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 艳
手艺巧妙是心思灵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幼儿处于身心发展初级阶段,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对他们心思灵敏意义重大,并且有促进他们综合发展的功能,有助于他们储备学习和生活经验。幼儿园和家长可立足于此,以“手”为主,开展幼小衔接准备工作。
梳洗穿衣,整理仪容仪表,通常是幼儿日常自理的第一步[1]。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自主整理仪表,养成“用小手整理自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管理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在幼儿园中,教师可采取示范教育手段。例如,在幼儿早间入园、整理衣物之前,教师可以先脱掉外套,示范叠、挂等不同整理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运用同样的方法将衣物整理妥帖。在幼儿园美工活动、种植活动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带领幼儿洗手,向幼儿示范“七步洗手法”,同时在洗手池附近张贴“七步洗手法”漫画,引导幼儿“用小手,洗小手”,养成良好的日常清洁习惯。
而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适当“放手”,避免“大包大揽”,要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搭配服装,盥洗,整理衣物,使幼儿学会“用小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中不断强化自理能力,能够为幼小衔接奠定基础[2]。
幼儿的探索与学习主要通过类型多变的物品展开,对此,模型玩具等越来越多物品开始被幼儿园使用,支持3~6 岁儿童的游戏化学习,同时为他们在物品收纳中培养自理能力创造了契机[3]。因此,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游戏活动,以不同的物品为线索。以大班角色游戏“小学”为例,教师可投放玩偶、建筑模型、角色服装等物品,引导大班幼儿想象小学生活,使幼儿将理想的小学生活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语言提示幼儿自己收纳游戏中使用的不同物品,如“虽然有些小朋友还是意犹未尽,但我们今天的角色游戏到这里就结束啦,一起来把这些物品收起来,下一次游戏还要用到它们呢!”在这样的提示中,幼儿将小手再一次用起来,整理散落在游戏场地的不同物品,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它们进行分类收纳,使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此外,游戏以“想象小学生活”为背景,能促进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感知,同样有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同样,家长在家庭中也应引导幼儿自己收纳玩具等物品,为幼儿准备收纳盒、收纳箱,在家庭游戏等活动结束后,监督他们将物品分类收纳。此外,家长还可以在每天早晚引导幼儿将需要带到幼儿园中的物品收纳在小书包中,培养幼儿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和能力,这对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也非常有利。
在幼小衔接中,饮食同样是关键。教师应培养幼儿自行用餐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不仅可以在幼儿园“吃饱饱,喝足足”,还能适应小学期间的用餐活动。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儿歌与游戏手段[4]。
第一,“用餐好习惯”三字歌。用餐习惯关系到幼儿自行用餐能力。教师可利用“用餐好习惯”三字歌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歌词如下:“进餐厅,守规矩,排好队,不拥挤,知谦让,讲礼仪;古有训,食不语,不喧哗,勿敲击,爱公物,惜粮食;知营养,不挑剔,接饭菜,双手取,思安全,慢步移;细咀嚼,慢咽食,剩饭菜,要入池,漱完口,洗餐具。”
教师可结合儿歌歌词讲解用餐习惯,如“排队进入餐厅”“进餐过程中不随意交流”“力所能及地清洗餐具”等。幼儿记住儿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用餐行为”,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为小学期间的用餐活动作好准备。
第二,“模拟餐厅”游戏。为强化大班幼儿自行用餐的能力,教师可引导他们自主设计“模拟餐厅”小游戏,鼓励他们在游戏中扮演厨师、店长、传菜员、顾客等角色,开展模拟用餐活动。在这样的游戏化活动中,幼儿会自行维护用餐秩序,制订餐厅用餐规范,实现幼儿园用餐活动与小学用餐活动的有效衔接。
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在家中培养幼儿的用餐习惯,减少幼儿在餐桌上的依赖行为,如“让家长帮忙夹菜”等,让幼儿学会独立用餐。
自觉维护身边环境是幼儿“会自理”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自理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教师还应引导幼儿“用小手”,自觉维护周围环境[5]。
例如,维护幼儿园班级环境,针对地面散落的纸片等杂物,教师与幼儿展开以下“目的性”对话:
师:咦?它怎么会在这里呀?我应该把它(它们)放到哪里呢?
