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霖
元宇宙(Metaverse)是指利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拓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和互联网(Internet)等先进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的虚拟世界[1]延宏,王华.“VR+”:“元宇宙”视域下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青岛出版集团为例[J].出版广角,2021(22):80-82.。
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其利用计算机图形和可视化技术生成一种逼真的虚拟环境,通过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产生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又称虚拟实境或灵境技术,其综合利用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显示技术、仿真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借助眼镜、头盔等设备营造虚拟环境,可以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沉浸、交互、构想是VR技术的三个重要特性。
目前,AR/V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娱乐、制造、医学、军事等领域。近年来,传统出版物也尝试利用AR/VR技术丰富图书的内容,提高图书的品质。AR出版物将传统纸质图书中的平面化内容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读者通过扫描纸质书中的二维码获取AR软件下载方式,或使用移动设备瞄准图片和视频等标记,图书中隐藏的内容便会在移动终端上以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出来。VR出版物则需要借助穿戴设备营造与图书内容相匹配的虚拟世界,在其中,读者可以获得一种似真非真的沉浸式体验。例如,北京少儿出版社的《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的《探索北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VR超级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均是AR/VR技术融合出版的全新探索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近年来,传统文化类出版物快速增加,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版物的产品形式和表达方式变得丰富多样。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前十大分类分别为传统文化常识类、少儿国学启蒙类、典籍解读类、茶道茶经类、故事及典故类、家风礼仪与处世哲学类、节日节气类、艺术日历类、传统服饰类、饮食文化类[2]罗雪英,容再再.传统文化类图书出版现状调研与分析——以当当网“传统文化”类畅销书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9(02):24-29.。
中华书局是我国传统文化出版的头部品牌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北京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等出版社也大量出版传统文化类图书,涵盖内容广泛,种类繁多。部分出版社的系列丛书已经形成品牌,例如,中华书局的“中华生活经典”“中华经典藏书”“中华蒙学经典”等系列丛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美丽国学”系列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传世经典”系列丛书、中信出版集团的“知中”系列丛书等[3]罗雪英,容再再.传统文化类图书出版现状调研与分析——以当当网“传统文化”类畅销书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9(02):24-29.。专业出版社也同样有自己的品牌,例如,中国纺织出版社的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丛书、“中华民族服饰结构图考”丛书、“敦煌传统服饰文化”丛书等。这些系列丛书梳理、展示、传承了中华服饰文化。
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指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
中国传统文化类出版物包罗万象,从儒家经典到礼仪风尚,从节日庆典到衣食住行,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高新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类出版物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在AR/VR技术的辅助下,音频、视频等内容赋予了图书新的活力。例如,深圳海天出版社与鹰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版的《活起来的科学童喜乐AR/VR魔幻互动百科》一书,结合AR和VR技术,以探索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为目标,将传统文化与科学常识开发成多元化的特效场景,以丰富图书的内容及形式。该书是领先的文化科学启蒙图书,更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优秀出版物。
AR技术的发展为国学启蒙类图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秒表文化公司研发的A R 版《弟子规》,以“国学+增强现实”为突破点,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原型创作卡通人物形象,致力于打造一种寓教于乐的传承国学经典的新方式。用手机扫描该图书,打开相应App,四个卡通形象便会以3D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带领读者阅读书中的内容。这种以三维动画立体形式呈现的现代化阅读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多重感官体验的互动式阅读。该公司还着力研发《百家姓》《三字经》《唐诗宋词》等系列AR丛书,旨在打造国内首套AR国学丛书。
AR技术使传统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活”了起来。2020年4月,由山西博物院文创发展部出版的《藏在山西博物馆的十二生肖》一书,借助AR技术,以亲子阅读绘本为载体,将十二件馆藏文物与十二生肖对应,以十二个动画形象展开十二个有趣的故事,读者只需通过App扫描绘本中的AR点位,静止的文物与动物形象就会跃然于屏幕之上。AR技术为读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听感受,“AR+历史文化类出版物”更是使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全新尝试。
