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究

2023-12-06 09:02刘超王佩
村委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

刘超 王佩

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职院校是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主要阵地。为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地方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9年开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文章通过四年教学实践从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展特色的研学型实践育人模式、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 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适应荆州市乡村振兴的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荆州市优秀典型学员代表,对高职院校开展同类项目教学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0-00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2      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项目“双创背景下职业院校‘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究”(ZJGB2021092);202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2020845)。

作者简介:刘超(1983-),女,汉族,辽宁调兵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

王佩(199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动物病原与微生物、高职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框架中。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的路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现代“三农”人才培育,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現代农业人才。

1   问题提出

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乡村地区人才大量流失,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仅靠乡村现有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难以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推动力[1]。

高职院校是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主要阵地。为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地方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9年开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他们将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带进乡村,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思维创新,带动新型农业技术走进人们视野[2]。

2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助于解决基层管理人员年龄大、文化素养低的问题。从村级组织结构来看,村“两委”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且学历普遍较低,缺乏领导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念、知识和能力。从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才“空心化”现象突出,特别是缺乏产业带头人以及产业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应对风险能力较弱。二是有助于解决传统的培训模式及内容不适宜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传统的短期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单一、系统性不足,且缺少实践环节,无法适应全媒体时代下农村、农业发展的新需要、新趋势。三是有助于解决农村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对回乡大学生缺乏跟踪服务,或跟踪服务机构与政府间沟通不够,缺乏对相关政策的精准把握,导致原本不多的回乡大学生难以施展拳脚,造成人才流失。四是有助于解决创新创业难的问题。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导致农民大学生学员无法有效整合“政、校、行、企”多方资源,使众多前景好的产业及项目难以落地实施。

3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

2019年-2021年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共招录“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994人,已毕业771人。从毕业学员去向来看,村“两委”449人,占58.2%;乡镇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员51人,占6.6%;农业经营主体173人,占22.4%;自主择业98人,占12.7%。成果实践以来,培育“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荆州好人”2名、获得农民高级农艺师职称2名。学校对 20 级“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当选荆州市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进行了统计,其中50人当选乡镇党代表,42人当选乡镇人大代表,5人当选县市区党代表、人大代表,“两代表”占学员总人数的42.17%。统计结果表明: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已经成为乡镇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3.1   构建“循环式4+4”人才培养模式和“4+N”课程体系

3.1.1   “循环式4+4”人才培养模式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制三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脱产学习。由于“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的年龄从18-45岁不等,家庭、工作、学习矛盾突出,学校根据国家高素质农民培养目标和广大学员的实际状况,严格遵循农业生产实践特点和成人教育规律,探索构建了“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循环式4+4”人才培养模式。农闲季节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农忙季节以生产实践教学为主,使教学环节与农业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校期间每学期实行交替教学模式,即先在校集中学习4周,再回农村在岗自学与实践4周,一学期循环两次。此外,根据江汉平原种植养殖特点,春季学期会尽量避开小龙虾生产销售旺季组织学习。

3.1.2   基本素养与个性技能培养相结合的“4+N”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满足“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选择,具有实用性、定向性和区域性,能体现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业生产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4+N”课程体系。“4”是指思想政治、政策法规、基层治理、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N”是多个与乡村振兴各领域相关、农村急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个性化技能。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与乡村振兴跨学科、多领域的特点更契合,与复合型、个性化乡村人才需求更契合,更能满足“多重身份”的学员学习需求。

3.2   组建“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与“教管结合、自我服务”的学员管理队伍

3.2.1   “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

按照“理论+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组建了“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库”的师资队伍。校内任课教师硕士研究生比例达100%,校外专家库成员由“政、校、行、企”多方资源组成。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实践考察,学员论坛、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文件到经验惯例等都能得到高水平的学习指导,能够解决学员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3.2.2   “教管结合、自我服务”的学员管理队伍

由承担“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的院系班子成员、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中层副职以上干部担任辅导员,畅通服务学生渠道。为了规范管理,成立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会,充分发挥“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干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院系对学生会干部在政治教育、自我管理、制度制定等方面不定期组织培训,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3.3   开展特色的“研学型”实践育人模式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9年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以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研学型”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研学基地库,涵盖了种植、养殖、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生态文明、乡村治理等多个特色项目。目前入库基地17个,其中“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所在村镇占58.8%,通过开展研学型特色实践育人模式,一方面借助专业优势和特色,将理论学习与研究融入实际生产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学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发现好的项目和资源,再结合本村实际加以开发和应用。

