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收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方便,这不仅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机遇,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育人,以此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笔者在实际网络育人教学工作中,发现现阶段高校在此领域教育中存在问题,并在探究问题根源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的教学方式、内容、机制、管理体系、文化建设等多个层次系列方法,期望笔者实践教学经验给高校网络育人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新路径。
1 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
教育制度是否有效關键在于不同元素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互动,整个教育活动如何运行。要想建立牢固的教育机制,使教育过程中所有教师学生与相关元素都能有序、有效地工作,在人才发展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就需要学校与教师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但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教学机制仍然不完善,严重影响工作的整体实施和效率。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许多教学任务并没有落实到详细的主体责任人,这将严重阻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高校目前对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程度不够重视,网络育人教育虽然有多种优势,但部分高校依然将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作为“单向输出”平台向学生输出教育,而忽视了借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和教学咨询,高校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平台建设,导致高校网络育人环节在线教学互动程度较低。这些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网络育人不够重视而导致的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应当及时纠正,否则无法从源头解决网络育人效率低下的问题。
1.2 网络育人平台功能发挥不充分
在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中,由于教育机制不完善,高校不能对各科目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定期系统的培养。在现代化高速建设新形势下,各科教师需要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保证育人质量和自身能力要求,将很难确保高校网络育人的有效性。
部分高校在新形势下,针对突发性舆论事件应对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或充分应对网络不良言论,学校可能会采取“冷处理”回避、不确认事实公布等方法,这助长了网络舆论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形成,严重削弱了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的有效性。部分高校教育机制不足,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科建设目标与实际教学工作不够契合,网络育人平台利用率低,限制了高校在线育人预期效果的实现。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可能存在想要积极将育人教育实践活动经由网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但自身互联网运用技术不足,整体规划思维能力不高,自身信息技术技能脆弱等问题。由于各种障碍,教师在线学习接触时间短,网络学习时间有限,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缺乏互联网思维,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教师对网络育人平台使用能力较弱,对高校网络育人机构或平台的管理和使用缺乏了解。
尤其是年长教师,他们可能存在无法正确理解高效网络化育人教育方法和平台的现象,更不用说巧妙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和育人培训活动。这使得一些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工作者无法通过互联网准确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思想,无法提供相关的教学内容,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他们也无法利用网络政治教育资源支持现有教育教学活动,这或多或少导致了网络育人平台在线信息教育的浪费,使网络育人平台的功能发挥不充分。
1.3 高校网络育人的内容不够新颖
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网络育人教育,从微信、微博到建立学院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和主题教育网站,搭建了各种新型网络育人教育平台,但整体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是部分高职院校只单纯趋向于追赶时代潮流建设信息技术平台,但对其实质性效果关注程度较低,没有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育人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研究。在高校在线育人教育中,一些高校只是将原创教学内容上传到各种网络平台,并没有针对不同学习程度与认知条件、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对思政教育内容创新。
例如部分高校对自身学校与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有阅读总量与评论次数要求,但对内容要求不高。多数情况下高校微信公众号只复制和转载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大型新闻网站的内容,并没有站在大学生角度针对网络内容发表独到观点,也没有结合学院和学校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专题页面只展示较为单调的思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规划文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解释和例子。这使得高校网络育人平台成为一个内容复制、缺乏深度研究、空洞严重的内容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免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部分学院要求公众号的刷新频率和阅读总量,而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公众号内专业知识,将会导致学生逐渐反感,对网络育人效果起到反向作用。
由于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发展阶段,学生面临着不同的实践和思想要求,面对学生差异化的实践要求和思想问题,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精准的网络育人教育。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热点话题和思想问题缺乏充分了解,未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由于多种外界因素使高校网络育人教育内容不够新颖,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工作相关性,无法正确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价值困惑。
1.4 高校网络育人的队伍不专业
在当前高校育人在线教育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网络素养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信息整合和处理能力薄弱,缺乏整体观念,这容易导致一些学生过度解读网络话题内容,产生误解。其次,相关教师没有开展网络技能培训,技术水平不高,因此他们缺乏相应网络知识技术和技能,不能适应在线网络育人的内在要求,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的现实效果。第三,目前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组成中一些教师只会片面地进行正能量舆论宣传和简单说教,缺乏在线引导舆论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无法迅速监控分析和评价网络舆论,也无法有效应对,错过了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2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策略探索
2.1 完善网络育人机制,创建高效发展保障
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机制具体实践中,要充分抓住自身发展特点,充分挖掘网络媒体的重要力量,积极有效构建科学的网络育人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完善系统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在线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将在线育人融入学习管理实践,加强内部管理的总体设计规划。在实施育人在线教学过程中,构建牢固的在线学习管理体系,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职责规范,提高网络工作人员培训效率,更好地实现人员网络培训育人目标。
为确保高校网络教育的有效性,科学全面地促进网络教育深入发展,需要建立明确科学的网络育人监控系统,确保网络育人监控的有效实施和科学发展。学校需要借助完整的监管体系,来通过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帮助教師总结分析各类育人方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网络育人人才,需要科学全面地提高网络教育人才的整体水平。
