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莹莹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读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然而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强调学生对英语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的学习,忽略了对阅读文本主题意义的挖掘,这导致英语教学缺乏整体性。同时,学生独立完成英语文本深度解析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推动课程创新,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教师要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设计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掌握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为了更好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语篇材料的主题意义。而語篇的主题意义和单元的主题意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解读整体单元的视角下探究语篇材料的主题意义。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单元Section A中的3a部分“The Shirt of a Happy Man(Part Ⅰ)”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开展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语言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提取单元主题意义
在Section A中的1a~2d部分,有两组对话展现了Amy和Tina两个人对于餐厅的环境和食物的看法,及他们对电影的不同态度和感受,从而引出了单元话题“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2d部分的对话展现了Nancy关于友情的苦恼。以上三组对话说明,不同的人面临生活中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感受,应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一切事情。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取这一部分的主题意义: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在Section B的1a~1e部分,听力内容讲述了一位将军寻找一个快乐的人的过程,这是Section A阅读部分的故事延伸。该故事的结尾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真正的快乐并不源于自己所拥有的外在的物品,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这一段的主题意义归纳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要学会知足常乐。
Section B的2a~2e部分描述了Peter输掉足球比赛之后感到沮丧、自责,经过父亲的鼓励和开导之后重拾信心的故事。其中,“Winning or losing is only half the game. The other half is learning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your teammates and learning from your mistakes.”这几句话明确提及了沟通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这一段的主题意义归纳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或问题,要学会沟通,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单元中各个部分语篇的分析和探究,笔者认为,这一单元的主题意义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学会沟通,保持积极的态度。
二、解读文本
从主要内容来看,该文章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主要围绕“寻找一个快乐的人的衬衫”这一主题来展开,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的国王不开心,晚上睡不好,也不想吃东西,同时,他也经常无理由地哭泣,这种情况使这个国家的王后和子民非常担心。医生被召来检查国王的身体情况,医生认为,所有的问题源于国王的内心,国王需要穿上一个开心的人的衬衫,这样所有的问题便会得到解决。之后,首相、银行家和宫殿的歌唱家依次来到王宫,但他们并不快乐,并描述了自己不快乐的原因。首相担心失去自己的权力,也担心自己被他人取代;银行家担心失去自己的钱财,害怕别人会来窃取他的钱财;宫殿的歌唱家觉得自己总是被他人尾随,并不自由。在这一部分故事的最后,这个国家的将军被要求在三天内找到真正快乐的人。
从编写意图来看,作者通过描述寻找一个快乐的人的过程,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首相、银行家和宫殿的歌唱家都不快乐。最后该国家的将军所接到的寻找真正快乐的人的任务,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什么样的人才是快乐的人。在思考快乐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从文章特点来看,该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源于伊索寓言。文章共六段,结构清晰,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主要使用了“make+sb.+adj.”的结构、一般过去时及被动语态来描述该故事,用词通俗易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学情
在九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make+sb.+infinitive without to”“make+sb.+adj.”等句型结构,他们能够阅读故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且大部分学生对故事这种文体很感兴趣。但部分学生缺乏深度挖掘文本信息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停留在浅层。因此,在设置教学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基于故事结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续写活动,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很快乐,从而达到深度挖掘语篇内涵的效果。
四、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现状,教师可以按照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学习理解,能够掌握和该故事相关的单词、词组,理解文章的框架和基本含义。二是应用实践,能够运用浏览(viewing)的阅读技巧,根据图片预测课文内容,梳理和概括故事的发展;能够运用略读(skimming)的技巧,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及中心句,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运用扫读(scanning)的技巧,获取文章的六要素及主要信息,并回答文章后的问题,分析故事中的角色不开心的原因。三是迁移创新,能够根据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并与同桌讨论,复述文章;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故事的结尾。
教师按照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递进过程来设计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出发,深入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文化、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五、优化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Lead-in)
笔者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国王的图片,再让学生思考“Is the king in the picture happy?”“Why is he unhappy?”“What can make him happy?”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于第一个问题,全体学生都认为国王不开心。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国王是担心自己的国家和子民,有的学生认为国王的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对于第三个问题,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国王便会开心。对此,笔者没有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去阅读文章,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在这一环节,笔者利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合作讨论和预测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思考的习惯。
(二)头脑风暴与预测(Brainstorming and Predicting)
笔者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东西能够使自己开心,再让他们思索快乐的定义。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该文章的标题及配图,思考“Who is the man in the picture?”“Who has a happy shirt?”这两个问题。
对于什么东西能够使自己开心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学生认为朋友的陪伴能够使自己开心,有的学生认为家人的支持能够使自己开心,还有的学生认为好的成绩能够使自己开心。对于“Who has a happy shirt?”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基于此,笔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标准》中提到了“看”这一语言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和标题预测文本内容,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略读(Skimming)
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技巧,判断这篇文章的类型,并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同时,笔者给予学生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让他们关注文章的结尾段及在文本中重复的单词。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和归纳能力。
(四)扫读(Scanning)
笔者让学生扫读文章,依次完成以下阅读任务。一是扫读文章,找出文章的六要素(time、place、characters、reason、process、result)。二是扫读文章的1~2段,并回答“From paragraph 1~2, why were the queen and the kings people so worried?”“Can you guess what the queen did next?”“According to the doctor, can medicine help the king? Why or why not?”“Why did the king need the shirt of a happy man?”等问题。三是扫读文章的3~5段,并回答“From paragraph 3~5, why were the prime minister, the banker, and the palace singer called to palace?”“Can they help the king?”等問题。四是扫读文章,找出首相、银行家及宫殿的歌唱家担心的事情,并思考一个问题“Why are they still unhappy when they have wealth, power and fame?”。五是扫读文章的第6段,并回答“What was the top general told to do?”“Is it the end of the story?”等问题。
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扫读的技巧,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梳理文章发展的顺序,了解文章中每个角色拥有的和担心失去的物品,有助于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梳理文章时,笔者让学生完成Section A中3c部分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大意。
(五)复述(Retelling)
笔者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思维导图及关键词等信息,对文章进行复述,概括总结出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学生在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后,只有进一步概括与整合,才能把新的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复述故事,旨在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讨论(Discussing)
文章“The Shirt of a Happy Man(PartⅠ)”只选取了原本故事中的一部分内容,且结尾停顿在将军被要求在三天之内找到一个快乐的人这一情节。有很多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想弄清楚将军是否找到了这个快乐的人,也想知道究竟谁是快乐的人。对此,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他们思考happy shirt的真正内涵,并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续写该故事的结尾。在学生续写结束后,笔者让每个组的组长分享本组所续写的故事内容。
(七)总结和作业(Summary and Homework)
笔者用相关词汇来帮助学生总结文本中出现的人物所对应的事物,如王后(spouse)、医生(health)、宫殿的歌唱家(idol)、首相(right)、银行家(treasure),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单词的首字母构成shirt一词,但国王拥有了这么多却仍然不开心,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足常乐的道理(A man who is contented is happy.)。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该具备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引导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性。基于此,笔者将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为:设计你自己的快乐衬衫,为故事写一个新的结尾。
结语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导向下,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系列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活动,让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开展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不同维度的活动要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阅读活动,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深入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