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才
[摘 要]薄弱高中学生主要存在基础薄弱、自信心缺失、内驱力不足和家庭关注不够等问题。影响薄弱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成长需求得不到关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面对学生不理想的学习状况,薄弱高中应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帮助,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薄弱高中;学习现状;成长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3)24-0087-03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教育经费不断增多,各地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是为了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对振兴薄弱高中具有重大意义。按照现行的招生政策,每年会有一半左右的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认知水平高和学习能力强的初中学生抱团走进了当地的优质高中,而认知水平较低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能走进薄弱高中。薄弱高中的生源往往不理想,教学质量不佳,容易陷入困境,这不仅与学生自身表现不理想有关,还与学校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关。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对薄弱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度剖析,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
一、薄弱高中学生学习状况剖析
薄弱高中的学生也是从当地所有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优胜学生,只是他们的成绩相对于同地区优质高中的学生而言不够优秀。升入高中以后,新起点、新环境会激发起薄弱高中学生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高中课程内容难度增大、知识消化周期变短等原因,部分学生越学越吃力,逐渐听不懂一些学科知识,慢慢演变为失去学习信心,甚至是讨厌学习。如果这时教师只是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计划,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加大学生的厌学程度。笔者在常规巡课时发现一个现象:课堂上,有些学生一开始只是被动瞌睡(听不懂),到最后,经常一上课就主动睡觉(放弃了)。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的学习状况,教师必须深究其原因。
(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薄弱高中的学生相较于优质高中的学生而言,往往基础薄弱,各科发展不平衡,但他们与优质高中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基本一致,所以常常感到相当吃力。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薄弱高中的部分学生身上有很多不良习惯,既有生活上的、行为上的,又有学习上的。比如,课堂上经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学习主动性;对电子设备上瘾,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薄弱高中学生入学成绩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认知水平不高和学习能力不强。进入高中后,面对新环境,他们也想有所改变,但由于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不好,很难又快又好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在很多知识盲点。随着时间推移,知识盲点造成问题的堆积,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二)家长关注度不够和学生自信心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薄弱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家长的期望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剪刀差”。多次焦虑失望后,一些家长会直接降低要求:只要孩子有书读,不惹事就行了。期望值降低后,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也会减少,平时多是语言强调,缺少实质性监管,甚至是不闻不问。
家长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难免会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批评和挖苦。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紧张,害怕与别人对比,担心被别人笑话。他们在学习与做事时往往畏首畏尾,缺少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自信。
这些学生在初中是中等生,升入高中以后,他们甚至会变成后进生,被动形成了“我不是学习的那块料”的认识,慢慢失去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学习的内动力越来越小。
二、薄弱高中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实中,薄弱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堪忧。薄弱高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成长,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初高中衔接
高中与初中相比,科目增多,学科知识点增多,且学科课时减少,课堂容量增大,授课进度加快,教师无法细讲全部知识点。学生进入高中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与初中有着巨大的区别。部分高一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在学习上滑坡掉队,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面对薄弱高中学生基础较差的状况,抓好初高中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高一教师应对初高中教学脱节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的异同等进行研究,对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等差异进行了解。新高一教师在开学后,要依据高中课程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初中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耐心和恒心,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二)丰富课程资源
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自信不仅能带来愉悦的内心体验,而且能激发人的潜在能力,是产生积极心态的催化剂。然而,薄弱高中的学生多经历过考试失败的打击、家长的呵斥及优秀同龄学生的轻视。失败、挫折、打击致使一些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持冷漠排斥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能“抬起头来”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面对自信心匮乏的学生,薄弱高中要组织教师团队开发与丰富课程资源。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和展示特长,赢得表扬和肯定,有助于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在北京十一学校,全校有4174名学生,就有4174张不同的课程表。该校的校长李希贵认为教育应立足于每一个个体的自主成长,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模式。丰富课程资源,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
薄弱高中要跳出“教材、课标、联考”的束缚,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强调学校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下“做自己的事”,即在深度研究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师后,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使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适应,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的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大胆取舍教学资源,选择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编制适合学情的例题、习题,向课堂要效益,向作业要质量,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到“以學定教”。“以学定教”要遵循学路优先、学法优先、少教多学的原则,顺学而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教师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捕捉学生有价值的表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国家课程校本化能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四)家校携手同行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阵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的,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熏陶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前,应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会、学生自我介绍、教师家访、家校交流群等都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重要渠道。为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人才观,学校层面可以采用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家校共育方式。学校要让家长明白: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一个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人的发展;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理解、信任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对孩子的学业成绩要理性分析,淡化分数和名次;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才是成长的根本。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才能趋于合理,才能减少家庭矛盾,才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关爱与关注共在,期望与鼓励同行,家校携手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学校应把学生的心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对孩子的未来给予适度期待,自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校联手,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合力。
(五)构建智慧教学模式
随着智慧教育的大力发展和智慧课堂的投入使用,广大师生迈入智慧学习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手段的运用逐步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智慧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很多问题,为薄弱高中的发展提供“弯道超越”的机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盲点,为精准教学扫清障碍。教师可以在课前把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平板电脑发送给学生,让他们课前预习,再通过平板电脑能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从而明确教学重点,为精准教学打好基础。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分层推送作业,也可以给学生定时推送与作业相关的微课视频。对于哪些学生是在视频辅助下完成作业的,教师通过后台数据能一目了然,这为教师给学生推送个性化练习提供了依据。教师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并把参考答案通过平板电脑分享给全体学生。这种全方位、立体式、个性化、精准式的智慧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是当下教育教学评价的新趋势、新方向。“五育”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应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规划人生,为学生终身发展保驾护航。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情况,给予学生全方位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中去表现自我,完善自我。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根据笔者经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难点在于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为此,学校需对教师的考评制度、奖励制度加以调整,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来促进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形成。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综上,学校立足学生学习现状,深度剖析学生问题形成的缘由,科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尤为必要。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及产生原因是科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前提,而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是改变学生惰性学习状态的有效手段。薄弱高中应在关注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会对教育教学生态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使薄弱高中逐渐向优质高中靠拢。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斌.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北京十一学校变革启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2] 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利特尔.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伊顿公学校长谈教育[M].刘清山,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4] 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 王圆圆.管理短长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6] 威特克尔.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M].卜媛媛,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