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 双管齐下
——探究高考推断理解题的解题策略

2023-12-08 09:52彭亚楠邹筱菡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3年5期
关键词:意图选项原文

彭亚楠 邹筱菡

(1.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 2.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随着高中阶段新课标的提出和高考改革力度的深入,当下的英语考试越来越脱离机械性、重复性的识记,而转入对语言能力的考查。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修订的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不同层级的要求。其中,新课标对“辨识语篇的整体结构和文体,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推断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推断语篇结构的合理性和语篇主要观点与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技能,都予以了重点强调。因此,这样的要求体现在高考试卷中,就以“推断理解题”为考查形式,具有相当的比重,也往往成为一轮复习中,一线师生备考的难点和重点。

一、近三年来的推断理解题的考查形式和考查特点

推断理解题是依据原文的主题意义和语境内容,要求考生能根据文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适度的逻辑推断,能推断文章的隐含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判断文体特征,能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推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不同于细节理解题在思维层次上要求学生能“辨识”出对应的信息,推断理解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因而,推断理解题的难度更高。笔者对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中出现过的推断理解题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21—2023 年高考卷推断理解题的考查频率

表2 2021—2023 年高考卷推断理解题各个题型的考查频率

表3 常见的文体和写作意图的词汇积累

表4 描述情感态度的形容词示例

而按照推断理解题的三大类别“推断隐含含义”“推测文章出处或写作意图”“推断观点态度”进行进一步的划分,笔者总结出了近三年的不同类型的推断理解题的考查频率。

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推断理解题的出题频率逐年增加。该类型的题多从高考阅读理解的B 篇开始,在C 篇和D 篇的考查比重尤其高。而在三个子类型中,大多数推断理解题的出题要点仍然集中在“推断隐含含义”,着眼于文章总体文体结构的“推测文章出处或写作意图”和考查作者言外之意的“推断观点态度”等相对较少。但通过分析2023 年的四套高考真题,笔者发现,推断理解题以“推测文章出处或写作意图”和“推断观点态度”角度来出题的时候,有一些新的趋势变化。这不仅体现在,考查的方式更加灵活,考查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广大师生依然需要通过分析后进行专项备考。下面笔者将结合高考真题对各个技巧进行逐一破解。

二、不同推理类型判断题的解题策略

(一)准确定位、合理推断,把握隐含意义题的“弦外之音”

推断隐含含义题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读和回归原文,准确定位到原文的某个或某些句子、段落或全文的信息,接着,考生需要通过辨识和理解信息,进行合理和全面的综合分析,推断出作者没有明说的内容、可能发生的事情或某事物的特征等,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该类型题经常使用如下的问句来进行提问:

1.What can we infer about...from the text?

2.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from the text?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4.What can we expect of ...?

在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既需要考生准确定位,又需要考生进行合理的推断。出题人设置干扰项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张冠李戴”“曲解文义”“无中生有”和“扩缩范围”4 种方向,教师需要在一轮复习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干扰项的辨别能力。

以2023 年新课标Ⅱ卷C 篇为例,本篇介绍了Reading Art: Art for Book Lovers 这本书,该书通过收录来自世界各地藏品,验证了纸质书在通信技术发达的现在,也依然具有的重要价值。其中的31 题就是“推断隐含含义”的题,通过定位题干中的关键词“the e-reader”,考生可以锁定答案为本文的最后一段。

31.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say by mentioning the e-reader?

A.The printed book is not totally out of date.

B.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way we read.

C.Our lives in the 21st century are networked.

D.People now rarely have the patience to read.

