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Moodle 平台下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分析

2023-12-08 13:51:52郭晶晶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郭晶晶

(如皋市安定小学,江苏 南通 226500)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动力与资源,让课堂教学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师生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频率也随之提升,利于师生间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Moodle 平台介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课堂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促进课堂品质优化。但是,结合现有的Moodle 平台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地方仍有待改进。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Moodle 平台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分析

Moodle 平台是一个功能强大、结合教育学原理设计出来的课程管理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有的资源信息,去创建一门更为完善的网络课程,课程中的内容能够被重复利用起来,也支持重复使用,且教师与学生均可以共同参与到课程的全程设计之中。[1]对于小学生而言,Moodle平台为其创造了一个活跃的社区平台,实时在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新的学习观点,以此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量进一步提升。[2]此外,教师可以利用Moodle 平台构建起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课堂面授”“网上学习”“第二课堂”来实现三个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利用Moodle 平台将信息技术课程做无缝衔接教学处理,具体详见图1 所示。

图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Moodle 平台下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Moodle平台下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分析

(一)教师准备阶段——教学设计微课

身为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工作内容,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升以及学习兴趣高低形成直接性的影响。[3]因此,教师在做微课开发前的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设计教学目标及内容。例如: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结合该课程内容,制作出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微课,随后将设计完成的微课及相关素材,统一上传至Moodle 平台之上。其间,须结合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出三个层次,主要为易、中、难三个层次,用来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创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的练习条件。[4]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时,应该提前预设出学生需要观看的微课视频,包括预设出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直接上传到Moodle 平台之上,那么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时,就可以登录Moodle 平台去自主查阅解决办法,提升问题解决效率的同时,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前准备阶段——自主构建教学

学生利用Moodle 平台学习时,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快速掌握各类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并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技巧。课堂上,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学习状况,自由暂停或是回放微课视频,对于疑问之处反复练习。在教师规定的微课自主学习时间限制点之前,学生可以在Moodle 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将任务完成结果统一提交至Moodle 平台上,教师可以在后台下载学生提交的学习任务,自动完成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统计工作,并将审阅完毕的任务再次反馈给学生。[5]结合教师提前准备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在学习遇到疑问或是不懂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在Moodle 平台中搜索教师预设的问题解答方案。学生在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还可以通过Moodle 平台以线上实时沟通的方式,向教师在线求助,也可以在线上学习小组之内相互讨论,但无论组内讨论还是师生在线沟通,Moodle 平台都会统一记录下来,用于后续的复习巩固。

(三)课中教学阶段——合作学习展示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外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将以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统一提交出来,在小组内做统一的讨论和分析,并以集思广益的方式找寻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当教师将问题整理完毕之后,需要让学生借助小组学习的方式,在Moodle 平台内展开实时在线模式的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以此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解决办法与方案。其间,当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讨论出更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予点拨和指引,对于一些必要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对一指导的方式,进一步培育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各类问题均解决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个全新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更高难度的问题。找出新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各小组需要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将研究成果展示,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起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环节,让不同的信息技术学习与探究主题,均能够有一个或是多个优秀作品上榜,借以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设置适宜的课堂小测试,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自己课堂上所学知识。

(四)第二课堂阶段——拓展提升

本次研究中,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于每周二、周四的下午时间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此时计算机实验室将会面向所有兴趣浓厚、能力突出的学生全面开放。面对教师布置的一系列信息技术进阶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Moodle 平台上结合个人的实际学习情况,去挑战难度更高的操作技巧,以完成进阶任务的形式,将所学习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并在挑战自我中,做到知识学习的举一反三。

三、实验案例分析

(一)实验目标

本次实验案例研究中,将根据对照分析法来展开,案例研究的目标就是结合Moodle 平台来展开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进一步围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方面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展开分析。

(二)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案例中,选择的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作为对照班,二班作为实验班。实验研究工作开始之前,教师先行调查学生的学习条件及认知基础,并对比得出,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学生并未存在较大的差异,代表实验案例研究展开具有意义。

