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3-12-06 11:06安逸张晶晶荆林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现象学分值条目

安逸,张晶晶,荆林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卒中是一种典型的心脑血管疾病,依据世卫组织定义,脑卒中是由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药物、颅内感染等多种原因致使脑部血管受损引起,目前已经是我国最主要的死亡因素[1]。脑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都极高,据统计我国脑卒中致残率高达80%,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比例高达40%[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卒中作为一种早期突发性疾病,在发病初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残疾概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3]。尽管已经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但脑卒中患者对于疾病认知与康复的了解不足,致使医患不能更好地配合,使护理效果差、效率低,进而造成患者对康复护理失去信心,导致配合度更低,形成恶性循环[4]。现象学研究法是一种针对研究对象行为现象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对象的行为与对事件的态度来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反映研究对象的意识结构及意识行为[5]。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以适时理论作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用良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恢复情况[6]。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认知水平和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以期提供更多临床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1)纳入标准:①依据我国脑卒中相关治疗指南[7]结合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③患者具有一定的肢体运动能力;④患者理解能力良好,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涉及的相关调查问卷;⑤患者年龄≥18岁。(2)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或严重认知障碍患者;②有心、肾等严重器官类疾病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因肿瘤或外部创伤导致脑卒中患者;④资料不全或丢失患者。本研究经由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将上述94例患者中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54例患者设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中常规组男32例,女22例;受教育时间3~18 a,平均(11.78±2.13)a;疾病类型为脑梗死37例,脑出血17例;年龄41~82岁,平均(58.48±4.74)岁;合并其他疾病为高血压35例,糖尿病16例;有吸烟史23例。其中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受教育时间2~17 a,平均(11.65±2.08)a;疾病类型为脑梗死29例,脑出血11例;年龄43~80岁,平均(58.67±4.88)岁;合并其他疾病为高血压28例,糖尿病12例;有吸烟史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协助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完成各项检查,结合医院脑卒中健康知识手册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包含基础知识、药物治疗方法、饮食结构理念、后期康复措施等。护理中为患者持续提供饮食、药物等相关指导。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视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介绍康复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并指导患者使用相关器械,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试验组患者接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成立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至少包含1名护士长、3名责任护士、2名心脑血管科医生、1名心理医生、1名康复医生。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相关知识培训1个月,且最终考核合格。患者入院时,小组成员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结合具体治疗目标制定相关方案。通过互联网的多样形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包括联合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具体措施。将患者护理阶段分为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调整期以及适应期。(1)诊断期:患者入院到临床确诊,侧重疾病宣教和患者情绪管理,主要工作内容为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脑神经受损等相关指标,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疾病康复需求并做出个体化调整。(2)稳定期:患者临床确诊到病情有效控制,侧重患者住院期间的引导和情绪管理,主要工作内容为结合小组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等指导,帮助患者完成每日检查,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参与到护理中,并初步制定出院计划。(3)准备期:病情有效控制到出院时,侧重出院帮助和康复指导,主要工作内容为小组多成员合作探讨患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并建立好后期线上沟通渠道。(4)调整期:出院时到出院1个月,侧重居家指导和康复指导,主要工作内容为通过线上随访,帮助患者解决居家日常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并为患者介绍居家生活作息改善方法,提醒患者定时复查。(5)适应期:出院1~3个月,侧重情绪管理,主要工作内容为对长时间被照顾的患者展开情绪指导,帮助患者回归社会,重新进入正常生活节奏。

1.3 观察指标

(1)出院准备度。使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该量表由Weiss等[8]编制,从自身状况(7个条目)、疾病知识(8个条目)、应对方法(3个条目)、社会支持(4个条目)4个维度和1个单独条目“是否准备好出院”共23个条目评估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单独条目不计入总分,其余每个条目分值0~10分,分别表示完全不能/完全不知道~完全能/完全知道,量表分值范围0~220分,分值与患者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2)认知水平。使用脑卒中患者防治知识问卷、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问卷来评估患者的认知水平。脑卒中患者防治知识问卷:该问卷由张小培等[9]制定,从生活起居、运动、饮食等8个维度36个条目评估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每题0或1分,分值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该问卷由周成业等[10]制定,从知识、行为、态度3个维度评估患者认知水平,共20道题,每题1~4分,分值与患者认知水平呈正相关。(3)康复锻炼依从性。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functional exercise compliance questionnaire,EAQ)来评估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GSES:该量表包含10个与患者自我效能相关的问题,分为1~4分,由患者判断最接近的分值评级,分值与患者自我效能呈正相关[11]。EAQ:该量表包含患者对自身康复锻炼方法、频率、时间以及沟通等多个方面考察,分为身体依从性(8个条目)、锻炼检测(3个条目)、主动锻炼(3个条目)等3个维度共14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从1~4分表示完全做不到~完全做得到,分值范围14~56分,分值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呈正相关[12]。(4)康复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评估患者康复情况。NIHSS:该量表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制,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受损越严重[13]。最终评估在16分以上的患者有较大死亡概率,而最终评估分数小于6分的患者很有较大可能恢复良好,每增加1分,治疗后恢复良好的可能性就会降低17%。FMA:该表从上肢部分与下肢部分两个方向评估患者运动能力,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运动能力越强,总分低于50分代表患者运动能力严重受损[14]。SS-QOL:该量表从患者的语言、家庭、活动能力等12个条目评估,采用5级评分法,每题1~5分,分值范围12~6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1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RHDS评分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RHDS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RHDS评分比较分)

2.2 认知水平与GSES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脑卒中患者防治知识问卷、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问卷、GSES评分均上升,且试验组患者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认知水平GSES评分比较分)

2.3 EAQ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EAQ评分均上升,且试验组患者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4 NIHSS、FMA、SS-QOL评分

干预后,所有患者的NIHSS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FMA、SS-QOL评分均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EAQ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FMA、SS-QO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知识理论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理论实践被证明,其中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为主[16]。医学护理的核心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心理状态。而现象学研究方法指的是通过观察患者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来研究患者各方面健康状态,并运动到护理研究当中[17]。现象学研究方法占我国质性研究的80%以上,且已经普遍运用到护理干预当中。目前我国护理现象学研究内容逐渐多元化,从不同角度探求如何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服务、生活水平[18]。适时理论最先由Cameron等[19]提出,将患者的治疗过程分为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调整期、适应期5个阶段,囊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居家至基本康复各个时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时期划分以及疾病发展,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0]。因此,本研究以此为框架探讨了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认知水平和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出院准备度、认知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这表明了基于现象学研究法的适时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提升显著,推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如下。(1)诊断期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基于患者病情需求给予患者情感、生理维度支持,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前干预预防了患者可能出现的抵抗、恐惧、放弃等状态。(2)稳定期给予了患者更多指导和帮助,帮助患者对抗疾病,同时也从经济等方面支持患者,帮助进行医保费用的资料准备和手续办理。(3)准备期用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照顾了患者并给予居家康复指导,包含对患者家属的知识传递与康复训练专业性讲解。(4)调整期患者处于居家状态,护理多为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完成,但患者准备期接受知识理念后很难直接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而线上交流能够有效解决患者居家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并督促患者定期复查。(5)适应期患者已经能够妥善应对各项问题并且病情逐渐康复,医护人员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控制恐惧情绪,重新融入社会。

4 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发展各个阶段需求不同,因此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全程需求可以帮助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提升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认知水平和康复锻炼依从性。将医疗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相联系,可更好地为患者实施护理操作。

猜你喜欢
现象学分值条目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