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火眼金睛,巧识设题陷阱(下)

2023-12-08 22:27李春光姜有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史事目录学对位

李春光 姜有荣

解答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基本思路是“获取对位信息——分析‘题‘料差异——判断选项正误”。综观近3年新高考卷、全国卷中的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常设置如下陷阱:

6.曲解文意

命题者在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时,不是从文本信息出发,而是主观地对某些词语或句子的含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如: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0新高考Ⅱ卷第1题)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对位信息: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文本解读:根据对位信息可知,“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该项曲解文意。

7.无中生有

阅读文本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从而导致了错误。如: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2全国乙卷第3题)

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

对位信息:视角可以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面上的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取对位的、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角。它先用外视角,写翰林院一位官员从征伊犁,突围时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倏忽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識流的写法。最后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

文本解读:对位信息主要以《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为例,论述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没有将这篇笔记小说与长篇作品进行比较。该项无中生有。

8.张冠李戴

命题者在表述对象上进行干扰,将此事物的某些性状、属性、特点等嫁接到彼事物身上,从而导致了错误。如: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1全国甲卷第1题)

B.《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

对位信息: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文本解读:由姚名达的编写理念可知,《中国目录学史》的编写体例的好处是“为史事所用”,即“尊重史事”。而“强立名义”是针对“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的编写模式而言的,不是针对《中国目录学史》。该项张冠李戴。

9.混淆是非

命题者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将原文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0全国Ⅲ卷第4题)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对位信息: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文本解读:根据原文,熊育群重视的是“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及其带来的震撼效果,所以D项说“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符合现实逻辑)”的事物加以“否定(背离现实逻辑)”的错误。该项混淆是非。

10.淆乱趋势

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即“不确定性(有可能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确定性(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常淆乱趋势,将“或然”表述成“必然”,或将“必然”表述成“或然”。如: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022全国乙卷第5题)

C.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

对位信息: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

文本解读:原文认为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而不是“可能”,该项淆乱趋势。此外,该项“与水汽无关”“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的说法也与文意不符。

高考贵在知彼知己,深入探究命题者设置的上述陷阱,定能帮助我们练就“火眼金睛”,从而快捷地排除干扰,精准作答。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史事目录学对位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史事考
一种跨层盲孔制作及对位方式研究
十二音对位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的目录学思想探究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任意层HDI对位系统研究
吕光出兵西域原因及相关史事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