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山清凉
——试论赵农教授的焦墨山水画

2023-12-06 09:43史鹏飞
关键词:焦墨绘画

史鹏飞

本科阶段,我有绘画爱好,也临习一点碑帖。我2012 年跟随赵农先生开始硕士研究生学习,到2020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先生在工作之余,总是叫我到他的画室,以书画知识相授,并以具体创作为例,边创作边讲述笔法、墨法等。(图1)印象中自2013 年开始,赵农先生不断尝试绘制长卷,主要以秦岭山脉为依托,分别完成了《华岳颂》《秦山吟》《大秦岭图》以及几张未命名的山水长卷,其中《大秦岭图》为老师最为满意之作。2018 年10 月间完成另外一幅巨制,仍以秦岭山脉为描绘对象,东起中岳嵩山,西接昆仑,气象更为雄阔,但笔墨及设色相较《大秦岭图》则更为简洁练达、清淡纯一。(图2)而这一切的变化,我想从赵农先生对自己学画经历的回顾说起。

图1 赵农在画室,2013 年

图2 大秦岭图(局部),焦墨浅绛,纵35 厘米,横564 厘米,赵农 作,2013 年

一、回顾过往,重拾绘画

自2012 年9 月起,我跟随赵农教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时常看到赵农先生在繁忙的行政事务和教学工作之外,进行山水画创作。9 月开学不久,赵农先生对我讲到,选个空闲时间,做个录音,把我个人的学画经历整理一下。11 月份此文写就——《泉石啸傲:我的学画经历》,文中侧重从美术兴趣及绘画实践的角度,讲述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绘画的自我摸索,大学和工作以后的绘画探索,以及绘画心得和对中国画法的理解。青少年时期,囿于时代的境遇和家境的变故,赵农先生的书画练习与提升曲折艰辛,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从描红开始,到后来练习毛笔字、描写连环画等行为,直到有主见地尝试描绘领袖像、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虽有波折打击,却坚持不懈,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来,还对临摹一些烟盒上绘画形象,中学时期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些水墨画插图,偶得《张猛龙碑》的残卷,后又从画报中找到《兰亭序》,再到专门买来文徵明的小楷练习,书法的学习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艺术兴趣。连环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题材广泛,古典小说、经典文学、抗战英雄故事等,这种描写成为最初的一种对绘画中线条艺术的锻炼,而线条则是传统中国绘画中极为重要的造型方式。对一些烟盒上的美术形象的描绘,则是对装饰艺术的初识。这些训练,形成了青少年时期绘画的基本面貌,也成为后来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绘画基础。

自觉的绘画摸索之外,是赵农先生对文史知识的阅读和积累,助其在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能够沉着应对。最终,进入工艺美术史系学习,是该系首届学生。学习期间,工艺美院既重视注重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也鼓吹现代主义绘画的风气。中西方美术史的积累,传统书法、绘画技法的刻苦实践,写生考察的视野拓展,泼墨泼彩的艺术实验,在不断深化其在艺术史、绘画史、书法史、工艺美术史等学科的理解。1987 年7 月学成毕业。次年入西安美术学院工作。工作后赵农先生担任“艺术概论”课程的授课工作,并利用闲暇时间细致地学习传统书画。当时条件并不是很宽裕,他“缩衣节食,只为了能够买更多的画册,既是为了进行史论教学研究,也是为了更好地临习绘画”。1995 年,赵农先生受聘到西安外国语学院汉学院为留学生上课,在此期间,他萌生了编写一本《中国画法学习》的想法。我想,这应该是受钱松喦《砚边点滴》的影响。该书所述的书画基础知识和绘画技法,给中学时期的赵农先生以绘画启蒙。之后,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以及学术活动的频繁参与,广泛接触到了西安地区的著名画家。这一阶段主要围绕着美术学展开,论文颇丰。有《略论范宽》(1989)、《开宗立派的画家赵望云》(1990)、《略论中国古代绘画》(1993)、《当代中国画家心态浅论》(1993)、《从写生到写意——略论当代中国画形态》(1995)等。这一时期的绘画实践,如《新雨》(1996,图3)、《花红》(1996)等作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摸索水墨表现的多种形式。除了风格与手法上,能够看到对黄胄、傅抱石、林风眠等人绘画技法的揣摩,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闲时自娱,注重意境的营构。(图4、图5)

