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限制与道理”导写

2023-12-08 07:49陈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河伯大道理眼界

陈婷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秋水》讲过一个故事。在内陆掌管一河之职的河伯,见到“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诸崖之间,不辨牛马”的盛大景象,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尽美至大在于已。一天,河伯顺流到海,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望洋兴叹,不无感慨地说:“有些人懂得了一些道理就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将被大方之家嗤笑了。”海神对他说:“不能和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受所住地方的限制;不能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时节的限制;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给限制住了。如今你从海边往外看,观览大海,知道了你自己的浅薄,这样我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理了。”

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围绕“限制与道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来展开,写作前,应明确材料的多重涵义:其一,明确自身所受的限制,才能摆脱束缚,不断地拓宽眼界,明确什么才是真正的“道理”;其二,明确“大道理”的重要性,前提是“知道了自己的浅薄”,才能让自己在“大道理”中有所領悟,并且成长;其三,明确“大道理”的价值,在于认识到自己“见识浅薄”,才能更好地谈论“大道理”。行文中,要结合材料紧扣主题进行分析,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鲜明突出。

例文

不受自身之限,方悟道理真意

□广东省普宁市红领巾实验学校  方忻琦

方寸之间,时节之限,才疏学浅,束缚我们的双眼,囚禁我们的世界。正如井底之蛙不见洋,盛夏之虫不知冰,知识浅陋不解理。我们唯有不受自身之限,才能悟得道理真意,走好人生之路。

不受自身之限,以道理为径,方能突破重围,超越自我,得以华丽转身。

每个人身后都有多多少少的铁索,也许是年龄,也许是身世,也许是环境……挣开了它们,我们则能如河伯一般,从接受他人嗤笑而欣然自喜,然后才能蜕变为望洋兴叹后与高雅为友。若不挣开,或许我们会成为懦弱怕事的提线木偶。回首,宋濂不受身世贫穷之限,奋力苦读,终成一代名臣;刘翔不受伤病在身之限,永不言弃,终于重返赛场;马兰花合唱团不受身处大山之限,刻苦训练,终在北京冬奥会上唱响澄澈的《奥林匹克颂》,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故当突破自身之限,然后才能懂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其中深意。

不受自身之限,以道理为桨,方能引吭高歌,顺流而至,得以抵达彼岸。

只有不成为井底之蛙,不成为盛夏之虫,不成为知识浅薄之人,我们才能不受自身之限,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勇往直前。曾记否,付巧妹突破“冷板凳”的限制,推动我国古DNA研究进入世界前列?曾记否,“90后”电焊技师裴先锋突破学历的限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焊接项目银牌?故应当突破自身之限,然后才能懂得“青春不留白”的豪言壮志。

天地无垠,山河永恒;不问归途,志在四方。吾辈青年当不受自身之限,才能乘风破浪,立于时代之巅。

不被环境设限,人生舞台才会被无限放大;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之路才能充满无限精彩。不被自身的认知所束缚,才渐渐懂得“学无止境”的真意;不被自身所历经的挫折所左右,才渐渐明白“经历即财富”的深意。拓宽自己的眼界,打开自己的格局,才能让“大道理”重塑自己的见识,让自己生命拥有更多的可能。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当不受自身之限,汲道理之力量,才能游刃有余,所向披靡。

不再甘于井底窥天,不再止于盛夏高歌,不再停于所阅之书,共谱时代之新篇章。

评点

文章主题鲜明,亮点有三:其一,紧扣材料,提出观点:不受自身之限,方悟道理真意;其二,紧扣观点,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再立足于“吾辈青年”进行呼吁,思路清晰,论证到位;其三,从“不受自身之限”出发,又立足于“道理”,两者关系辩证统一,使观点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河伯大道理眼界
“河伯”形象的文化精神透视
大开眼界
争吵时,收起你的大道理
日常生活中的大道理
大看眼界
眼界
人神传说之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