最后一段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是通过“From a 21st-century point of view,the printed book is certainly ancient”肯定了大众对纸质书的否定有其合理之处。随后,作者在逻辑上使用了转折,“but it remains as interactive as any battery-powered e-reader”,肯定了“printed books”在互动层面和“e-reader”具有同样的价值。因此基于原文,最终确定A 选项的“not totally out of date”是对原文的正确转述。而B 选项使用“has changed”的完成时表述,扩大了原文的表述范围,把技术对阅读的影响说成是木已成舟、无可挽回的绝对化事实。而C 选项虽然在本段里有对应提到“in contrast to our increasingly networked lives where the information we consume is monitored and tracked”,但这里提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网络化是描述当下纸质书需要面对的客观背景,真正的重点是后半句的转折“a printed book still offers the chance of a wholly private,‘off-line’ activity”因此C 选项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该表述和题目没有关系,而D 选项在原文找不到出处,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同时,推断隐含含义虽然是在辨识原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但教师在指导考生备考的时候,还需要积累必备的词汇技巧。出题人在设置推断隐含含义的题目选项中,往往会对原文信息进行词汇的转换,例如使用同义词、反义词或者话题词等进行转述,从而增加题目的选择难度。

如2023 年全国乙卷B 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自己作为风景摄影师,在缺乏地理变化的Iowa 拍摄风景遇到的挑战和总结的技巧。在26 题“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author’s trip with friends to Devil’s Lake?”的做题过程中,考生可以定位到第4 段的“We managed to leave this spot to climb higher because of the spare time until sunset.However,we did not mark the route (路线) so we ended up almost missing the sunset entirely.”根据原文表述里的“almost missing”,通过使用“反义转述”,确定答案为C.They reached the shooting spot later than expected.

同义词或者相近词的转述也是“推断隐含含义”中常见的选项设置技巧。2023 年新课标Ⅱ卷的26 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impact of the program?”,需要考生基于题干中的“the impact of the program”,寻找学校园艺项目Urban Sprouts 对学生的影响。而该题目的信息点在最后一段,如下所示:

She adds that the program’s benefits go beyond nutrition.Some students get so interested in gardening that they bring home seeds to start their own vegetable gardens.Besides,working in the garden seems to have a calming effect on Jaramillo’s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many of whom have emotional control issues.“They get outside,”she says,“and they feel successful.”

通过“go beyond nutrition”的词汇线索,以及后续的besides 等的表述,最终锁定答案为A.far-reaching。这里的beyond 和far-reaching 就用到了同义词的技巧。而有时,同类的比较还会用于句子的对比等,如2021 年全国乙卷B 篇的第27 题:

27.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he landline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It remains a family necessity.

B.It will fall out of use some day.

C.It may increase daily expenses.

D.It is as important as the gas light.

该篇文章为事理的说明文,指出在澳大利亚,虽然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但还是有半数以上的人仍然在为座机付费。在最后一段里,作者使用了两个连续问句“How attached are you to your landline? How long until they go the way of gas street lamps and morning milk deliveries?”。第一个问句询问的是读者对座机是否恋恋不舍,而第二句则发出疑问:座机是否会像已经过时,甚至淘汰的“gas streets lamps”和“morning milk deliveries”一样呢?这里通过把“座机”和“煤气路灯”和“早餐送奶”进行类比,言外之意就是前者会像后面两者一样,总有一天会过时,因此锁定答案为B。

针对上述的解题要点,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推测隐含含义”题目的备考时,除了遵循“定位关键词——回归原文”的宏观策略外,还要指导学生开展“paraphrase”的活动,分析选项,把选项和信息点的词汇进行对照积累,从而提高得分率。

(二)全局把握,微处着眼,推断文章体裁和写作意图

推断理解题还可以以“推测文章出处或写作意图题”的形式出现。新课标指出,文章的语篇类型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和对话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而语言知识涵盖了语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写作意图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包括文章整体的写作意图或者某一细节的写作意图,或者对文章的体裁或者出处进行考查。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What is the text?

2.Why does the author discuss/mention...in Paragraph...?

3.Where can the text be found?

4.Where is the text most likely from?

5.In which section of a newspaper may this text appear?

6.Who is the text intended for?

而在进行解答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体裁结合在一起,并且掌握常见的动词表达,构建关于文章体裁和表达意图的图示结构。

如2022 年全国乙卷B 篇的27 题,直接就文章的体裁进行提问。

27.What is the text?

A.A news report.B.A book review.

C.A children’s story.D.A diary entry.