图3 新雨,赵农 作,1996 年

图4 梅鹤,赵农 作

图5 杏花村,赵农 作

1998 年教育部学科调整,艺术设计成为独立的学科专业,形成了“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的分流。他说:“这是一次面向当代经济市场的教育方向的调整。而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的分类,使艺术设计不再是原先美术概念下的工艺美术,这是一次突破性的回归,标志着艺术设计的独立价值,从一个边缘学科到中心综合的文化形态的建立,推动着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进步。”2013 年在回顾半生学术研究的时候,他说“最初由于生活压力和社会阅历,我试图走中国书画研究的道路,但是很快地发现个人的行为如果不与社会的步伐一致时,就会仅仅是一位文化的观望者”。所以当机遇出现,就一定要参与到推动学科专业进步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洪流中。于是潜心设计学研究,既是个人道路的选择,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先生们的学术传承。自2000 年开始,逐步完成《设计概论》(2000)、《中国艺术设计史》(2004)、《园冶图说》(2003)、《设计概论(修订版)》(2005、2009)、《设计概论新编》(2007)、《回望手艺》(2008)、《华县皮影》(2008)、《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第一套)》(2008)。而美术学研究同样没有懈怠,发表了《塞尚与林风眠》(2000)、《美术学与人文素质》(2001)、《外观与内省》(2005)、《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史学意识》(2007)、《论美术家》(2009)、《行走的美术史》(2010)。2012 年出版的《澄怀味象》一书,是赵农教授美术学研究成果的合集。

多元的新的学科领域的成果,构成了赵农教授在社会文化发展、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深切思考,从之前潜心美术史论研究的自我文化意识的形成,转至社会文化意识领域甚至是人类文化意识领域的建构。赵农先生在2009 年发表的《论美术家》一文中写道:“一个优秀的杰出的美术家,将是具有强烈的自我文化意识、热切的社会文化意识及高远的人类文化意识的统一和融合。”应该说,不同学科专业间的转换与贯通,使得赵农先生在美术创作方面有了不同角度的横向对比,以及通古博今的纵向比较。

赵农先生在谈到自己绘画创作的时候说:“发现学习书画,非常杂芜。以我目前的认识水平,以及对传统的模仿程度,仍然还是有着铸炼百家,当然也可以是十家的这样的想法。”在谈到对艺术创作现状的时候又说:“已过五十的我,百感交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互补融合。中国文人绘画所讲的诗书画印的整体统一,而不是单一的表现类型。现实主义绘画,从学院派入手,取其西画的表现手法,最终会有用西方的绘画技法来表现中国画。徒有其形,而失其气韵。也许对时事宣传有重要的贡献,近乎摄影。但是于其文化底蕴而言,仍然是有很大的隔膜的。类似的观点,早年潘天寿先生也讲过,徐悲鸿也有察觉,甚至包括像李可染,晚年也有所哀叹。但是并没有动摇他们绘画的现状。于是文人绘画一路呢,只能是各行其道。”所以梳理绘画成长路线,叙说绘画创作方法,并张纸磨砚,厉行不懈。

二、博采众长,惟崇焦墨

在回顾学画经历的过程中,赵农教授梳理出来学画的三条线索。一是从傅抱石、钱松喦到宋文治,主要受到的是金陵画派的影响。傅抱石的解衣盘礴,高贵大气;钱松喦的老树盘根,斩钉截铁;宋文治的温文尔雅,立意新颖。二是对古典绘画的传承。从学习何海霞上溯至张大千,甚至旁溯台湾的溥心畬、江兆申。再加上从白雪石到梁树年,梁树年又是张大千早期的入室弟子。这条线索中,张大千一线是延传了中国传统绘画,而很少受西画的影响,是比较纯正的道路。三是从海派的吴昌硕入手。从吴昌硕的梅花、金石气,以及任伯年灵巧奇险的构图,设色的丰富变化,都可以产生出来一些新的体会。

其实,除了上述这些绘画巨匠之外,还有许多画家的影响。在2013 年完成的《大秦岭图》中,赵农先生自题道:“究摩诘意,养中立气,以焦墨借它山笔,采浅绛而用海霞法。”对范宽的崇尚,在于范宽“对景造意,不取繁饰,写山真骨,自为一家”的气度。尚记得赵农先生在《澄怀味象》的后记中写道:“我有时到秦岭山中闲游,就想起了宋代画家范宽,范宽是一位平民画家,是在中国古典文化开始下降阶段,隐居山林的知识分子。范宽有道教信仰,但是孜孜不倦地绘制着自然的山水、内心的山水,最终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有了流传下来的雍容而朴素,伟岸而高洁的《溪山行旅图》。”[1]200对何海霞山水画设色的追摩,也是对大千一路青绿山水高古气象的向往。赵农先生在谈到设色之法时讲道:“中国画虽以水墨造像,要害之处,无论青绿、浅绛,还是一点点染,其实是赋予画面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令人神往。”而这种感染力的形成,显然不能只通过赋彩获得,要有笔力的刚强与坚韧,要有墨色的纯粹和韵致。因此,他说要书法入画,要将书法习作过程中的横折撇捺、点曳斫拂的笔法融会其中。笔法如刀法,以显其精气神而用其骨力,使笔法有一种张扬的力度。赵农教授推崇吴昌硕,就在于他笔力刚强,尤其是石鼓文、大篆的长期临习,使得他的笔法变幻多样,凡转笔法、滚笔法、勾笔法、斜笔法、捻笔法等。不拘一格,法外求法。(图6)

