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理论下 “细节式”写作教学研究

2023-12-07 14:15:00杨淑琼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细节文章内容

杨淑琼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弹性,能够凭借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考。这一阶段的写作教学要点是让学生顺利地过渡,实现从写话到独立完成作文的转变。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期,利用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引导他们从观察事物的细节入手,挖掘写作内容。此外还要把握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入手,探究文章结构和行文语言,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提升作文水平。

一、聚焦行文主题,探究“细节”的内容

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细节式”写作教学指的是让学生从文本细节入手,探究作品的内容是什么,思考如何将内容和行文主题结合起来,让作品更深刻。可让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说说文章如何通过动作展现人物性格。此后再让他们观察生活,结合动作细节总结人物性格。

阅读《刷子李》时,教师让学生找出动作细节,看看能否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从这些词句中,学生发现刷子李具有沉稳、老练、自信的特点。对于他来说,粉刷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種艺术,是一种人生态度。此后,他们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并试着把握住他们的动作细节。如有学生写的是制作棉花糖的老人。“他慢悠悠地转动着手中的竹签,飞舞的糖丝轻轻地缠绕在上面,慢慢变大。遇到小顾客,他每次都会蹲下身,送到对方的手中,拍一拍孩子的头,咧开嘴笑着说:‘吃吧,甜哩。”加入了这样一段细节,老人耐心、有爱心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在观察中,学生培养了形象思维能力。在阅读中,他们总结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这样的细节描写方法,符合认知发展理论提到的小学生的特点。

2.想象联想,丰富思想层次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细节的基础上想象,说说能否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可参考课文,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从细节入手,升华文章的思想层次。

如,可让学生找出《落花生》中从落花生联想到“做人”的细节,并说说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学生发现作者先写了哥哥、姐姐、“我”对落花生功能的描述,而后又写了父亲的联想,从花生想到了其他植物,然后又想到了做人。此后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植物,从形体、功能、习性等入手,想象它和人的关系是什么。如有学生观察了竹子,发现它很有韧性,努力向上生长,而且内部是空心的。他加入了联想:“哪怕受到了重压,它还是会傲然挺起胸膛。它的身姿如此挺拔,内心却如此谦虚。真正的大学问家,应该就是这样吧。不管科研路上遇到了什么困扰,都无法阻止他们前进。虽然胸怀万千文章,依然虚怀若谷。”

3.篇末点题,升华情感境界

学生可阅读课文的结尾部分,看看哪些细节描写起到了篇末点题的作用。尤其要引导其关注抒情手法的运用,思考怎样用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方式表达情感。此后再进行自主创作,他们就能写出情感变化的细节。

学生阅读《梅花魂》的结尾,发现它使用了借物咏怀的写作方法,展现了拳拳爱国心。“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里将梅花比喻成爱国之人,赋予特殊的含义。教师让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留心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结合其动作、语言,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并在文末加入抒情手法,展现情感境界。如有学生写了在秋天赏桂花的经历,还写了和母亲一起采集桂花,制作糖桂花的过程。在文末他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情感:“小小的身体竟然蕴含着奇香,它从不招摇,而是淡淡地等待着爱它的人。这不只是花,而是独坐垂钓的姜子牙,等待着知音寻找到它。桂花啊,我是你的知音,那么,我的知音又是谁呢?”

抒情手法有很多种,除了用心理细节描写直接抒情外,还可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间接抒情,让文章情感在结尾处得到升华,极大提升文章的品质。

二、基于行文结构,探究“细节”的方式

1.薄处说厚,搭建表达框架

如果说探究“细节”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思考如何将细节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则主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搭建表达框架,看看作者是如何突出主要内容,将薄处写厚的。此后再自主创作,搭建属于自己的结构脉络。

阅读《腊八粥》时,教师让学生先分析文章的结构。学生发现课文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等内容。在诸多内容中,作者重点写了看粥的部分。教师提出:“如果让你写腊八粥,会如何写呢?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入手,使文字如此细腻呢?请大家回忆自己参与过哪些民俗活动,写一下文章大纲,然后补充描写细节部分。”如一学生打算写“包粽子”,全文分成“购买材料、和妈妈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几个环节。他打算重点写包粽子的过程。一开始他是这样写的:“我将粽叶折成漏洞形,将糯米和瘦肉塞了进去,然后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教师对他进行了启发:“包粽子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糯米和瘦肉会不会从‘漏斗里漏出来?包裹的时候粽叶会散开吗?捆绑的时候你有没有手忙脚乱?”将这些内容写进去,文章就更生动了。

2.厚处说薄,学会取详舍略

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缺少详略观念,平均用力,喜欢把想到的所有内容都按照顺序写下来。这样写作负担过重,文章也缺少情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经典课文,看看作者如何调整详略,然后借鉴模仿,给文章“减肥”。

