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与改正过失

2023-12-08 21:02石晶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鸟笼周家弱小

石晶

《猫》选自郑振铎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一直存在着多种解读,本文就常见的两种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封建社会造就了猫的悲剧

《家庭的故事》在总体上是悲剧性的。作者在《自序》里曾经写道:“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吗?不过假定他们是‘坏的,或‘不对的,那是他们本身的罪恶吗?”不少研究认为,造成这“许许多多的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制度的罪恶。封建制度残酷地压迫劳动人民,權势小、地位低的人往往成为被侮辱、被践踏的对象。所以《猫》的主题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批判。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弱小者总是不幸的、受侮辱的、受迫害的。三只猫的不幸遭遇,和风雨飘摇、冷漠无情的旧中国社会制度有关,和生存艰辛、麻木愚昧的底层人民的精神状态有关。第二只小猫在自家门外玩耍,就被过路人捉走。隔壁周家的丫头看见却不加阻止。过路人、隔壁周家的丫头就是普通底层人民的代表,他们冷漠,逐利,对他人所爱缺乏感受,成了盗取第二只猫的凶手或帮凶。

但是不完美是生命的常态,也是跨越时空、跨越社会制度的永恒的生命主题。如果将《猫》的主题仅仅确定为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未免有点简单化。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指出,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三只猫的悲剧结局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避免的。我们无法控制疾病和“过路的人”“隔壁周家的丫头”等,不必将悲剧的责任推卸给不可控的外在环境。“怅然”“愤恨”“诅骂”只会让内心长久地抑郁和愤怒。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是我们的信念,改变我们的看法,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最受家人宠爱的第二只小猫,如果没有丢失、没有生病,一直在“我”家生活至垂暮之年,我们的养猫之旅就完美了吗?未必尽然。我们喜欢的是那个浑身黄色、更有趣、太活泼、会爬树、会捉老鼠的小猫。等到年迫日索、老态龙钟的时候,这只猫很有可能会毛发稀疏、病病恹恹、心慵意懒。这些不可避免的衰老、丑陋、慵懒、疾病……也会给“我”和家人带来痛苦。

被“我们所爱”的猫无论丢失与否,无论离世与否,只要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不完美,我们的养猫之旅就会充满不幸,我们就会永无止境地深陷难过、痛苦、愤怒、后悔的负面情绪中。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才能获得相对完美的人生。

二、体现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和精神觉醒

芙蓉鸟被咬死,“我”和妻子就把责任推给张妈及第三只猫。抱怨,发怒,指责,认为这是第三只猫的责任,“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也是张妈的责任,“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作为芙蓉鸟的主人,我们却并未反省自己平日对它的照顾是否足够。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却不身体力行。吩咐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却不设法加固鸟笼。日夜将鸟笼挂在容易受袭的廊前却不考虑为它准备一个安全又舒适的所在。

黑猫事件后,“我”意识到自己是第三只猫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作为知识分子,“我”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妄下断语”“暴怒”“虐待”“误解”等过错,深深地自责,真诚地忏悔,甚至将这种自责反省用文字直接展现出来,这的确体现出知识分子抚躬自问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但只是停步于内心反省就够了吗?“我”固守成见,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猫,不仅伤害了猫,也伤害了“我”自己,“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的内心沉痛,难过,时时受到良心的谴责,于是用自我封闭的方式避免犯错,将猫亡失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一遇到不测就谴责他人,害怕挫折,不接受失败,这是典型的固定思维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批判的“懒政渎职”“因噎废食”……都是类似的表现。正因为“我”及家人都保持着固定思维,才会把猫的亡失当作衡量自己价值的直接标尺,从而轻易断言“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用拒绝做事的方式来避免犯错并不是积极面对错误的态度。

莫言说:“人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如果能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错误就会成为课堂。”我们无法避免犯错,但可以选择正确的犯错处理方式。自我反思、承认错误只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更应该主动作为、改正错误、完善自己。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古代的圣人、贤者都很有同理心,推己及人,推己及物,设身处地尊重他人他物的特点和不同。“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可不可以由那只亡失的猫推及像它一样卑微生存的其他生命呢?“我”家里是不是也有像“猫”一样渺小的弱小者?

张妈在文中出现过多次,虽然着墨不多,但特点很突出。对于家人都很宠爱的第二只猫,张妈“向来不大喜欢它”。对于第三只不为大家喜爱的猫,张妈“每天给它饭吃”,精心地照顾着这只若有若无的猫,一个冬天就将这只很瘦的流浪猫养成了一只壮猫。张妈给弱小、沉默、笨拙的第三只猫给予了更多的关爱,这是不是一种“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当妻子大声责怪时,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张妈是不是也如同那只“可厌的”猫一样,不能说话辩诉?一个不会说话,不能辩诉;一个会说话,也不能辩诉。相比之下,张妈比那只受“我”暴虐的猫更加低微卑小。

“我”想要真正改正过失,反省要更加深刻,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由“猫”推及身边人。猫对于我们来说是带来欢乐的宠物,张妈对于我们来说是提供服务的仆人,一个是“主与宠”,一个是“主与仆”,从关系上看,都是不平等的。不仅关系不平等,人格上也不平等,“我”和妻子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文中只见对张妈的询问、叮嘱、责骂,不见关怀、问候、珍视。能深刻反省剖析自己的过错已经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但不能只起心动念,更要付诸实践。

“我”作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启蒙者,承担着启发民众觉醒和改造社会的责任。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学创作,唤醒下层群众,改变其生存现状和精神现状,从而实现建立平等自由新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应该俯身倾听,谦虚平和,对张妈这些弱小者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与关怀,这会更彰显“我”作为文人的担当和风采。

作者简介: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鸟笼周家弱小
啊!水手,上岸吧
周家栋作品欣赏
周家生
周家生
鸟笼逻辑
鸟笼
古董鸟笼:欣赏收藏两相宜
葡萄牙
我想天空
我有特别的喝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