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梅
摘 要:高校师范类专业承担着培养专业教师队伍的社会责任,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融入大别山红色文化,既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也能够帮助师范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价值引领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探索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教师教育课程的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师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时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肯定了皖西大别山地区对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贡献,又指出了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等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落实基础教育阶段立德树人重要教育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以政策为引领,结合学生特点、社会需求,探究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课程的路径。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专业教师队伍的主要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大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纲要》指出,在教育学类专业课程中,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3]。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所蕴含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是高校教师教育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之一。笔者所在的高校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也将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积极价值引领、完成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思政教育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探索理念
早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提出了构想,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为了规范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还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4],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5],这一举措对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基础教育水平具有深远意义[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在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中强调了课堂教学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指出课堂教学应“能够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合理應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探索适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及教学形态是我们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保障教师教育质量要求进行的大胆尝试,有助于有效地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师德修养,最终落实“双重”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三、路径探索
(一)建设线上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对“学生中心”的表述是“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多数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通过组织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课堂,更难以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教师职业认同感。因此,《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在线上教学平台创建了系统性的课程内容,包括课件、拓展阅读材料(电子书、相关文献等)、录课视频、中国大学慕课视频、课程内容相关练习等。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布置内容自学部分知识点,并完成相关练习,这解决了以往课时不足的问题,让教师有机会在课堂上引入大别山红色文化案例,组织学生展开分析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反思中认识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不易,厚植家国情怀,认识到作为师范生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线上教学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依据课程内容上传大别山红色文化相关材料,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App观看红色文化相关视频或浏览图片、文档,加强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鼓励学生搜集大别山红色文化素材,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或将学习资料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库,在训练学生搜集和挑选教学资源能力的同时,逐步建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思政素材库。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学院和当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年来一直合作开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研究,在一个关于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项目中,师范生们和项目组老师们搜集的大别山红色文化素材,经过认真修改、校对形成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手册》,这一成果将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继续运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多元评价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评价形式单一,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大影响。依据《实施办法》“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应当是主体性、过程性、多元化的。[7]如果仅仅依赖期末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情况,这既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也无法实现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8]本门课程基于混合式教学,尝试探索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我们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既能让课程思政教学顺利开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本课程全面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2022年秋,根据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判标准由原来的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调整为期末考试(50%)+平时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情况(10%)、小组展示(10%)、线上学习(20%)、作业完成情况(10%)等。学期伊始,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课程评价体系,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充分参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有了这样的监督、鼓励机制,学生在自主学习线上教学平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课下搜集红色文化素材,课上围绕大别山红色文化展开的讨论、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中,能够有更多的学习投入。例如,在讲解Teaching Reading这一章节时,教师在Pre-reading activities这一部分设计了小组展示,让学生自主选择语篇设计读前活动,读前活动一般包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的背景知识介绍、话题讨论、快速阅读等。参与该次展示的小组选择了中学英语课本中Hero这一话题,课本中谈论的人物不乏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航天员杨利伟等,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当代中国的国家英雄。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牢记革命先烈们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读前活动设计时,学生们从战争年代入手,重点讲述大别山革命老区著名将领许继慎的事迹,逐步过渡到当代国家英雄,巧妙地在弘扬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导入了单元主要内容。由于该课程开展的是多元评价模式,现场教师和同学都给该小组打出了很高的分数,小组成员备受鼓舞,他们小组的成功也激励了其他同学。由此可见,在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多元评价,可以保证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继承革命先辈深厚的爱国情怀,唤醒学生的历史记忆,凝聚师范生的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尽管我国师资结构整体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年轻教师比重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缺乏基础教育一线教学经验等问题。《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教师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和持续发展都有具体要求。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课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持续优化教师队伍,既有经验丰富的省级“教学名师”,又有多次在省级、校级教学比赛中获奖的省级“教坛新秀”。课程组教师们富有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近两年来,教师们围绕课程思政、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等主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申报多项课题,在各类期刊发表了数篇关于师范生培养、课程思政的论文。课程组教师主动申请去中小学挂职,深入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开展课程思政,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将调查研究结果反哺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皖西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大别山红色文化、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价值观的重要性。
四、结 语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作为高等院校英语师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教师教育课程一样,对师范生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师范生是国家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师范生课程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这条道路上,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创新,方能担当起培养大国良师的时代重任。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22年皖西学院校级科研社科重点“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WXSK202276);2022年皖西学院校级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英语课程与教学论”(wxxy2022083);2021年皖西学院校级科研人文重点“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初中英语思政育人融合之研究”(WXSK20213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EB/OL]. http://news.cctv.com/2016/12/08/ARTIihpHZs56dGPS nK5b5x5y161208.shtml,2016-12-8.
[2] 左俊楠,董莎莎,李玉峰. 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实施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22(2):35-37.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 -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0-5-28.
[4]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EB/OL].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2017-10-26.
[5] 教育部.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 _331063.html,2018-2-11.
[6] 胡万山.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7):22-28.
[7] 姚炎昕.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4):136-141.
[8] 薛松,万红霞,崔鴻. 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6):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