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刚
乡村振兴,以人为本,重点是为人民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使人们都能掌握到实用的科学技术,投入到农村的生产中,对我们的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等都需要我们的中职教育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國农村因为资源的限制,职业教育开展举步维艰——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相关制度不完善、资金缺乏等因素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教育发挥作用的“大山”。乡村振兴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稳扎稳打,切不可急功近利,忽视长远的发展。要做到结合当地乡村的实际情况,了解切实且迫切的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对症下药逐渐破解。
1 问题明显
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思想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显得极为重要。部分院校在听到“乡村”两个字时,往往头疼抵触。他们对于农民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其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现实内在的大量需求,重视短期的收益、眼前的得失,没有对时代风向的敏锐把控。以下是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1 中职学校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建设之中。职业教育往往不受重视,发展停滞不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痛点众多,办学周期比较长、招生门槛比较高、资金投入大等等问题十分显著。并且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支持减少,职业教育开办没有资金,纵有雄心壮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往往急功近利,不够稳扎稳打,在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差,没有办法进行高质量的授课,学生学习不到知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逐步下滑。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职学校教育,首先就需要改革教育观念,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积弊,我国面对乡村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学生接受中职教育后,没有很好的上升空间。职业教育相较其他的教育体系,缺乏学生继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往往会选择退学。长此以往,学生们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往往不会考虑中职学校,而是将这作为“最后的退路”。这种思想观念的横行,无疑大大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招生难度。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的授课教材往往陈旧,还停留在过去的实践中,无法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相适应。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其他的教育体系因为大量的资金投入,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职业教育投入较小,教学体系陈旧,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设置课程、人才培养、授课观念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弊端,无法促进发展。
1.2 人才流失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但任何工作的展开,往往需要众多高质量的人才助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方方面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多方面的实力都发展快速,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腾飞。国民经济在二十世纪初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发展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城市里的便捷生活。虽然农村经济也有了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还是有大量的人才离开落后的农村,走向大城市。这种情况导致农村大量人才流失,但城市人才又已经达到较为饱和的状态。许多人无法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这样造成的人才资源浪费是极度不利于乡村战略的发展和实施的。许多人常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读好了书就能离开农村,去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人们往往把上职业学校看作“没前途”、不会读书的表现。但如今,时代在改变,我们的观念也需要变革。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也是提升知识的较好手段。对于好的职业教育,我们不能有抵触情绪。职业教育在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和培养职业实用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正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落实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实践广泛参与。在发展之中,使用各类措施,才能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2 促进发展,产业革新
2.1 人才参与,科学设计
小农经济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作为大陆文明的代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厚,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有着数亿的农业人口,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极其有必要的。中国的社会问题,许多与农业和农民相关,都围绕着如何提升乡村的经济发展所展开。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我国农村的蓬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了人才,才会给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各方面的人才可以使用其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人才的输入,可以为乡村提供更为科学的设计,才能因地制宜促进乡村发展。而政策从制定再到落实,最终在后期看到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来自相关人才做出的科学设计,可以帮助农村在革新面貌的过程中大大减少投入。在对我国中部地区各农业大省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的人才投入相关联,并且往往是积极的正相关。对比国外,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农业,发现美国农业在这一阶段快速发展。并且在打下了牢固的产业基础之后,农业长期增长向好向暖发展。舒尔茨在他的调查中提出,美国农业产量之所以大幅度增长,并非土地、劳动、天气等这些传统农业的发展因素所致,而是由于农村文化繁荣,人才流入,居民素质提升,导致了农业技术水平革新,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最终带来了跨越式的提升。从中外的农业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对于人才投入的资本越大,对农村经济的提升发展也就越大。因此,唯有不断地发展中职学校,让其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体现,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人才参与,科学设计。
2.2 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
此外,国家也高瞻远瞩地制订了各类计划,为了提升农村整体文化素养,各地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连续多年,中央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做出了规划和建议。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前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成了提升农业人口文化素养,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化发展,快速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发展职业教育,为农村造就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专业队伍。