学习《北京的春节》时,学生发现作者写了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这几个部分,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几个部分是重点写的,其他则是略写。全文详略得当,富有节奏感。此后学生阅读了自己的作品。在写“端午节”时,某学生写了包粽子、佩香囊、赛龙舟、挂艾草等内容。教师启发他调整详略:“哪些活动的内容更丰富,让你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可以详细写。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则可以略写。”学生认为“包粽子”锻炼了动手能力,要重点写。自己虽然没有参与“赛龙舟”,但运动员的精神感染了自己,所以也要详细写。但“佩香囊、挂艾草”过程简单,一笔带过就可以了,所以他删除了次要内容。

通过训练,学生认识到,即使是重点段落,着墨也不能完全相同。在创作时可选择一两处重点内容,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一笔带过,这样就做到了详略得当,能让读者抓住主要信息。

3.串联连缀,巧妙过渡衔接

一些学生在练笔时想到精彩片段就会记录下来,但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细节描写整合成一整篇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作品中的过渡句,看看作者是如何串联,巧妙衔接不同内容的。在深入了解后,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阅读《三月桃花水》时,一学生发现作品反复提到“三月桃花水”,用“三月桃花水”将不同内容勾连在一起,展现了桃花水的形貌、声音等。此后这位学生反思自己创作的《拙政园一日游》,发现内容过于凌乱,缺少衔接语句,让读者一头雾水。在修改中,他借鉴了《三月桃花水》的方法,添加了过渡性语句:“拙政园的亭子小巧玲珑,是供人休憩的好地方。”“拙政园的假山造型奇特,让人感受到了一丝野趣。”“拙政园的花草繁盛多样,时时有暗香浮动。”“拙政園的水流蜿蜒曲折,不知通向何方。”这样就用类似的句式串联起了亭台楼阁、假山、花草、水体等不同内容,文章变得更有条理了。

在写作中运用相近的句式,使用过渡性衔接句,利用连词串联前后文,这些方法都可以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三、指向行文语言,探究“细节”的途径

1.应用修辞手法,凸显个性

调整了文章结构后,还要润色细节部分。教师可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认知发展特点,让他们关注经典范文的语言并模仿。如修辞手法的使用,试着写个性化语句。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有不少修辞句。如“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个句子将排比、比喻修辞相结合,展现了鱼类奇特的造型,让读者读后仿佛亲眼看见。此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作品,看看能否加入个性化修辞。如在写“拙政园”时,有学生写的是:“涵青亭的屋檐向四周高高地竖起来。”教师启发其思考:“这样描写读者很难理解。什么叫‘竖起来?如果能用比喻,将其描写成人们熟悉的形象,那就更好了。”学生受到启发,进行了调整:“涵青亭的屋檐向四周高高地竖起来,远远看去,就好像是凤凰舒展开双翼,下一刻,整个亭子仿佛就要飞到天上去了。”如此恰当的比喻,读者读完立刻就能想象到涵青亭的屋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借鉴经典名著,炼字炼词

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围绕其中的重点词句,分析作者为何选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随后,让学生修改作品,调整用词。可以和同伴讨论交流,说说如何用词才更准确。

《匆匆》是朱自清的名篇。教师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典词句,思考作者如何用词。如:“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句“溜”体现出时间流逝悄然无踪,而且用了拟人,丰富了时间的形象性。此句中的“滴”也很有特色,展现出细微,说明时间不知不觉溜走。在感受了名篇的魅力后,学生试着修改作品。如有学生写了堆雪人时的愉快场景。“手触摸在雪球上,黏腻腻的手感,让人觉得很舒服。”教师引导其思考:“雪球真的会给人黏腻腻的感觉吗?这个词是不是形容糖果之类的东西更好呢?”学生修改为:“手触摸在雪球上,滑滑的、冰凉凉、湿漉漉的,让人觉得很舒服。”这样选词暗示了雪的触感、温度、湿度,用词更准确。

叶圣陶提出:“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独当之任,这个独当之任,就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在细节化写作中,如果能让学生感悟经典名句的魅力,学会炼字炼词,则能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水平。

3.引用名人名言,唯美唯真

在调整作品语言的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引用名人名言,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他们在创作中也会旁征博引,让作品更有深度。

教师可以《伯牙鼓琴》为例,指导学生收集并使用名人名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精妙的词句,并归类整理。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两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音乐,值得收集。此后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名人名言。学生认为可以在描写音乐时使用这些句子。如:“我走进教室,听见同学正在拉二胡。那声音给人感觉就是‘汤汤乎若流水,我仿佛看到了泉水的流动,也看到了明月朗照。”教师还引导他们思考能否灵活运用,调整其中的若干词语,让它可以运用于其他场合。有学生在登佘山时,觉得它十分高大,于是就巧妙地修改了原句。“古人说:‘巍巍乎若太山。我要说:‘巍巍乎若佘山。只有亲自攀登过佘山,才能知道攀上峰顶着实不易。”这样的引用更具有趣味性,有助于烘托佘山。

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将摘抄名言警句和有趣的游戏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参与飞花令、名言造句、名言赏析会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积累名人名言,更能理解它们的意思,在使用时也更准确。

猜你喜欢
细节文章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圣诞节的四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