2.2 优化教育内部结构,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社会对高校网络育人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作为高校网络育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目前部分高校教学群体结构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例如,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年轻一流人才。教学与研究差距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科学分析数据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各项具体措施实现网络育人体系内部结构完善,成为现阶段棘手问题之一。
首先,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师待遇福利,同时提高育人工作者准入门槛,明确准入条件。高校要定期精心选拔思政类网络育人教育工作者,严格按照录取要求择优录取,坚决不招收未达到录取门槛的人员,建设一支技术精湛、实力雄厚的专业网络育人队伍。
其次,高校要大力引进有意愿参加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的青年人才,做好教育队伍传承工作。青年教育工作者是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教育活动的质量,也关系到网络育人整体长远发展。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各学科教师加入青年网络育人队伍,提高青年网络育人工作者的工资,加大对网络育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避免在教育研究和其他领域的落后,推动高效网络育人教育的重要进展和长远发展。
2.3 促进学生自学,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和能力
面对新时代提高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教学效率的迫切要求,高校应当正确意识到网络世界存在大量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各科目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不良信息资源也将严重阻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身心发展需求。
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利用信息资源中的有利部分,例如,各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收集、获取和理解思想政治信息的渠道。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课下文献资源收集技巧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关键词等方式,从庞大的信息资源中提取自身所需的道德教育信息,能够正确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育人教育信息资源进行自学,促进自身科学文化能力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的网络技能在促进自身成长与个人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如何精准寻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运用社会多种资源进行信息整合,成为学生网络素养和能力提升的最大影响因素。学校需要积极为学生提供物质资源,例如建设“大学生网络育人资源平台”,让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任何心理问题时都可以通过资源平台进行相关解决措施收集。尤其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生网络育人资源平台”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到现代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朝着社会所需全方位人才方向发展。
2.4 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优化高校网络育人内容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实现教育效果的关键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高校网络育人内容优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网络育人的接受倾向。目前,高校网络育人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理论性内容较多,多数内容重复性高、观点陈旧,不能结合时代信息与高校自身特色,这是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的现实困境之一。为了克服这种效率困境,高校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育人内容吸引力,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境,鼓励更多学生在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
首先,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枯燥的思政教育和育人知识内容与图文、语音相结合,实现育人内容的多样性呈现。高校网络育人教育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如果只重视发展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价值期望,将最终变成一项无人关心的教学活动,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高校网络育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强调人文关怀。学校可以开展相应思政教育在线讲座,小组合作互动完成项目式教学任务,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中充分互动,为在线育人内容做好系列准备,促进网络育人效果实现。
2.5 丰富网络文化内涵,创建积极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要积极创建文明、健康、开放、互动、充满活力的校园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中的培养作用。高校应当以党的二十大对大学生的更高要求为指导,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融入与高校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社团活动中,积极利用故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方式,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形成。使网络文化充满正确的精神价值观念,高校要积极结合大学生接收网络教育较快的特点,加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育人工作建设,扫除大学生心中对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模式认识,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着力研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理解网络育人工作的实际作用。
其次,高校应当针对关乎大学生未来发展与现实学习的各种热点舆论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由各学科专业教师、心理咨询教师、专业学者、各学院学生代表组成的专业队伍,利用学生容易接收的信息数据、新鲜案例、表达方式等,积极破除网络谣言,占领网络育人教育的引领高地。高校要借助网络育人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管理网络环境,引领校园文化不断强化,巩固核心思想,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
2.6 促进工作协调,健全高校网络育人管理机制
高校网络育人教学管理机制是根据工作的客观需要,对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资源,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本土化建设进行育人工作的实际规划、组织、领导,实现教学预期目标的运行机制。高校网络育人在线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片面性,大多由各科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学校更加重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最终评价,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在网络育人学习工作中各方面的深层次分析,忽视了过程评价,因此教师不能及时总结以往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重点表现在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网络育人各项设施、平台、管理机制,但在实际育人工作中仍然只通过传统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校报、校刊、大学广播等,没有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只简单利用传统媒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将使育人教育阵地孤立。
为促进学生育人工作顺利完成,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在线育人教育的指引,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操作性实施计划,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实施评估奖惩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高校网络育人教育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的发展不仅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高职院校要充分分析新形势下学生育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深层次对策思考,构建有效成熟的高校网络育人教育体系,为保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的全方位人才做出相应的教育贡献。
本文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22年校级科研项目“疫情常态下高校网络育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XY002。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