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对策研究

2023-12-06 18:15马世祥
知识文库 2023年21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信息技术

马世祥

社会时代的转变要求小学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朝着创新、完善、深入的趋势进行不断发展,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与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与能力的双重教育。尤其是在科技蓬勃发展的现今,在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教育高速发展期间,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之相融、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如何加深彼此之间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小学阶段学科教师所需重点把握和着重学习的关键教学技术。本文就此展开综合详述,供同仁参考。

1 引言

现阶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从教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针以及教育目标等角度做出的彻底转变,同时也是为了迎合新时代所做出的创新和突破。其目的是凭借对信息技术中的“时代化、便捷性、丰富性”等优势特点有效利用,使得语文教育课堂更具生命力,同时拥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在具体推进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期间,需要注重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从基础文化教学到单元整合教学。以便将信息技术“集体化”和学科教育“丰富性”的特点进行充分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思想与条件桎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趣味教学渠道,以便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科教育工作质的飞跃。

2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不足,身体机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同时心理成长不够成熟,在语文学科学习与认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精神阻碍,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逐渐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烦和弃学的不良情绪。外加上部分学生自身课堂活跃度不足,自主参与积极性较低,难以与课堂学习氛围和环境相融,从而逐渐产生了学习和思维认知上的错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与此同时,也容易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自信心和精神理念产生直接影响。

而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科学应用和不断深入,给予了学科教育发展工作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创造了更加生动且灵活的教育管理渠道,使得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信息教学技术与有关设备,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手段,赋予了语文学科知识内容信息趣味元素。凭借对鲜艳色彩图片、动态故事视频、经典汉语文字等元素的重点利用,将信息化教学优势融入、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深入感知学科文化的魅力所在,通晓文化著作中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思想情绪,加深学生的文化认知与理解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渲染“趣味、温馨”的课堂,激发学生语文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欲望。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加快课程教学进度,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彼此深度融合过程中,同样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选择,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参与兴趣,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积极性。

3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融合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大力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当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为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创造了利好条件,教师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探索热情。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机械的套用,而是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实现创造性的融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智慧化程度,让教学更加丰富、有趣、高效。由于教师信息素养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影响二者的融合效果。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其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融合触点的把握不够深入。只有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共通之处,才能够真正地达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然而一些教师会存在“拿来主义”思想,或多或少展现出盲目性、套路性的问题,致使教学信息化成为信息元素的堆叠,与语文教学貌合神离。二是应用方式不够多元。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特点决定了智慧化教学极强的可塑性,能够服务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教师的应用方式更多集中于課件的呈现、课堂氛围的调动,创新力度相对不足,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信息技术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语文课程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的深度融合策略

4.1 基础文化教学,促进信息技术融合

“拼音、识字、写作、阅读”是小学阶段学生学科学习和文化成长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知识理解力的关键要素。筑牢语文学科文化基础是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执行任务,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教学活动相结合,同时也是对学科教育方式的一种拓展,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同时也能加强和巩固学科文化知识,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快速成长。

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五年级学生而言,即便已经经过了四年的基础文化学习过程,但是同样需要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内容,在教师的巩固引导和信息元素融合下,真正做到“知识巩固、学以致用”。例如,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针对“春”文化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期间,就可以将朱自清散文中的《春》作为写作引导资料供给学生参考和学习。首先从《春》的阅读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从“盼春、绘春以及颂春”三大思维角度去阅读文章的知识结构。在此期间,语文教师需要从重点词汇、修辞手法、字词解析等角度帮助学生锻炼基础思维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自由学习和阅读空间,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各种不同修辞手法去感受“春”的生机、“春”的美丽。并借助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融入色彩鲜艳的“春之图”、生机盎然的“春之歌”。借此丰富和渲染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在凭借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条件下,一方面巩固和加深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营造趣味学习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视、听”结合方式,提供更为真实和生动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出后续自由创作的内容。在充分做好基础教育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安排“春”主题的自由创作训练任务,让学生将心目中的“春”通过写作尽情展现。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育活动之间的深度融合。“春之图”如图1所示。

