。现阶段,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通过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中细菌物种丰富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程度[4]。由此,推测人体肠道中微生物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发作存在一定关系。

人体为一个庞大的共生体,除肠道外,多个器官内均存在多种细菌,包括益生菌、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其中Hp属条件致病菌。Hp主要定植于胃窦,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Hp感染后T细胞和B细胞可特异性识别胃黏膜内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引起表面蛋白的免疫应答,还可与肠道中具有抗原相似的表面蛋白的其他细菌交叉反应。长期以来,Hp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癌的危险因素,但事实上仅有少数Hp感染患者会发生上述疾病。据统计,不足15%Hp感染患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疾病,不足1%的Hp感染患者会发生胃癌[5]。此外,在部分患者中,Hp感染还可能提供益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可通过免疫成分保护人体免受多种疾病侵袭[6]。本文中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情况发现,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Hp感染21例,占18.75%,低于肖一峰等[7]对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统计结果(46.81%);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Hp感染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未感染的患者,表明Hp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预防该症的发生,减少发作频次。分析其原因,Hp可促进肠系膜淋巴结生成Treg细胞,并下调Th17细胞水平,对肠黏膜Th17/Tregs与Th1/Th2细胞平衡产生一定调节作用,进而调控免疫机理,促使宿主免疫应答向免疫耐受方向转换,从而遏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Hp感染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的保护性因素。根据2015年日本京都Hp根除全球共识中观点,Hp感染患者均应接受Hp根除治疗[8]。然而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无症状Hp感染者众多,普查极为困难;且随耐药基因转变,耐药性也随之增加,Hp感染复发率居高不下。我国Hp感染处理共识中指出,针对消化性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患者强烈建议其进行Hp根除治疗,但对于胃肠道微生物群不稳定或不成熟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9]。由此可见,临床应谨慎对待Hp感染患者,尤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除非合并消化性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具有明确胃癌家族史,否则不应立即进行Hp根除治疗,以免增加疾病发作频率。

肠黏膜局部炎症反应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肠黏膜炎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抑制性炎性介质平衡紊乱,致使炎症呈慢性化表现,介导疾病反复发作。本文结果显示,感染组CRP、IL-1、IL-6、TNF-α水平低于未感染组,表明Hp感染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与CRP、IL-1、IL-6、TNF-α水平密切相关。Hp可诱导树突状细胞增殖,并参与树突状细胞重塑,促使其向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转化,而树突状细胞作为TH0细胞激活剂和强大抗原呈递细胞,在诱导TH0细胞分化、调节适应性免疫、呈递抗原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促进TH0细胞向Tregs分化,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降低IL-6水平;此外Tregs还可直接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10]。

综上所述,Hp感染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的保护性因素,Hp感染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发作频率更低,炎症反应较低,建议对于Hp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特定指证进行Hp根除治疗,尤其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谨慎进行Hp根除治疗。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发作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