随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发展,单位产量不断提高,人工投入不断减少,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逐渐过剩。为了寻求产业转型升级,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第三产业进入了大众的视线,成为了解决农村问题的优秀方案。职业院校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当地乡村的产业特点,实现相关专业的设置,例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促進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多余的劳动人口转移到农产品加工上来,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建立一定的产业基础之后,打出产品知名度,再将当地农村的非农业土地重点发展旅游业,在结合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教育可以集中培养旅游、电商、旅游管理等专项人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重视实践,和相关农村企业对接,让学生能够做到毕业即就业,这样自然不会对中职教育产生反感。
另外,中职教育专业的开设也要因地制宜,做到基于当地农业实际情况来设置专业。让人才产出能够与需求对口,保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宝贵的人才资源没有流失。除此之外,学校的老师也要培养农业意识,在教授相关专业的时候,基于农业生产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乡村经济有所了解,使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在切实了解乡村情况后在乡村舞动青春。
3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3.1 旅游模式浅析
基于第一产业饱和的情况,农村旅游,乡村民宿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各式各样的农家乐活动吸引着大众的眼球,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中职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旅游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来帮助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加快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以下是总结归纳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发中出现的几种第三产业旅游模式。
(1)农家乐
乡村旅游模式常见的就是“农家乐”。这种模式大多处于离城市较近的乡村地区。“农家乐”模式倡导以农村生活给城镇居民带来心灵的放松。农家乐选址大多风景秀丽、山清水秀。农家乐的主人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达到二次销售,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将餐饮业和旅游业做到了有机融合,极大程度地满足客人的需要。当客人舒缓身心,感到愉悦后往往会成为“回头客”,这样的经营模式往往对于经济风险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去往农家乐的交通时间不宜过长,所以一般农家乐都设在靠近城市的卫星城镇。许多学生在离开大城市后会去这些地方寻求发展。加强第三产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2)民族村寨
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会有以民族村寨为主的旅游模式。民族风情旅游的开展,往往在我国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类旅游模式的开发,大多以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为依托,并以这个为噱头和卖点。但由于旅游地多开发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的安全成了重中之重。游客在到达之后,往往难以适应破旧落后的村寨,住宿也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一般民族村寨的发展大多由政府牵头,加大财政投入,修路建房设置景点。通过各项设施的改善,对少数民族的原住民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通过旅游脱贫,积极参与旅游开发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模式的发展。而少数民族居民往往受教育程度低,中职学校的介入可以为他们补充相关知识,了解旅游模式开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规律。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为少数民族农村的农民带来了收入,同时也将当地的民族文化向世人展示了出来。
(3)度假村模式
度假村多设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宜居的景观地。这类旅游模式的建设,常由较大的企业主导,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回本周期较长。但也因此度假村能够满足客人多方面的需求。各类设施应有尽有,如健身房、游泳池、KTV、酒吧、酒店等等。这类度假村的受众群体多为团体或是会议客人,为了达到服务要求,往往需要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这时职业教育的作用就得到了体现。度假村的规划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城市中地价昂贵,企业出于经济成本的考量,往往会将度假村设置在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如此一来,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工作岗位,促进了乡村振兴。
(4)农园模式
农园模式多为农业生产者将自己的果园、菜园、花圃等农业生产设施进行收费开放。让游客入内采摘、欣赏,体验瓜果生长的过程,感受丰收的喜悦。这类农园大多面向散客,客流量不集中,参观的收入多为额外收入,农户的主业还是贩卖农产品。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农田开放成展览园区,以供游客参观,促进城镇居民对于农业生产的了解。这种方式大多面向各类学校,为学生们提供学习农业知识、拓展课外知识的场所,给他们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5)休闲农庄
休闲农庄模式较农家乐有所不同,农家乐多为短期服务,选址靠近城市,游客来回方便。而休闲农庄则不受地域的限制,主要以乡村农庄为主体,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让游客们在享受农庄服务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因为游客在农庄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不会受到通勤时间长短的影响,农庄可以选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此模式多适合于整个村庄合力共同发展。
以上便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他们都依托于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能动地开展经济建设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乡村旅游给我国的农村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方式,依托于第三产业,更快地向未来迈进。
3.2 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
中职学校的领导者要强化顶层设计,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注重研究国家发展的形势,主动抓住当地的优势资源,依托当地条件来进行办学。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推动生产发展。中职学校还要参与当地的项目建设,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帮助各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必要时可以和当地企业签订合同,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们毕业后提供工作岗位。
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要参与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履行自己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义务。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统一。我们乡村不应该单纯地发展经济,还要重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修养。加强农民的知识文化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职学校可以尽自己的那份力,积极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
同时,当地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积极开展棚户区改造,使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得到整治,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的新农村,用美好的氛围来感染农民,共同向好向上发展。还要继续加强党政建设,进行乡村治理,确保基层党组织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全国农村都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乡村振兴战略。
4 总结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重视技术和文化的作用。改变“知识无用”或“唯知识有用”两种思想,让社会能够正确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设好中职学校,让其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作用,为乡村的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让人才能够有效回流,使专业人才能够在农村全面铺开、较好地普及。使乡村振兴战略和任务能够被合理规划,并由相关职业教育人员进行科学设计。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并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