(三)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Moodle 平台属于开源平台,由学校统一的服务器提供部署条件。教师在实验中制作出的教学课件、视频、PPT 以及教学任务清单等多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各项知识的主要教学资源。与教师所准备的教学资源相比较,Moodle 平台所设模块包括微课资源库、交流园地、课前任务栏、课堂测试以及第二课堂园地等。

(四)实验步骤

1.教师准备

实验研究中,对照组一班教学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实验组二班应用基于Moodle 平台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组教学中,教师充分结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的课本内容,创建了更契合本班学生学习需求的微课资源库模块,微课录制以“CamtasiaStudio+PPT”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为二班学生提供每一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素材。随后,教师需要分析班级内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出更加详细的电子导学案,融合教材给出的步骤提示,制作出更完美的微课视频,总结出更加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料,将所有的准备成果,均统一上传至Moodle 平台之上,供学生下载和学习。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应注意,所有的教学视频时长,都应该把控在5~10 分钟,结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点所在,制作出生动、形象,并与生活实际相贴合的微课教学视频,以便学生能够抓住学习要点,快速上手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美化调查图表”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提前制作出如下四节微课内容:

①改变图表选项;

②修饰表格;

③改变图表区格式;

④添加表格标题。

通过让学生预习上述四节微课内容,让其选择性地完成教师设计的易、中、难三个不同层级学习任务,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先在Moodle 平台上自主学习由教师上传的微课及导入性学习任务,并借助素材的搜集、整理、利用等环节,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在交流园的模块中表述出来,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强化学习意识,锻炼小组协作学习能力。在此阶段,教师应将所有组别的讨论情况记录下来,待学生将Moodle 平台上传的视频观看完毕并完成对应难度的作业后,教师可结合之前记录的讨论情况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做综合衡量和评价,及时调整后续基于Moodle 平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安排。

例如: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旅游城市的平均温度”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安排学生观看上传到Moodle 平台的“自动填充表格数据”的微课视频内容,理解透彻之后,应该立即借助电脑、平板等智能设备,来选择一项难易程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加以验证,而操作期间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则可以统计收集起来,等待后续在线下课堂后,做集中讨论或学习。

3.课中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阶段所遇到的难题整理出来,并完成小组讨论之后,为了更好地点拨学生,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的实际案例,去设计一项任务,指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小组之内做出明确的分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在展示的环节,将本组所做的作品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由其他组成员及教师共同给予点评,找出优点加以鼓励,总结不足进行改进。

例如:教师应用Moodle 平台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设置出“信息技术”五年级考试题库。题库中,需要包括填空、判断、选择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课程结束后的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完成对应的习题内容,并在Moodle 平台上提交保存。平台教师端可以接收并显示出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测评结果,而根据此结果,教师就能充分了解学生在后台的具体学习情况,并结合学习状况,实时反馈出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设计“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这一节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应用排序、筛选等任务布置出填空、判断及选择题目,而学生在平台上的所有操作,教师端均可查看到,并随时结合学生做题时的反馈意见做出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及操作技巧。

4.第二课堂

研究中所开展的每周两次的第二课堂课程,教师设计了“制作‘本地风情游’ 多媒体作品”这一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在第二课堂上,制作出一项比课本任务更复杂的“环游中国”多媒体作品。很多学生均积极且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挑战任务中,在Moodle 平台支持下,小组之间独立完成讨论、研究、实践过程,在遇到难题直接借助Moodle 平台实时在线沟通,或向教师求助。整个挑战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均在其中收获了满满的学习经验,同时也提升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经过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成效的整体分析显示,实验班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效明显更理想,代表着Moodle 平台支持下的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更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将Moodle 平台引入课堂教学中十分有必要。首先,教师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尤其需要做好微课的设计工作。其次,在课前准备时期,教师应该重点做好微课设计工作,以此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条件。最后,在课中教学以及第二课堂教学管控方面,也应该充分结合Moodle 平台,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最终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