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廷
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新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新教育理念倡导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美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为“五育”融合做出积极贡献。
在美术领域,灵感和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色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探索色彩教学的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基于此,笔者阐述了色彩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的作用,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色彩教学的内涵
人类的第一感觉是视觉,而色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人的视觉。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各种颜色,色彩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认知的内容。色彩教学属于美术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色彩的认知、联想等内容,指导学生运用色彩、活用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色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另外,色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色彩教学的特点
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色彩教学适用于各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色彩教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感知色彩,其带来的感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而每名学生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二是尊重个体差异。每名学生的性格、生活环境都有所不同,这使得每名学生对世界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色彩教学具有尊重个体差异的特点,能够包容学生对不同的色彩形成的独特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世界的认知也处于基础阶段。小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爱玩,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少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气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往往伴随着色彩鉴赏,教师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色彩作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色彩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色彩认知在视觉感知中占有极大的比例,我们每天看见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从这些颜色中,我们能接收到不同的信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运用色彩教学,指导学生分析色彩,理解不同色彩对应的不同状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无论是美术教学还是日常生活,想象力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色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色彩,进而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运用不同色彩创作富有创意的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的方法
(一)接触感知色彩,提高学习积极性
色彩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接触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将美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此,在当下的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认识色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十课“快乐的节日”时,笔者利用了节日的色彩,引导学生参与主题学习,如中秋、春节等,让学生说出自己能联想到的颜色。在此过程中,笔者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自主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如有的学生由“金秋十月”一词联想到了黄色,如黄色的落叶;有的学生由“红红火火过大年”这一俗语联想到了红色,如红色的春联;等等。在课堂上,笔者还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些节日视频,带领学生走进色彩的世界,让学生感受色彩,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利用美术工具,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生的认知经验尚浅,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丰富多彩的颜色不仅能够给予他们视觉上的冲击,还能够给其带来丰富的感受。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工具,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美术学习状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彩纸、水彩笔、颜料等学习工具,并为学生讲解这些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创作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灵活运用色彩,提高色彩鉴赏能力
色彩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观察和认知色彩,还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色彩的方法。活用色彩的前提是学会鉴赏色彩,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色彩鉴赏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优秀的色彩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鉴赏能力。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创作色彩作品,让学生在动手创造中感悟色彩,灵活掌握运用色彩的方法。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色彩的渐变”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相关色彩的渐变原理后,指导学生进行色彩创作,引导学生动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渐变色彩图案,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色彩原理知识,产生创作热情,还能够充分掌握运用色彩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色彩鑒赏能力。
(四)用心感受色彩,培养感知能力
色彩与情感有对应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色彩,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为学生展示不同环境中所运用的不同色彩,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色彩情感的理解。
例如,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结婚时红、黄搭配的图片和丧葬时黑、白搭配的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之中感受到红、黄搭配的喜庆与黑、白搭配的悲戚。另外,笔者还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一个颜色,如有学生说“灰色”,这一颜色代表了他此刻灰心丧气的感受。
又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喜怒哀乐”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中的京剧面具进行色彩教学。京剧面具具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的面具对应了不同角色的情感,能够直观地表达出喜怒哀乐之情,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加深对色彩运用的理解,还能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
(五)开展游戏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景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率。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色彩的对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词语相关的游戏,让学生说出与颜色相关的四字词语,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等,从而活跃色彩教学课堂的氛围。接着,教师可以解释学生说出的四字词语,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并体会色彩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提升美育素养
美术来源于生活,故而美术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色彩。因此,教师要把生活融入色彩教学,让色彩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世界,接觸色彩、感受色彩,进而认识色彩、学习色彩、运用色彩。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学习即生活。此外,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他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由此可见,美术教学要生活化,色彩教学更应生活化。
例如,在色彩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了“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色彩在特定环境下具有不同含义?”这一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学生说:“红绿灯的颜色就具有特殊含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有学生说:“斑马线是白色的,白色作为一种高明度的颜色,可以在黑夜和阴天提高道路标志的可视性,方便司机和行人识别。”还有学生说:“在开车的时候,路边的警示牌大部分是红色的,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介绍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向学生分享色彩方面的小常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色彩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接触色彩、感悟色彩、开展游戏活动等方面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新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