4.2 读写元素教学,拓展深度融合渠道

(1)深入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文化教育发展进程中,关于落实五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目标,其中主要的方向有以下两点。

其一,技巧为引、增强理解力。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当在课堂阅读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熟练掌握相应阅读技巧,并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活动来增强阅读理解力,以便使得学生可以拥有独自面对阅读任务或者阅读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作业训练中快速找到阅读的核心技巧。在此期间,信息教学技术与学科阅读教学的融合发展可以将语文学科中的读写教育元素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趣味的阅读学习课堂,进而为教师提供诸多教学发展渠道,借此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梳理和关键点获取能力,从基本层面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其二,净化心灵、拓宽视野。与传统的语文学科教育引导方式不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和渗透,可以将互联网领域中的专项学科知识进行无障碍分享,实现语文信息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共有,拓展学科教育发展渠道。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同样可以凭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科学利用,在互联网大世界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教育经验和宝贵的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从而有效增进学科教育发展质量,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高质量成长。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五年级阶段学生时候,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课业学习内容,同时也要实施拓展延伸教育,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进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具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期间,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语文“读写”情境课堂,摆脱传统世俗的“唯成绩论”教学意识和行为习惯,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创作空间,以便在学科信息文化学习和掌握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借助信息技术获得更广阔的知识来源渠道。例如,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慈母情深》这一课知识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首先明确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育人的实质效果。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阅读学习情境,邀请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人物,由学生主导课堂。并在多媒体中展示如图2内容,帮助学生唤醒记忆,邀请学生在讲台中讲述与母亲的故事,就此激发学生学习灵感,调动积极性。当情景模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互联网教学资源中选择相应的写作训练主题。围绕“慈母”进行自由创作,要求学生根据真人真事或者所听所闻,在写作中讲述“慈母”形象,进而以母爱的伟大形象净化学生心灵,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将教学目标科学落实。最终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文化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2)网络信息资源,强化写作练习

首先,在语文课本教材中每个单位的后面基本上都是配套的写作训练与口语训练任务。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素材,让学生在掌握单元文化知识的同时,凭借对信息网络的合理利用,在网络资源中寻找新内容对课程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学科教师也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习、借鉴和参考中,掌握互动交流技巧。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动态思想,进而将学生的学习表现记录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写作训练能力。

例如,在“印象深刻人物”主题写作活动教学期间,由于过去教学渠道和教育资源受到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创作视角只能围绕身边的人物进行展开。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超市员工、警察叔叔这样的社会人群,写作素材单调。现如今,在信息技术深入融合过程中,有了信息化元素的融合,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新闻人物、热点人物,将其经典故事或者行为事迹当作自己的写作素材,进而完成相应的自主创作任务。这样内容不但新鲜且与时代相契合,不仅拥有特色文化优势,同时也能激起阅读者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写作成就感。最终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写作能力,为后续自由成长奠定学识基础。

4.3 氛围兴趣引导,升华融合发展深度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學语文课程教育工作其实践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理解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引导和氛围调动的技巧,同时也要求教师需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发展的事前准备工作,将身为学科教师的指引者身份有效展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化学习服务保障,促使学生快速成长与信息文化素养相契合。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全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期间,必须坚持秉承“以学生为本、助力学生成长”的教育执行原则。同时也要注重语文信息课堂氛围的凝练和塑造,在尊重学生学习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着重体现,使得学生可以拥有自由空间去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尽可能利用语文信息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中的语文趣味知识。与此同时,学科教师同样需要积极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学科知识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课程重难点知识有效展示,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拥有深刻感悟,同时形成自主思考与主动参与意识,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此外,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科知识内容较为复杂且形态多样,通过语言表达形式展开信息教学活动同样也是其中的主要实施手段。正因如此,在引导学生探索学科语言学习活动期间,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学科语言内容。例如在“十二生肖”语文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趣味语言互动学习环境,以“十二生肖”融入有关寓言故事和经典动画,信息多媒体技术将动画和故事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一方面塑造浓厚的“十二生肖”经典文化课堂学习氛围,从学生兴趣角度加以引导;另一方面,逐步加深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彼此融合发展深度进一步升华。进而在各种不同教育活动探索方式的带动下,鼓励学生针对“十二生肖”主题内容展开互动探讨,彼此之间自主形成兴趣学习小组,积极探索主题活动问题,踊跃表达,认真思考。最终在教师指导和氛围调动下,找出核心文化知识点,实现学科语言表达思维的科学培养,与学科教师共同营造优质课堂学习氛围,将信息教育元素与学科文化氛围相融,实现“质”的升华和“量”的普及。

