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丽
情景创设指的是根据特定目标统筹利用育人资源创设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多样性学习实践情景的教育手段。学生在情景中能优化学习体验,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然而,有些教师创设理念陈旧,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景创设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景创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情景创设是一种教学手段,为了使教师能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做到教学同步,教师需依托阅读内容创设情景,把教材看作教学同步的抓手,确保学生能高效阅读并提升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升国旗》阅读教学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升国旗的情景,指引学生学习与模仿在天安门升国旗的军人,感受升国旗的肃穆与庄严,助力学生在升国旗情景中迸发爱国热情,这利于学生用饱满的感情朗读课文,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再例如,教师在进行《明天要远足》的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平时和家长出去玩之前是什么样的心情,其目的是依托阅读内容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能互相启发,共同织就一张记忆之网。这利于打造回忆情景,使学生真切体会到要远足的复杂心情。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阅读课文并解析句子,如“翻过来,翻过去……才天亮呢?”等,鼓励学生将自己曾有过的感受与阅读内容关联在一起,基于感性认知说一说为何小朋友睡不着,继而达到基于问答情景完成阅读理解教学任务的目的[1]。
新课标鞭策教师革新教法,并将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视为教法创新实践的一大动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将助力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视为教学要点,有效创设情景,确保学生能在情景中爱学习,有收获。例如,教师在进行《静夜思》的阅读教学时,可创设古诗改写情景,指引学生根据诗文的意境及主旨将古诗内容转化为白话文,同时将古诗改写情景视为学生跨越时空与李白对话的渠道,助力学生初步萌生读者意识。这还利于学生增强语言组织能力、想象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再例如,教师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阅读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创设合作表演情景,鼓励学生给自己的角色设计更多符合情景且生动有趣、有逻辑的台词,各组成员还可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角色,延长小蝌蚪找妈妈这段历程。其中,学生合作表演、故事扩展、趣增台词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表现力、口语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过程。
自“双减”政策施行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就在积极探索构建减负增效型课堂的新出路。教师创设情景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减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负担的作用。基于此,教师要在构建减负增效型阅读课堂的前提下有效创设情景。例如,教师在进行《黄山奇石》的阅读教学时可创设游戏情景,组织学生玩“看图猜山名”的游戏。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准备5 ~10 张与黄山奇石有关的照片,而后逐一展示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并猜测照片中石头的名字,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在学生猜测的结果不统一时,教师需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致力于创设民主、开放的育人情景,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游戏情景中全情投入并感到轻松愉悦,强化其语用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核心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情景不仅能减轻学生的求知压力,还能有效导出阅读内容,为教师高效组织学生阅读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教师创设能被学生接受的情景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在情景中勤思善问,才能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因为生活情景对于学生来讲更利于增强共鸣,所以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为学生高效阅读、深度思考给予支持。例如,教师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阅读教学时,可从风、水、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一角度切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小雨落在屋顶的声音、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鼓励学生用比喻句描述这些声音。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时间,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个人感受、之前所说所想的比喻句、课文中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类比、总结、归纳、质疑等高阶思维的支撑下深度阅读体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发现自然之声的魅力,继而萌生热爱自然这一积极情感,实现人文教育、阅读教学高度融合的目标,这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更有意义[2]。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始前规设育人方案,将情景创设视为该方案的一部分,同时说明情景创设目标、方式等内容,确保阅读教学事半功倍,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对预设情景不感兴趣的情况,这就会降低情景创设的有效性。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师要在情景创设时推行灵活性原则,确保阅读教学中的情景更具灵动性及高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阅读教学时,发现学生很难想象得出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他们认为大海就是蓝色的,不理解西沙群岛的大海为何会五光十色。