幼:我知道,它应该在……
师:原来是这样啊,那你能帮老师将它放过去吗?真是太谢谢你了。
对话以“促进幼儿自主拾捡物品并放在适当位置”为目的,使幼儿“用小手维护环境”的行为更加自觉,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维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扩大自理范围,增强自理意识,主动保持班级环境的整洁,并将该习惯带到今后的小学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同样可应用此法。
名字是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会写自己的名字,是对幼儿最基本的书写要求,是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进行书写学习、向他人介绍自身姓名的前提,更是在“动小手”中衔接幼儿园学习活动与小学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教师应在幼儿园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动起小手,写下名字。
例如,教师可以立足语言区,开展“自我介绍”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采取口语交际方式进行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名字,再询问他们一些书写问题,使他们产生“写名字”兴趣:“你们会写自己和小伙伴的名字吗?你们想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把名字写下来吗?”然后,教师播放PPT,出示提前根据班级幼儿姓名制作的“写名字”动画,一边引导他们模仿动画进行书写,一边一对一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幼儿能够尝试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前书写技能,有效衔接小学写字学习活动。
值得强调的是,在此期间,教师还应向幼儿讲解、演示正确的握笔方法,不求写名字之美观,但求握笔姿势之正确,避免他们在写字的过程中出现歪头、低头等姿势,衔接小学阶段“书写姿势”学习活动。
幼儿园阅读活动是为小学阅读学习作准备的,是对幼儿学前阅读技能的培养。以“手”为主,幼儿园教师可以立足阅读,探寻幼小衔接的新途径。例如,在大班阅读区活动中,教师投放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阅读,不限制绘本阅读对象,使幼儿动动小手,主动翻开自己感兴趣的绘本。与此同时,教师观察他们翻阅绘本、翻看图书的行为,指导他们将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插图上,培养他们通过封面、扉页、插图获得重要信息的意识,及时纠正他们过度低头、损坏图书、乱涂乱画等行为,提醒他们与同伴分享、互动。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阅读同一本绘本,让他们看着插图说出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由此,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正确的阅读方法,习得良好学前阅读技能,有效衔接小学阅读学习活动。
小面积的描线、涂色、画线、涂鸦等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力量,也能培养幼儿绘画的技能,使幼儿在简单的动手涂画中提升艺术素养,同时衔接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因此,在幼小衔接准备工作中,教师可从“动手”开始,从“拿起画笔”切入。
例如,在“线条的旅行”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正反两面都贴有彩色画纸的画板、水彩笔、五彩绳,并展示“一笔画”范画,在富有变化的音乐背景下对幼儿进行“动小手”引导:
(1)小朋友们,把五彩绳挥舞起来吧!快看,它们像什么?(2)有一种画画方式叫“一笔画”。看,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幅“一笔画”,它有什么特点呢?(3)你们也想画一幅“一笔画”吗?快拿起水彩笔,在画板上画出线条有趣的旅行吧!
教师以“线条旅行”为背景,在使幼儿了解“线”与“一笔画”特点基础上,引导他们动动小手,画画线条,以“一笔”的要求锻炼他们绘画握笔与控制能力,能使他们在画画的积极状态下体验到快乐,增强了对美术及艺术的喜爱。由此可见,幼儿园“拿起画笔”活动的开展可以与小学美术、艺术学习活动有效衔接。
随着小学生活的开始,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包括小学中的新朋友、新老师,并且需要与他们沟通新的问题,以全面适应小学生活,这对他们基本沟通、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应在衔接学习的基础上,聚焦沟通层面,对幼儿小学交往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
“小手牵小手”,即幼儿园小朋友与小学大哥哥、大姐姐的“牵手”。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被小学大哥哥、大姐姐带领着走进小学校园,认识并了解小学生活,沟通“什么是小学”“小学生活是怎样的”“你喜欢小学生活吗”等信息,学会怎样与大哥哥大姐姐们进行沟通,认识新的好朋友,降低对小学的陌生感,从而可以推动幼小衔接。为此,在幼小衔接准备工作中,幼儿园可与当地小学建立合作,在儿童节开展“小学一日行,牵手交朋友”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应向幼儿说明“参观小学”活动内容与形式,提醒他们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小学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一年级、二年级小学生“手牵手”地带领幼儿参观学习,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角度向幼儿介绍小学生活,回答弟弟、妹妹提出的一些问题,向他们分享小学生活趣事。
“大手牵小手”,即教师“大手”、家长“大手”与幼儿“小手”的紧紧相牵。教师、家长可以在成人的角色背景下,更温和地鼓励幼儿说出关于小学的想法并耐心倾听,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提出有温度的解决办法,避免一味说教,使幼儿能够主动与成人进行交流,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一些幼儿在“大手牵小手”中表示:“我不想去小学,我会想念幼儿园的好朋友们。”“我担心我不熟悉小学,我会害怕。”“我能快一点去小学吗?我好期待!”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与家长可以采取“有温度”的方式进行回应,例如“小学也会有新的小伙伴呀,也许你也可以和幼儿园的好朋友去同一所小学呢”“我们不要着急哦,你现在还在幼儿园有别的事情要做呢。做完了就可以上小学啦”等。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有利于幼儿从幼儿园生活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
心灵手巧,手巧心灵。让孩子们动起手来,用一双巧手探索生活,体验学习,培养他们美好的心灵,启迪他们成长的智慧,是当下幼小衔接的有效准备工作,能够让幼儿的小学生活与幼儿园时光无缝衔接。家长与教师应“从手开始”,牵紧幼儿的小手,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动动小手,用用脑瓜,参与丰富的动手操作、自理活动,促进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