VR技术的成熟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全新视角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清明上河图》这幅描绘北宋时期汴京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的传世佳作,在VR技术的加持下,结合CG技术,原本的平面画卷转化为立体场景,画中的街市行人、布衣商贾、车轿骡马等“活”了起来,栩栩如生地呈现出了千百年前汴京的繁荣景象。VR技术创造的“虚拟世界”能够给观赏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VR技术能够让人们重新走进历史,以全新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使用VR技术创作的高科技电影让中国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尼克团队与李佩红戏曲艺术工作室联合创作了VR戏曲电影《穆桂英再挂帅》,海内外观众可以通过穿戴设备,观看12K超高清戏剧影视作品,180°沉浸式欣赏经典国粹。VR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与路径,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华服饰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演变。中华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新技术的发展,将服饰文化类出版物以新形式传播给读者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新时代出版发展的必然要求。
服饰作为具象物体存在,本身具有三维属性。AR/VR技术可以将服饰还原,以动画、视频等更加真实的形式展现服饰。例如,以3D形式复原博物馆中珍藏的古代服饰,不仅可以模拟修复古代服装形制、面料、图案等已经损坏的部位,还可以使观赏者以全新的视角欣赏传统服饰文化的精湛之美。AR/VR技术的使用不仅打破了传统图片的框架束缚,更以多样的方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理念和感官体验。
河北博物院2022年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文化力、故事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项目成果展播“战国中山国服饰复原设计”以战国中山国服饰文化为主线讲述了服饰等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展现出两千多年前战国中山国的历史概貌。该活动展示了大量3D服饰模型、复原服饰成衣作品及系列衍生创意产品,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展演参考了小玉人、银首人俑灯、狩猎宴乐图铜盖豆、六博具棋盘等文物的造型或纹饰,结合中山三器等代表性文物的文本信息,利用3D服装模型、服饰设计复原、现场展示等手段,以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出了战国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特色。
“中华礼赞:中华传统文化服饰VR城市巡展”项目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复兴”与“再现”。该项目从历史文脉切入,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展示为核心,将传统服饰、时尚文化与现代VR技术相结合,打造了一场真实与虚幻交融的艺术盛宴。从真人定妆到虚拟再现,古代服饰和对应虚拟展品以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该项目展览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以数字化演绎方式、沉浸式互动体验,结合AR/VR技术、全息投影等技术构建出虚实结合的全新场景。观展者可以通过穿戴设备进行虚拟试衣,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感受中华传统服饰的魅力。
将博物馆中的传统服饰以3D虚拟形式展示,利用AR/VR技术附加于传统出版物中,是对古代服饰文化的再现与诠释。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服饰既连接了古代与现代,又实现了“衣贯古今”的文化传承。
时尚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联系高度紧密,从服装设计、生产制作到营销策划,都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AR/VR技术对时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字时装作为AR/VR与服装结合的产物,正推动时尚产业迈向新阶段。
2019年,荷兰数字时尚品牌The Fabricant设计并售出了第一款数字连衣裙,自此掀起了数字时尚革命的浪潮;2021年,中国台湾品牌oqLiq首次采用3D虚拟数字秀场参加纽约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4]方超逸,何佳臻.VR/AR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纺织技术,2022,30(06):166-175.。数字时装作为“Z时代”的典型代表,标志着时尚产业的新态势,由此及彼,时尚行业投射到出版行业,必将为服饰文化类图书的出版带来新的机遇。
AR/VR技术发展迅猛,可以模拟视觉、听觉和触觉,在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下,嗅觉和味觉也将被模拟出来,真正实现全感官体验。对于服饰文化类图书,借助AR/VR技术,读者无须亲临现场便可体验到“如真似幻”的服饰盛宴。例如,2011年,在VR技术尚未普及之时,博柏利(Burberry)以超前思维举办了3D全息时装发布会;2017年,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借助虚拟设备使观众可以全方位观看后台的准备情况;2020年,普拉达(Prada)将早春时装秀搬到线上,使得全球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这场时装盛典[5]方超逸,何佳臻.VR/AR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纺织技术,2022,30(06):166-175.。
将AR/VR技术应用于出版物中,一件件时尚产品将不再是平面单一的形式,而是跃然纸上的立体真实表达,这样,读者便可以沉浸式体验服饰文化带来的感官震撼。
AR/VR技术的承载内容丰富、模拟场景广泛,可以应用于科学、艺术、教育、人文等领域。借助AR/VR技术,传统出版物不仅可以开拓新型业态,还可以赋予图书全新的内涵。
在“元宇宙”背景下,高新技术为服饰文化类出版物带来了新机遇。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华服小当家》一书是深圳市远湖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服饰艺术教育品牌的应用成果之一。该书主要对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服饰进行讲解,以漫画形式将传统服饰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利用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情景,寓教于乐。该公司推出的《AR魔法秀秀》是以AR互动为理念的服饰文化类启蒙绘本。该书利用移动端App呈现出3D效果的动画娃娃,使得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传统服饰,感受其细节之美。
服饰文化类出版物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从技术角度看,AR/VR技术对硬件设备及性能、相关算法的速度及精准度有极高要求,同时,相应的开发设计成本较高;从用户角度看,AR/VR技术在出版物中的应用形式较为单一,使用界面清晰度差,用户体验效果不佳;等等。出版行业只有以保障技术和设备优良为前提持续提升出版物的质量,丰富其内容,才能不断丰富出版形式,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图书出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AR/VR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输出形式,“数智化”已经成为“元宇宙”背景下图书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出版更要抓住新时代赋予其的新机遇,不断增强融合出版的创新能力,为我国文化建设持续输出优质内容。