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雅佩
湖北商贸学院 武汉 430079
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通过陶瓷翻译,可以对古代陶瓷器的文字、图案和造型进行解读和研究,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其次,陶瓷翻译为考古学、艺术史和文化研究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通过对陶瓷器上文字和图案的翻译,可以揭示古代社会、宗教、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陶瓷翻译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通过翻译陶瓷器上的文字和图案,可以使得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历史,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最后,陶瓷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物品,对于旅游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陶瓷翻译的意义在于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的机会,丰富了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策略。归化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调整为与目标语言更为接近或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策略。也就是说,归化更加注重目标语言的表达,尽可能使译文更易被目标语言的读者理解和接受。在归化策略下,译者将源语言的特定文化、语法和风格等因素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的自然流畅和可理解性。异化则强调在翻译中保持源语言的特点和风格,尽量不对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改变,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感受到源语言的风格和特色。异化策略下,译者尽量保留源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语法结构等,以求达到一种“异国情调”的翻译效果。归化和异化并非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的不同,译者可以灵活运用的两种策略。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归化策略可能更为适用;而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特殊领域的翻译中,为了保留源语言的风格和特色,异化策略可能更具优势。总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两种常用的策略,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需求来选择并灵活运用。
例1:中国的很多陶瓷上会写“宝福寿”(表示幸福和长寿),而目标语言是英语。在归化策略下,译者可能选择将其翻译为“Good Fortune and Longevity”,以保持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并让目标语言读者更易理解。
例2:“这个陶瓷作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青花瓷。”英文翻译:This ceramic artwork is inspir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在这个例子中,源语言中提到了中国传统的青花瓷,而目标语言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为了让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翻译者使用了同化技巧,将青花瓷翻译为blue and white porcelain,这是英语翻译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中国传统陶瓷的特点。通过同化的运用,翻译者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因为陶瓷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同化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传递出这些特点,使得翻译更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
例3:将“窑变瓷”翻译成“Kiln-changed Porcelain”,翻译时选择使用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艺术术语,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让读者能够了解到这是一种特定的陶瓷装饰技法。
例4: “ 青花八棱云龙瓶” 翻译成“octagonalblue and white bottle with dragon and cloud design”,“青花缠枝莲龙纹盘”翻译成“ blue and white dish with design of interlocking lotus branches and dragon”(王亚莉,2022)。由此可见,在陶瓷翻译中,归化策略可以让译者将源语言陶瓷器上的文字和图案,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和审美习惯进行转化和调整。这意味着译者可能会选择用目标语言的常用词汇或表达方式来翻译陶瓷器上的文字,以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例1:蓝釉、红釉、甜白釉等单色釉瓷器也相继出现。中国博物馆常用用语将其翻译成“the Monochrome-glazed porcelain such as the blue glaze, the red glaze and the sweet white glaze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刘超英,2015)。这里“甜白釉”的翻译就是一种异化,可以让目标语言读者感受到源语言文化的异国情调。
例2:中国很多陶瓷上有龙纹图案,将“龙纹瓷”翻译成“Dragon-patterned Porcelain”,让读者能够理解到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以保持源语言陶瓷的特色和风格,并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言文化的异国情调。
例3:“景德镇瓷器”翻译成“Jingdezhen Porcelain”,陶瓷作品常常与特定的地域有关,翻译时可以选择保留这些地域特色,这是地域特色的异化,让读者了解到作品的来源,知道这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地。
例4:“龙泉窑”翻译成“Longquan Kiln”,在翻译陶瓷展览的宣传资料时,使用异化翻译的手法,将陶瓷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以源语言的方式进行描述,保留地域特色。
例5:“宜兴紫砂壶”翻译成“Yixing Purple Clay Teapot”,陶瓷制作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技艺,翻译时使用异化策略,保留了原文中宜兴紫砂壶的特色,同时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古老的工艺。
在异化策略下,译者可能选择直接将古代文字进行转译,有时会加上注释,以保留源语言文字的原貌,并让目标语言读者感受到源语言的历史和文化韵味。
总之,陶瓷文化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而陶瓷的翻译是传播陶瓷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陶瓷的翻译有显著意义。在陶瓷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运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需求灵活选择,以确保翻译结果既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和审美习惯,又能够传递源语言陶瓷器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综合考虑陶瓷作品的特点、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和其他相关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