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春之歌》中革命话语与女性话语的结合

2023-12-08 05:20武泽慧
客联 2023年8期
关键词:青春之歌

武泽慧

摘 要:《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相当璀璨的一部著作。它是以中国革命为主要题材,讲述了在抗日背景下,知识分子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故事。本文将从《青春之歌》的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主题等角度入手,探讨其中革命话语与女性话语的结合。

关键词:《青春之歌》;革命话语;女性话语

“十七年文学”在中国当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青春之歌》作为这一时期杨沫创作的文学著作,既沿袭了“十七年文学”的主要题材——历史革命小说,运用了“革命+恋爱”的模式,又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一、《青春之歌》的主要故事情节

《青春之歌》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国社会陷入了内外忧患的局面为背景,通过讲述女主人公林道静由小资产阶级成长为无产阶级的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主人公林道静是由生母被父亲强迫后所生,在生下林道静后,秀妮就被林伯唐逼死。此后,她就被迫留在了林家,受到后母的虐待。在林家破产后,她就被迫辍学,并被徐凤英逼着嫁给胡局长。林道静不愿,就坐火车逃到北戴河投靠表哥,谁知表哥早已离开此地,她就被余敬唐留了下来,在得知余敬唐图谋不轨后,林道静谋生了自杀的想法,幸好被余永泽所救,通过几天的相处,林道静与他陷入了爱河之中。后来林道静回到北平与余永泽生活在了一起,但渐渐的林道静与余永泽产生了思想与观念的不和。这时林道静在白莉苹家再次遇到卢嘉川,并且接受了他的无产阶级思想。在卢嘉川被捕后,林道静也决定离开余永泽,踏上无产阶级的道路。在此期间,她秘密地在定县、大陈庄的地主家开展工作。最终在北平被捕入狱,经过几年的折磨,林道静出狱后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继续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

二、《青春之歌》的艺术特征

1、独特的语言风貌

杨沫的《青春之歌》呈现出一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语言风貌。她在叙述的过程中既有反映现实的通俗语言,又有着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作者对革命过程的描写饱含了极大的激情,有着震慑人心的力量,同时她又将恋爱的过程细腻地刻画了出来,使得全书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色彩。

2、将个人经历、情感投入到创作当中

杨沫的《青春之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作者的自叙传,其中的主人公林道静就是以杨沫自己为原型。她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例如同是知识分子,都因家中逼婚而逃跑,都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等等。作家除了将个人经历投入到创作之外,杨沫也投入了大量的情感与心血,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强烈的情感与细腻的心理感受,这都与作品融合在了一起。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青春之歌》虽是以林道静为主人公展开叙述,但作者也在作品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大量的典型人物,他们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作者在描写卢嘉川时,运用外部描写刻画了卢嘉川容貌俊朗、沉着冷静、勇敢坚强、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形象;运用多处心理描写体现了其对林道静感情的复杂与矛盾,刻画了有道德底线、以大局为主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余永泽、江华、戴愉等典型男性形象;徐辉、林红、王晓燕、白莉萍等女性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细腻。

4、“革命+爱情”的叙述方式

杨沫的《青春之歌》延续了“十七年文学”的叙述方式,将革命与爱情相结合,从而表达崇高的主题。作品以林道静的爱情故事为主,写其在成长的道路中选择了三次爱情,在这三次爱情之下也体现了她逐渐投入革命,又小资产阶级最终变为无产阶级的历程,从而表达了只有选择无产阶级,由中国共产党才能成功的主题。

三、《青春之歌》的主题思想

《青春之歌》是一部具有复杂、多重思想感情的作品。它以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为主要线索,描写了她从一名小资产阶级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工作者的历程。在这一历程当中,成功地展示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觉醒、抉择、战斗的重要力量。表达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积极地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去,才能真正找到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同时作品也讴歌了那些在民族解放运动当中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广大共产党员。他们不顾家庭与个人安危,毅然决然的投身于革命中去。一个人倒下就有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员站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的革命斗争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四、革命话语与女性话语的结合

中国文学史上的“十七年文学”作品大多是对当时政治意识的诠释,是以革命为主要题材,以“工农兵”为主要创作对象,知识分子成为了边缘人,而杨沫在《青春之歌》中却另辟蹊径,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描写了其投身于革命的历程。同时杨沫也在叙述故事情节时运用了两种话语——革命话语和女性话语,一方面在主要情节中,作者遵守了“十七年文学”突出政治功能的原则,以林道静为主人公,表达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投身于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当中,才能找到出路;另一方面,作者借林道静的三段爱情潜藏了其女性话语。林道静在作品中经历了三段爱情,选择了三个伴侣——余永泽、卢嘉川、江华。她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余永泽拯救了林道静的生命,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与她过上了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渐渐的她不满这种生活,直到她遇到了卢嘉川,他给他讲革命的道理,推荐她看关于革命的书籍。这时林道静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所以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余永泽,放弃了小资产阶级的身份,而爱上了卢嘉川,投身于革命;而由于卢嘉川牺牲,林道静又遇到了影响其政治选择的人——江华,他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因此在林道静彻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面对江华的求爱,她经历了心理的矛盾后同意了。从没有革命意识的于永泽, 到勇于为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卢嘉川,再到一个更加成熟、坚定、彻底的革命者江华, 爱情故事中的三个男主人公的革命性是层层递进的。[ 宇文翔.刘长真.浅论杨沫《青春之歌》的创作特色[J].语文建设.2014(08)]这看似是林道静对爱情的选择,但实则也表现知识分子要放弃小资产阶级而选择无产阶级的革命主题。同时在此之中,我们也看到了隱藏的女性话语,在“十七年文学”作品以“男性叙述方式”为主的局势下,杨沫选择了以林道静为主的女性来叙述,写林道静参加革命并且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故事,传达出作者认为革命可以使女性获得解放的思想,体现了作者认可女性在革命中发挥的无限力量,也体现了其在新时代对女性话语、女性意识解放的呼唤与倡导。但是在作品中还是体现出了极大的男性话语,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并不是由她一个女性独自完成的,而是借助了三个男性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三个男性的帮助,林道静可能早已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男性话语在这里逐渐凸现出来:女性是弱者,只有通过男人才能获得救赎。

综上所述,杨沫的《青春之歌》有着深刻的艺术内涵,其在语言、故事叙述模式、人物刻画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女性意识,采用革命话语与女性话语相结合的模式,已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十七年文学”作品的传统模式,表达一定的女性解放意识,但是也极大地彰显了男性话语,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青春之歌》这一红色经典文本不仅是一部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文本,而且它所包含的青春文化对于当下社会青年团体在逆境中完成自我塑造与成长,导向健康进步的方向,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沫.青春之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2]宇文翔.刘长真.浅论杨沫《青春之歌》的创作特色[J].语文建设.2014(08)

[3]李方方.从《青春之歌》看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话语[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0)

猜你喜欢
青春之歌
浅析《青春之歌》与《红豆》的异同
60年前的《青春之歌》与80年前的“改造与成长”
《青春之歌》中革命话语对家庭话语的征用与重建
情爱叙事的被遮蔽与被阉割
“浙歌”创排民族歌剧《青春之歌》
舞剧《青春之歌》创作艺术特征探析
表演艺术家谢芳的后“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试论《青春之歌》与《未央歌》思想的同中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