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2023-12-08 13:51:52张冲孙妍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圆台圆柱作业

张冲 孙妍

(长春力旺实验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双减”不断推进,作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明确提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1]高质量的单元作业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自然章节或重组章节为单元,围绕单元主题选择学习材料,进行整体设计的结构化作业体系。

一、围绕目标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我们构建了围绕“一个核心”的单元作业设计原则,即坚持素养本位,凸显育人功能;综合考查“四基”“四能”,力求实现作业的结构系统性、题目层次性、时间合理性、内容丰富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路径包括:前期准备、开发设计、作业实施及评价修改四个阶段。

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作业目标。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参考课标要求及学情区分出不同学习水平,对作业内容依据各层级学生水平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重组,从而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的单元作业设置。随后组织实施单元作业,包括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等。以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学为例,单元作业目标完成与否需要对照单元作业评价表进行全面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完善作业设计[2],从而形成整个单元的闭环评价,见表1。

表1 单元作业评价表

二、凸显实践性的长线浸润作业——以“购物”单元为例

尝试探索改变传统的作业形态,设计促进学生活动和体验的长周期作业是必要的。这里更强调基于真实情境,嵌套明确主题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与环境入手,关注需要长周期推进的任务所具有的阶段性和可操作性[3],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开展有效合作。

在递进型的“认识人民币”主题长线浸润作业中,可通过前期浸润任务驱动、中期浸润主题探究、协同浸润及后期浸润戏剧创编,掌握人民币的应用。前期,我们布置“钱币探究家”项目作业,了解货币的发展史,让学生在假期长时间学习中不断深化认知。返校后,班级及学校均开设数学超市继续浸润,积累购物经验。中期,以“学会经营”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学生在真实的买卖、竞拍等活动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运算能力和数感的同时,提高财商。“协同浸润”主要从家校协作浸润、校内浸润、班级浸润三个维度开展。在生活中持续地“未学先用、边用边学”,习得购物能力,学会简单记账、统计,积累生活经验,感受学习人民币的使用价值,见表2。

表2 “认识人民币”主题长线浸润作业表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将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完成数学戏剧创编作业——“狐狸的棒棒糖店”,将人民币认识与应用融入戏剧,涵盖打折优惠等现实营销方式,拓展学习广度,为后续学习小数、百分数埋下一粒种子。戏剧表演本身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表达能力,见表3。

表3 《狐狸的棒棒糖店》 戏剧创编长线浸润作业表

三、创设学科融合化的主题作业——以“时、分、秒”单元为例

“时、分、秒”是常见的量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将其划归为“综合与实践”领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现实情境进行创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同样是作业设计的应有之义。量感需要持续性体验与培养,除了传统的纸笔评价外,本单元可以尝试设计以“时间在哪里”为主题的实践作业,下设不同的子活动,层层递进。

主题作业一:情有独“钟”。让学生动手设计独一无二的钟表,加强学生对钟面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时、分、秒之间关系的理解。

主题作业二:与时间赛跑。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对时间的量感。学生可以挑战1 秒钟、1分钟、1 小时的时段内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用视频记录体验“1 分钟有多长”的过程,形式多样,亲身感受时间的长短。

主题作业三:绘制《我的一天》 数学连环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假期一天的时间分配,培养合理规划时间的好习惯,懂得珍惜时间。“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学生要借助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及绘画等技能,呈现生活中的场景、故事、数量关系等,并通过介绍自己的数学连环画和听他人介绍等具体的活动,练习数学化的表达与交流”。[4]

四、延续课堂教学思想方法的探究作业——以“圆柱与圆锥”单元为例

迁移运用对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学习的过程,正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认知建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越清晰,迁移调用的过程越顺畅。在作业设计中同样需要关注新旧知识间的承接,并设法帮学生架设能够缩短新旧知识间距离的“梯子”,启发学生利用旧知获得新知的潜能,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架桥铺路。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作业中,设置关于三棱柱、四棱柱的侧面积求解问题,它们都可以像求圆柱的侧面积一样用“底面周长×高”计算吗? 在“圆柱的体积”课时作业中,延续追问三棱柱、四棱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吗?在这个过程中顺应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获得普适性结论,凸显数学学习的系统特性。

受过往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常常各异,内化吸收效率不同,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差异性资源”。伴随着学生间的交流、倾听、探讨与合作,思维火花得以碰撞,个体的思维智慧得以发挥并为群体共享,进而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然而事实上,课堂时间有限,经常有教师困惑:“我们想探究但是没有时间,怎么办?”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不妨利用课后作业来延续课堂的思维碰撞,甚至可以留给学生值得长时段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复习巩固本单元的数学思维方法时,设计策略迁移性的评估作业——探究圆台。“关于圆台你打算怎样研究?”“通过研究,你能得到哪些新认识和新猜想?”在课上,教师已经引导学生经历了圆柱与圆锥的猜想、体积公式的推导、验证等,学生基于已经掌握的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遵循其研究路径探究圆台是否已经水到渠成了呢? 讲桌上最常见到的粉笔,其形状不是圆柱而是圆台,又如桶装方便面的面桶、台灯的灯罩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要设计成圆台形状,而非圆柱呢?”这样的开放性探究作业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真正实现了用数学眼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双减”背景下,以“单元作业设计”为切入口,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切实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力求作业减负增效势在必行。优质作业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坚实保障,只有各环节有机联系、环环相扣,才能真正减负提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圆台圆柱作业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快来写作业
1.1.3圆柱、圆锥、圆台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机身共形圆台阵结构对地杂波谱特性影响分析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十二生肖圆台
浙江林业(2015年6期)2015-02-24 06:05:50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1:56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