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玥
1.恭俭谦约,所以自守。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出处:《素书·求人之志章》
释义:恭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
写作点拨
选文内容围绕“温良恭俭让”进一步展开,不仅展现了儒家文化在个人提升方面的内涵,还给予后人以具体方式方法的指点,一字千金,简洁凝练,颇具文采。应用于议论段段首,既可以自然过渡到下文,又利于逐字解析,展示积累的同时将写作空间拓展开去。
适用主题:传承美德;中国智慧;感悟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运用示例
《素书》有云:“恭儉谦约,所以自守。亲仁友直,所以扶颠。”恭敬、节俭、谦逊、简约,是古人阐释人之为人的永恒真理,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的陶冶成就美好的品行,美好的品行孕育以贤会友的中国智慧。作为世界上从未断流过的民族,华夏民族的古籍古语可谓是浩如烟海,我们只有正确地了解,透彻地领悟,坚定地传承,才能真正把好新时代的航舵,接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光。——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曾玺烨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释义:广博地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地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写作点拨
选文展现了古人“为学”的方法,句与句之间逻辑性强,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感。选文可以作为分论点进而“立骨”;也可以适当截取,进一步阐释,作为论述部分的其中一个例证;还可以灵活使用于文段中作为推论。
适用主题:学思用;笃实践行;研究探索的方法……
运用示例
“博学之”的最终目的是“笃行之”,学有所得更要努力践履所学,这是我们的祖先于两千多年前就深谙并践行的道理。笃行是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执着,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果敢,是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后,改革开放迈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所以,学、思、用从来都是一个整体,只有学有所依、学有所用,才算是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泽楠
3.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出处:《菜根谭》
释义:君子的心事,就如青天白日那样坦荡明朗,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君子的才华,应像好的玉器和珍珠被珍藏,不能轻易让别人知晓。
写作点拨
勇担使命、坦荡立命于天地,适时韬光养晦、急流勇退,看似矛盾,实则可以归结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刚柔并济的智慧。天下为公无私心、谦和有礼与人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选文自成对比,对仗工整,可以直接作为道理论据以对比论证的方式进行论证分析,既显文采,又不失深邃。
适用主题:谦逊自持;坦荡做人;坚守初心;中国人的谦和之道……
运用示例
自持且谦逊的为人立世之道,可以追溯至明朝《菜根谭》。“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规范自己,坦荡做人做事,以此原则立德修身,是中华民族坚守本心的文化源泉。“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必去追求才华带来的虚荣,以谦和的态度专注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博大精深的内敛表达。——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游航
4.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百姓可以亲近,却不可以疏远。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得到巩固,国家才会安宁。
写作点拨
让选文这类熟悉的素材绽放新意,可以连同“民可近,不可下”一起积累,或对整段进行积累,形成前后的贯通;或找出与之所论及主题类似的名言进行使用,如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南宋学者蔡沈所写的“且民者国之本,本固而后国安”,或用自己的语言对“民可近,不可下”进行阐释和解读,形成自己的论证链条,应用于论证说理部分。
适用主题:以民为本;改善民生;共同富裕……
运用示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亲民爱民、以民为本就是安邦的前提,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核心价值。唐太宗李世民曾目睹隋朝的灭亡,他以此为鉴,在执政以后,将“以民为本”融入方方面面,成就了大唐盛世。今日,“以民为本”仍然是关系到国与家的重要话题,“民为本,本固国安”已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博杰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出处:《论语·述而篇》
释义: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写作点拨
选文内容简练精当,却充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每一个分句都可以独立成为观点,或从分句间的逻辑出发,亦可以形成论证的思路运用于文中。选文可以从德、行、修为、提升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适当贯通迁移其他名言警句,可以更好地增强文章的底蕴。
适用主题:正心立德;全面发展;志向高远;立德树人……
运用示例
孔子有云:“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虽以精通六艺为目标,但道、德、仁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树立行道之志,塑造高尚德操,培养仁爱之心,才能够成就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伍昱诚
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出处:《晏子春秋》
释义: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写作点拨
关于奋斗、坚持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想从内蕴上解读出新意需要我们转换思考的角度,如从“为者”“行者”的角度论证“作为”的重要性,或从主题角度将情境具体设定为“工匠”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与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结合在一起增强说理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适用主题:坚持;匠心;奋斗;践行……
运用示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国传统文化能传承千古,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为”和“行”的“匠心”。君可见,北京同仁堂、漳州片仔癀,九蒸九制,不免其繁,因为匠心所在;君可见,漳州古城传唱的芗剧、定期表演的皮影戏,亦是一代代传统艺人在传承中超越的匠心。正是有了这种坚守传承的匠心,才让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如今喧嚣的社会中化为一股清流,汩汩流淌。——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郭子恩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