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质疑前提下调整预设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支撑创设实验情景,准备一个盆,盆内注入混有淡蓝色颜料的水,而后在盆的底部铺上沙子及石子,注意铺的高度应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放入一些用彩纸制成的小鱼及珊瑚礁,将盆放在阳光下并指引学生再次观察盆内水的颜色,学生会发现此时的水不只有蓝色这一种颜色。教师用木棒搅动水面,五光十色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了。在做完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教师创设实验情景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的积极性,还能助力学生文本细读,继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育并举理念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加强智育的同时融入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全方位成长。为了使创设的情景对学生学习成长更有意义,教师要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实施五育并举理念。例如,教师在进行《蝙蝠和雷达》的阅读教学时,可指引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借鉴文中的三次实验基于仿生学创设发明创造方案,使学生能从生物中获取更多创新灵感。学生读课文并设计发明创造方案的过程,就是教师创设读写结合情景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用能力、写作能力的过程,学生根据发明创造方案创制模型的过程,就是基于知行合一创设实践情景的过程。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乃至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国家致力于通过创新谋求发展。教师引领学生读课文并从中获取创新实践灵感可有效加强德育,引导学生肩负时代创新使命及民族复兴使命。同时,学生在创制模型时无法一蹴而就,还要在反复的裁剪、拼贴中不断改进设计方案,这利于学生磨砺意志,能在劳动中产生成就感,懂得劳动最伟大的道理,进而实现德育、劳育并举的情景创设目标。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多角度创设情景并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情景中学习成长。例如,教师在进行《四时田园杂兴》的阅读教学时,可推行“情景创设+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朗读诗文时播放抒情的民族音乐,其目的是创设恬静的情景,助力学生放松心情并进入古诗意境,体悟诗文中的田园风情,似乎在音符描绘的画卷中能够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及孩童种瓜的稚嫩模样。在学生初步完成朗读任务后,教师还可使用信息技术将与本诗有关的图画展示在电子白板上,鼓励学生将诗句与对应的图片关联在一起,结合图片说一说诗文的主要内容,继而在创设信息化教育情景的基础上降低学生解析诗文的难度。教师亦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农民耕种的小视频,使学生能在多模态情景中对耕田、织布等活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可增强诗文意境的直观性与感染力,达到基于“情景创设+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高效育人的目的[3]。
在课后服务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创设情景有别于课堂上的情景,课后服务中的情景应具有主题性、拓展性及趣味性,其目的是围绕主题高效选用情景创设所需资源,将这些资源视为拓宽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闻的有力条件,同时在情景中引入趣味因子,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环节能减轻学习压力并提升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在完成“怎样表演课本剧”的教学任务后,可在课后服务环节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爱丽丝梦游奇境记》《海底两万里》等著作的选段,创设群文阅读情景,在此基础上以“合作创演课本剧”为主题,指引各组成员读文章、编剧本、分角色,一方面指引学生在诠释角色与塑造角色的前提下细读文本,另一方面在完善表演情景的过程中创新争优,使学生能在主题式表演情景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表现力等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定的主题将直接影响情景创设效果及课后服务效果。基于此,教师要增强主题的知识性、趣味性、多变性,使学生对课后服务环节的阅读活动充满期待,为提高小学语文主题式情景创设质量给予支持[4]。
首先,教师要深入解析学情,根据学生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学习成长需求等因素创设情景,坚持情景创设育人为本。其次,教师要注重家校共育,使有趣的情景能依托阅读理解类作业引入家庭。例如,教师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的阅读教学时,可让学生预习课文,在家里与家长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同时,家长可协助学生搜集整理一些与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史料,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通过拓展性阅读深入解析课文能深刻体会革命精神,能使学生在趣味朗读情景、信息化拓展性学习情景中高效完成阅读理解类作业,这对学生传承革命精神有益。最后,教师要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完善育人体系。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战争博物馆,在展馆营造的历史情景中助力学生深入解析《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等内含红色文化的课文,使学生能将馆员的讲解、文物及文献资料视为阅读理解的有力条件,这既可减轻学生课文阅读解析压力,又能助力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景利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升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要依托阅读内容创设情景,以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情景,在课上推行生活化原则、灵活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五育并举理念,推行“情景创设+”教学模式,在课后服务环节创设主题式情景,基于情景创设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