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3-12-08 03:13马超
客联 2023年8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五育融合课程改革

摘 要:五育融合是现如今和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是高校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途径,高校要坚持五育并举与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了促进“五育”在高校日常教学中落实,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在机理与实践展开探索。研究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以问题为切入点,将智育融入体育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确保体育实效;开发体育美学,实现“美”、“体”融合;立足体育活动,拓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教学设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普通高校是我国人才培育的主阵营,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竞争实力有极大的影响。体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加强体育作为提高素质教育的突破口[1]。体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关键作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五育”背景下的体育,不仅需要课程内容系统且丰富,还需要教师能够对体育的价值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并在课堂中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五育”并举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学校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美好愿景,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五育”并舉的背景下,高校要以全面推动课程改革为核心要素,以落实课程方案为重点内容,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要抓手,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支撑点,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针。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路径。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五育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互融合中的共同成长[2]。

本研究以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要点,从培养体育兴趣、掌握体育技能、发展体育特长、终身体育锻炼四个方面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解析,并且提出相关的实践路径,以便为我国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实践模式。

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路径

(一)把握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指出体育素养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体育品德、体育知识、体育行为和意识等[3]。教师在实际的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即要重视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指导,还要加强体育优良品德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形成积极奋进的体育精神、诚信公正的体育道德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要重视体育课对学生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的塑造,把握住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

德育是贯穿在体育课堂教学之中的,例如利用当下热门体育时事,通过对体育项目介绍、对优秀运动员事迹介绍,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或在组织在竞赛或者活动中,激发学生取胜心,借机进行德育教育,教导学生体育活动中需要的是团结协作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勇于面对失利,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的内涵。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将智育融入体育教学

斯宾塞认为身体是心智的基础[4],运动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刺激大脑,调节神经递质,增强学习能力。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开发其智能以及与学习相关的非认知要素的一种教育。在五育并举的公共体育课堂之中,体育与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通过智育达到掌握身体运动规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学生思维的拓展需要有问题的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在体育课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思考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确保体育实效

教师在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拘泥于现场的器材设施与教学主体,难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五育并举下,教师要学会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的体育课堂进行创新。新型体育课应该是将体育与信息技术结合所形成的智慧课堂。教师应该认真深入学习如何使用智慧课堂,体育智慧课堂不是设备展示课,而是利用新型媒介让体育课变的更加智慧,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搜索、拍摄、编制、制作课件和学习视频,打造一个智慧高效且充满趣味的体育课堂。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直接录制课堂视频或者抓拍学生在课堂中的运用表现,方便学生及时观察评价,让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更加有趣、灵动。鼓励教师经常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让他们切身体会该教学方式给他们工作带来的便利,但不可本末倒置,再智慧的体育课堂也需要进行身体锻炼活动。

(四)开发体育美学,实现“美”“体”融合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以惯性思维将体育与美育分开,仿佛这是毫不相关的两个话题。实际上,美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育运动的评判标准中包含着人体美和动作美,从这一点上来说,体育运动必须与美学紧密相连,只有那些具有较高审美趣味的人,才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5]。欣赏美与创造美是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行美育的关键,主要包括对于个体运动时形态美的塑形,促进个体对于运动美的欣赏与创造。

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发现其中的“体育美”。长期以来教师对教学的重点主要指向于技术动作结构的分析与教学重难点的把控上。往往忽略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美的存在,虚化了美育教育,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将美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例如:教师在进教学时,可以采用观摩、讲解优秀运动员优美运动的姿态,展示体育活动特有的身体美、运动美和人文美。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有创造美的能力,将体育与美育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教学难度循序渐进,技术练习与小组竞赛相互结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身体运动的姿态美、精神美,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美育效果。

(五)立足体育活动,拓展劳动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五育中,劳动技术教育的短板日趋明显,劳动教育的缺失,成为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视频的冲击,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缺乏劳动光荣的正确认知,出现了轻视劳动、贪图享受甚至不劳而获的思想。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都是通过身体活动为手段进行教育,适量的劳动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体机能的变化,享受身体实践活动带来的愉悦。

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融合要有明确的目标与内容,教师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呈现出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生活的内容,在劳动中增进学生的健康。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对于身体素质的需要,增强学生的体能。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讲解体育健康知识与保健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合理健康的进行劳动,以及劳动以后如何恢复放松,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劳动的意识。

三、结语

实行五育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叠加,而是五育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理念的实行需要五育融合来助推,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五育融合是政策导向,也是思维创新。教师在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时,既要将五育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又要探索各育可能会激发的新型教学资源。在实践与思索中不断循环往复的探索,充分推动五育融合的落实,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于素梅,黎杰.幸福体育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追寻与改革方向——“四位一体”目标要求的本质解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05):525-532.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23.05.005.

[2]李向阳.论新时代高校公共藝术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3,27(05):64-71.DOI:10.19411/j.cnki.1007-8606.2023.05.008.

[3]邓丰.课程思政对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价值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9):138-141.DOI:10.16655/j.cnki.2095-2813.2303-1579-4141.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叶志毅.“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体育视野,2023(16):32-34.

[6]杨秀果. 毛泽东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1.DOI:10.27738/d.cnki.ghnkd.2021.000755.

作者简介:马超(1987—),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宿州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研究、休闲体育。

课题: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名称:“五育”背景下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zxy2021jyxm03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名称:“五育”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2jyxm1600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五育融合课程改革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航海体育教学与公共体育教学的对比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