图6 赵农在何海霞美术馆,2016 年9 月

赵农先生将这些体会运用于绘画创作中,出现了像《小孤山》《望江亭》《飞霞岭》《铁马秋风过剑门》等怀古小作,也有《秦山吟》《华岳颂》这类长卷的不断尝试,最终绘就《大秦岭图》而成其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如其诗作所言:“晨起独坐望云天,春来诸事未等闲。图画挥写近百张,著文击键数万言。四神方正身安立,三友气节心知缘。颜色消磨分阴阳,借得翰墨笑长年。”

之后,赵农先生的山水画创作,逐渐偏向一种对焦墨的执着和坚持,其中包含坚守中国传统绘画笔墨精神的坚定立场,以及在继往开来的时代背景中,更进一步的希冀。2013 年秋,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系)要举办成立30 周年的庆典活动,赵农先生作为该系首届学生受邀访谈,是为《古道长驰向天呼:我的学术历程片段》一文。同时赵农先生又以个人对求学期间的老先生教导的感念,写就的《先生们》一文。其中谈到了对张仃先生焦墨山水的心理认同。他说:“张仃先生常年的文化使命感,以及对现实的焦虑感,从‘文革’时期选择了焦墨山水的语言,到后期发出‘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的呼吁,是一种人性的倔强与艺术立场的坚守。因此,张仃先生的焦墨山水,河山万里,写生万幅,常常以焦墨重色入画,形成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情之外’的精神感染,意笔纵横,气度凌云,充分体现了中国画所体现的哲学观念。”2017 年11 月,在“张仃百年诞辰纪念学术报告会”上,赵农先生作“焦墨张仃”的主题发言,更加深切地阐释了张仃先生焦墨山水的价值。他说:“焦墨既是一种技法,以渴笔浓墨入手,勾勒擦点,黑白分明;焦墨也是一种精神,直抒意怀,表达着个人对民族艺术前途之忧思”“‘张仃焦墨’是为黄宾虹之后,又外师造化,而心境独具也。”[2]191

三、读行铸画魂,笔墨渐纯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赵农先生在谈到其介入绘画的两种途径时,除了前述的书法入画之外,这是第二种途径。此语本出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3]61。赵农先生提出的“行走的美术史”便是对这一论断的延伸。行走的美术史是在考察体量的过程中间,寻找美术史的一个发展空间,结合许多相关的事件,从而获得一个读书与思考的结合。

赵农先生爱读书,“读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读书”是先生对自己读书生活的一个界定。由于赵农先生读书、写书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读书多的结果就是赵农先生有丰硕的学术成果。他说:“闭门读书多思想,出山察世应纵横。”在出行的路途中,也常用等火车、候机的时间凝思,不时佳句频出,一首律诗也就写完,所以也有大量的诗词创作,2014 年初,赵农先生编辑整理了一本诗集——《天净沙》,计划在7 月份带到台湾艺术大学,为宝岛学生讲述传统诗词的知识。诗集中有两首诗,写于2012 年11 月赴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时。其中“铁钟无语蜘蛛闲,海峡共鸣除尘蒙”以及“两岸携手筑长桥,承先启后花齐开”是赵农先生家国情怀的一种表达,两岸统一,共同发展。同时,还带了百余页高仿字画,数卷立轴,其中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也在其中,手卷有《千里江山图》等名画,普及传统绘画知识。2014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在台湾艺术大学讲学期间,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遍访名山大川,如玉山、太鲁阁、鹅銮鼻等地;访贤问古,到钱穆的素书楼,去张大千的摩耶精舍;缅怀英雄,去雾社悼莫那鲁道及当地抗日英雄。每至一处,便在地图上标记一个小红旗。赵农先生戏称:红旗插遍宝岛。写下过“热风荡漾了夙愿,名楼访贤倚栏看。环球周旋八万里,古史撰述五十卷。抚卷无奈书斋弃,临溪有意孤山恋。从来大才多磨砺,欲铲杂芜望青天”的感怀诗篇,也有了“自然—历史—民族、绘画—国学—社会,最后还是学问。学问转化为人生存在的立场与态度”的感叹。(图7)