通过通读全文,考生可以判定本文是记叙文,讲述了1916 年2 个富家女孩去往落基山脉教书的经历。在对文章的宏观结构进行初步判断后,教师可以引导文中的“Their stay in Elkhead is the subject of Nothing Daunted: The Unexpected Education of Two Society Girls in the West by Dorothy Wickenden”,教师可以借机补充必备的文体知识,即斜体字往往代表的是书名,而如果学生缺少该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找出“a good storyteller”等和写作有关的字眼,最终锁定答案为B。

而2023 年对“推测文章出处或写作意图题”的考查有了新的变化和考查重点。这既体现在对文章某一写法的目的进行直接提问和考查,需要考生运用“辨识”“理解”和“分析”的思维微技能进行解题,也包括对文章出处的整体把握。后者无疑需要考生在借助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整体图示结构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现一一列举如下。

2023 年全国甲卷C 篇的29 题为:

29.Why does the author list great philosophers in paragraph 4?

A.To compare Weiner with them.

B.To give examples of great works.

C.To praise their writing skills.

D.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Weiner’s book.

本题就作者在第4 段引用多个哲学家的写作方法进行提问,分析这样写作的目的。而2023 年新课标Ⅰ卷的26 题类似,提问作者提到“Fuzhou”的目的是什么。

26.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mentioning Fuzhou?

A.To review John’s research plans.

B.To show an application of John’s idea.

C.To compare John’s different jobs.

D.To erase doubts about John’s invention.

这两道题都是对文章中的某一种写作方法,如举例论证进行提问,引导考生去挖掘作者使用该种写作手法,和文章主题和宏观表达之间的关联性。

而2023 年全国乙卷的35 题则是“写作意图题”的创新形式。

35.Which of the following books is the text most likely selected from?

A.How Maps Tell Stories of the World

B.A Short History of Australia

C.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D.How Art Works Tell Stories

从字面意思理解,该题的提问重点是,节选文章最有可能来自下面的哪一本书。而本题的实际出题意图则是要求学生对文章出处进行推断。要正确解答该题,考生不仅需要把握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整体的结构和大意有清楚的判断。在一轮复习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和整体内容的把握。如本语篇的思维导图如下所示:

图1 2023 年全国乙卷D 篇思维导图

通过审视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确定,本篇的说明对象中需要包括“history”和“objects”。通过提取全文论点,学生知晓该说明文旨在说明讲述历史不能只借助文本,更要借助物品,因此本文像是C 选项所提到著作的导言部分,故选C。

从上述推理判断题考查重点的拓展不难发现,高考阅读中的推理判断题考查更加深入和精细,这就需要一轮复习备考时,教师需要基于文本进行二次开发,不仅就题论题,更要从文章的体裁结构、写作手法和文章大意等方面进行挖掘,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写作意图题”的出题本质。

(三)咬文嚼字、体味褒贬,准确归纳作者的情感色彩

阅读是学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的重要手段,而观点态度题通过考查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事所持的态度或观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结合文中描述该人物的语气、动作、表情等的语句,和其他人的评价里得出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大致分为三大类:支持(乐观),中立(客观),反对(否定、怀疑、悲观)。常见的设问方式如下:

1.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2.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3.How does the author sound in paragraph...?

4.What is sb.’s attitude to...?

而在进行该类型题目的备考时,教师依然要指导学生积累表达某一特定感情的词汇,并且能够想到对应的例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2023 年新课标Ⅰ卷D 篇的35 题,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Navajas’ studies?

A.Unclear.B.Dismissive.

C.Doubtful.D.Approving.

通过定位信息到最后一段,作者发表了如下评价“Although the studies led by Navajas have limitations and many questions remain,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group discussion and decisionmaking are enormous.”,通过“although”的转折,还有“potential”“enormous”等褒义词的使用,可以判定作者对Navajas 的研究持肯定的态度,进而锁定答案为D。

而在进行题目的讲解时,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就题论题,而应该帮助学生区分各个表达感情色彩的词汇之间的不同,从而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更加从容应对。

三、结语

推断理解题立足的依然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做到一蹴而就。因此,在一轮备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阅读理解语篇的宏观结构,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实现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关注到词汇、句子等细微的表达,分析某一特定的写作手法对文章的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双管齐下,完成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跃升,从而提高学生推断理解题的做题效率。

猜你喜欢
意图选项原文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