4.4 促進思维发展,扩大融合层次

新课标的修订明确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由知识本位走向素养立意。思维能力则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强调依托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独创性。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主导向逻辑思维主导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学生搭建撬动思维转型的支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议题。信息技术借助具象化的载体呈现抽象的知识,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深度思考与主动探究,不失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在驱动。

新课标对语文思维能力的概念做出了清晰的诠释,“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方向依据。对于信息化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而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连续性、发散性、思辨性的情境脉络,促使学生沉浸其中,引发深度思考、互动交流、辩论验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形成思维碰撞,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加工与重塑,将客观的知识转化为“属我”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堂的提质增效。

例如,在执教“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其工具属性,汉字主题研学活动更加生动、丰富、有趣,吸引学生乐享其中,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深刻地了解汉字历史,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激发珍视汉字、热爱汉字的情怀,养成书写规范字的习惯。同时,体会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信息技术的运用涉及课前的自主探索、课堂的集体建构以及课后的延伸拓展。具体而言,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课前依托信息技术布置导学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查阅、收集有关汉字的资料,如汉字故事、汉字历史、汉字特征、汉字书写类别等等。此环节关联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促使学生思考语文汉字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应该如何运用网络精准搜索有效资料、怎样从众多检索条目中提炼关键信息,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搜集的素材进行整合,借助表格对资料进行归纳、分类,由此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课堂依托信息技术组织探究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猜字谜的趣味游戏。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谜面“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山上还有山”“十张口,一颗心”“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让学生进行抢答,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出谜底,揭示答案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渗透汉字的字形字义特点。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发展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将所有的谜底与谜面整合到一起,带领学生观察、分析二者存在的内在关联,发现游戏中蕴含的有关字形与字义的语文知识。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由感性体验向理性思考转变,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拓展,透过表征符号感受汉字结构的一般规律。在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引入汉字主题微课,引导学生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究。微课包括汉字的发展与演变、汉字特点辨析、书法鉴赏、汉字意义探讨四个模块,根据由浅及深的原则搭建思维脉络,引领学生在独立思考与互动辩论中完成对汉字知识的解构与重塑,建立深刻且个性的自我理解。

最后,课后依托信息技术完成归纳与拓展。汉字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所涉及的知识远不止课本内容,课后的拓展显得至关重要。但是课后活动依赖于学生的主体自觉性,不仅要突出主题内容的趣味性、互动性,而且要关注学生认知基础与思维水平的差异性。基于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课外拓展线上学习资源包,内容分为课堂内容导学案、要点知识练习、能力拓展训练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下载相对应的资源包完成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查漏或是深化。发挥信息技术兼容性、灵活性强的优势,实现课后活动的分层,为学生搭建最具适切性的思维“脚手架”,推动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小学阶段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更加看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考认知能力,需要从课堂氛围以及教学手段等角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服务渠道,促进学生学科文化素养与信息素养相融发展。

因此,在具体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活动中,要求相关学科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体课堂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化特点,同时重点围绕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以融入信息教学技术为核心手段,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开展方式。与此同时,还要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执行效果,密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通过学习氛围营造、读写教育结合、基础文化拓展等教育手段,拉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发展距离,进而在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和成长体验的同时,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提高,为社会的未来培养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新城镇西街小学)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