3.4   搭建“多方多维”高质量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学校为“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村村向荣”创客空间。倡导有创业意向和创业项目的学生入驻创客空间开展项目孵化、自主创业。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学校以外的多个主体协同开展创新创业带头人创新素养培育,将“政、校、行、企”专家纳入创新创业导师库,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创新培育的积极性。

通过参加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湖北省创业扶持项目、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例如,荣获2020年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6个项目获得2021年湖北省创业扶持资金,共计12万元;在学校2021年及2022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2022年代表荆州市参加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4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成效

4.1   形成了一套适应荆州市乡村振兴的“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课程体系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课程体系旨在对接乡村振兴和涉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课程满足学员的共性需求,例如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程体系紧密对接荆州地区种植养殖特点开设特色课程。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根据调查,“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大部分学员种植养殖以水稻、黄桃、葡萄、小龙虾、螃蟹、淡水鱼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在专业核心及拓展课程中,开设了池塘养鱼学、稻虾养殖技术、水产特色养殖、蔬菜栽培技术、果树种植技术等课程,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员专业技能。

4.2   培养了一批荆州市优秀典型学员代表

2019级“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1名学员被评为2021年荆州市“最美退役军人”;2022年西安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4名学员主动联系了陕西省慈善总会,捐献蔬菜,连夜驰援西安;2022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1名学员荣获“长江学子”荣誉称号;2020级“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劃”1名学员,获得“优秀村干部”、松滋“乐乡楷模”候选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湖北省首届农业经理人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2020级“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1名学员,荣获2021年度“荆州好人”“监利楷模”、2020年度“大学生自强之星”。

4.3   获评了一批在全国有示范带头作用的乡村振兴村镇

2019级“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1名学员时任公安县麻豪口镇裕公社区党支部书记,其所在社区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1级“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1名学员时任松滋市街河市镇新星村党支部书记,该村先后获得国家零碳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第二届“全省百佳村民委员会”、湖北省清廉村居典型示范村、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4.4   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创业扶持项目和产业带头人

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产业振兴的带头人,如黑斑蛙养殖带头,解决7户脱贫户长期工作,季节性带动周边农户20余人参与务工,务工工资达20多万元;冬枣种植带头人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有劳动力老人的务工问题,空闲土地利用问题;“一村一品”优质稻整村种植项目带头人、吊瓜书记、麦瓜套种创始人、全程托管的水稻“田保姆”等产业带头人。

通过参加“互联网+”大赛、湖北省创业扶持项目、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项目。例如,麦瓜套种模式项目推广过程中,培训农户人数近200户,直接带动就业52人,间接带动就业400余人,相比传统粮食种植模式每公顷增加收益116元左右,比单一南瓜种植每公顷增加收益54元左右。未来5年内预计该模式推广至3 333hm2以上,将影响500名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农机一站式推广服务项目 2020年到2022年社会化服务面积累计1 733.5hm2,收入达到80余万元。帮扶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实现户年均增收5 000元以上。吊瓜生态种植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合作社现有标准化种植面积142hm2,覆盖农户165户,建成产业基地一个,带动就业1 000余人。

5   应用与推广

2020年疫情时期,重要社论《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写给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的共产党员》将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170名“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党员学员,奋战乡村抗击疫情一线的事迹作为高校服务抗疫行动的典型案例,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3]。2021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推动“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常态化,每年定向培养3 000名“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的农村高层次人才[4],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研究成果自2018年起在省内12所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检验与推广应用,培养了14 700名农民大学生,为赋能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成果在实践中组建了江汉平原职教集团、荆州市现代农业职教联盟,加入了全国乡村振兴职教集团,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建立耕读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共4家,成立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1家,为地方产业兴旺集聚人才,进一步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6   结束语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人才振兴离不开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旨在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培養前途的优秀青年农民[5],为破解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伟朋.湖北省乡村人才振兴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2019(10):54-57.

[2]占卫国.一村多名大学生在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与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9):245-247.

[3]武汉发布.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写给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的共产党员[EB/OL].(2020-02-16)[2020-02-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670708734080467&wfr=spider&for=pc

[4]湖北省人民政府.图解《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EB/OL].(2021-11-10)[2021-11-10].https://www.hubei.gov.cn/xxgk/hbzcjd/zcjdjgh/202111/t20211110_3854951.shtml.

[5]李名钢,陈海霞.“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2):13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