图7 赵农在台北故宫观《溪山行旅图》,2015 年7 月

2015 年7 月底返回西安,回到学校后,先生不再管理行政事务,潜心于学术研究与写作、工艺美术发展、绘画创作等事业。渐渐地,赵农先生便有了“我不与从尔,更无相扰心”的豁达与通透。自此之后,赵农先生常常是出门云游,闭门著文,较为重要的一些学术工作有《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的编纂,该项目自2013 年启动,赵农先生主编陕西卷、台湾卷,后又督导青海卷、新疆卷、西藏卷的写作;2016 年,《设计概论新编(第二版)》出版发行,并着手主编《简明中国美术史》,次年出版发行;2017 年写作《图文新解园冶》《何海霞》《方济众》《吕凤子美术史论研究》,均于次年出版发行。2018 年,主编《艺术概论新编》《民国工艺美术研究》等书,2020 年开始《王履〈华山图〉研究》的写作,编辑文集《空山鸟语》(2023 年5 月已出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如此繁杂的学术研究,对应的是频繁出行的学术活动,出游期间,随笔散记,或感慨,或悠然,或畅意,或惊险;在2015 年末《乙未云游记》中赵农先生说:“一路浩歌历天下,半生蹉跎过江南。”在2016 年的西北行旅中又道:“祁连色暗连天去,秦岭气势接地留。一回江湖何所是,人生行走无甚求”,还有“一年翔游六万里,十日翰书三百通”(丙申初冬寄怀诸兄弟)的畅快。

赵农先生说道:“万里路也是一种形容,大约是名山大川,人世繁复都要经历。才能够居高而临下,探微而知幽。读书万卷也是一种概述,实际究其画理,知其人世,得知历史的规律。画中自有书卷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可能铸炼百家,自成一格。”读书与行走,实际上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不断的历练中获得个人心境的沉潜和澄净,真正看到自我的心性。心性的历练在饱游山川,经历世事多变的过程中,变得刚劲而充满韧性,能屈能伸,临危不惧,总能获得一种从容不迫的境地。因此,再回到董其昌所言的“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写山水犹如写自己,只不过是用笔墨际会的方式,写出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人生得意时,恣意洒脱,笔势连贯;人生失落时,笔势顿挫,或如刀砍斧劈,形成不同的心境表达。赵农先生又说:“大自然无意于诗人,也无意于画人。只是个人的心境与情怀,去容纳自然的赐予。”[4]于是写下“洒金宣上笔捻滚,水墨池中手直挥,图画在目也在心,虎躯豹撵壮声威”的诗句。

2020 年疫情,赵农先生居家期间感叹笔墨用得特别费,2 月初,画了一张八尺焦墨山水。(图8)每逢节气变化,都会绘制一幅山水画,基本上是挥写一种秦岭雄强之气象,以壮我山河。5 月,赵农先生开始关注王履的绘画,明王履以《华山图册》名闻美术史,他本是个医生,能够介入中国绘画史中,全在于他敢于突破常规,不管是医学上的追根溯源,还是在绘画创作上打破藩篱,摒弃某家法、某家数的套路,深入华山,目识心记,创写“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艺术态度。6 月,我毕业答辩结束不久,赵农先生对我说近来对于笔墨和色彩,有很多体会和总结,于是录音整理,题为“笔墨和色彩”。我想假如时间再久一些,赵农先生能够有空闲坐下来再讲款印、构图、造像等,也一定能够完成当年提到的《中国画法学习》一书,传承中国绘画精神。

图8 焦墨山水,赵农 作,2020 年

四、结语

清凉二字取自赵农教授书房“清凉山”之名。赵农先生说,“清凉山者,是心里清凉之意”(2020)。墨山——墨色江山,2020 年初春时节赵农先生让我集字,其中有四个主题:墨里江山、墨色江山、墨中江山、焦墨江山,最终选定“墨色江山”作为其焦墨山水画的一个阶段性主题,本欲于不久之后择时举办个人画展,然而各种事务繁多,一推再推。怎奈世事难料,赵农教授突然离世。展览未就,实为一大憾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作名山游!赵农先生的焦墨山水画正在转向一种近乎清澈的清凉气象,一种摒弃杂芜而近乎天然的笔墨表达。如先生言:“心澈才能笔墨涸,老夫笔底走焦墨。”(《赵农焦墨论七首·之二》)因此,晚年赵农先生的艺术创作在追求一种“迹简意淡而雅正”的高古之气,在求一种“墨团团中天地宽”的境界。(图9—11)

图9 清凉古寺,赵农 作

图10 赵农闲句手抄“夏日闲居清凉山,素宣挥写自默言。泼云涂雨思今时,画树点苔追古贤。走马龙蛇笑浊老,吟风雅颂知大千。再看群峰分高下,直面苍茫坐余年”风物长宜之轩主人。钤印:赵农(白文)壬辰(朱文),2012 年

图11 赵农自书诗,2014 年

猜你喜欢
焦墨绘画
“素墨丰盈” 首届当代中国焦墨画作品联展开幕
焦墨的文脉传承
崔振宽作品
焦墨疏论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焦墨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